工作三五年,还在基础岗?警惕“成年初显期”
18~28岁是青少年和成年的过渡阶段,称为“成年初显期”。有的人27~35岁还处在这个阶段;也有的人,35岁之后,心智还像个大学生。——陈婕君
你还记得初入职场那几年吗?虽然会碰不少壁,摔不少跤,挨不少白眼,但是三五年后,同批次进入公司的同学们,就会慢慢拉开距离。有人不久就能团结同事,做好协同,当上了团队领导;有人单纯喜欢钻研技术,有一技之长;还有人上班摸摸鱼下班打游戏,一直在基层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陈婕君老师的新书《可塑的我》告诉我们,在20~28岁之间,我们进入了“成年初显”期。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完成人生智慧的融合思考:个人经验+社会知识=人生智慧。融合能力越高,越能看清社会规律、了解企业本质,能找到适合自己机会也就越多,比如前面举例的,善于沟通的团队领导,或者精益求精的技术大拿。

而现状是,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都忙于学业,无法了解社会;也有人业余时间浅度接触过社会,但是没有深入了解生活和工作运转关系。这些会导致“成年初显期”变长,甚至延后,所以有人工作很多年,心智依然与大学毕业之初相差无几,一直处在基础岗位,不知如何突破。
对此,陈婕君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在“成年初显期”,从跟别人建立关系的角度入手思考。我总结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想要建立怎样的关系,如何建立想要的关系。第二阶段,判断这个关系是否适合自己,对于不适合的能及时调整,接纳真实自我,再寻求进一步发展。
举例来说,我高中时候,看到电脑的黑色屏幕和满屏英文,觉得这件事情很酷,就像成为一名拥有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工程师,这是第一阶段。大学毕业后,在后台研发团队撸了两年代码,发现自己在代码逻辑上技能一般,反而在设计和绘画上很有天赋,就去加入了前端设计团队。我依然写代码,但是更具天赋、更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后来带团队奠定了更好的基础,这是第二阶段。

所以说,“成年初显期”,是一个动态的、让青春期里梦想的自己开始落地的阶段。如果工作三五年,还处在基础岗,你需要检视一下,是不是哪个阶段没有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