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读后感
很早就听说过断舍离,但书却是在最近才开始翻看。快速的读完后,又将重点章节内容进行了摘录,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通过整理物品,梳理人与物品间的关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要学习欣赏物品而不去占有,与他人分享而不独享。断舍离,断的是物品,脱离的却是执念。扔掉一个不需要的杂物,内心就挪出一个空间,当你感觉内心不痛快,就开始断舍离吧,去清扫整理烦恼的我的容器——你所居住的这个大空间。当你收拾整理完毕,那些无用的杂物,被隐藏着的污垢清理后,你的心也开始透亮。
自己最深的感触就是,当自己扔掉客厅那两个笨旧的沙发,让房间宽敞起来以后,自己内心的那种敞亮。包括后来,清理一些不穿的衣物,瓶瓶罐罐等遗忘物,每次清理自己都能感觉身体变得轻盈。也就越发相信,其实物质和精神世界的高度统一,若想保持精神的简单纯粹,无牵绊,那么从开始收拾家务开始吧,扔掉那些多余物,保持极简的生活,只在生活和生命里存储那些真正高品质,真正喜爱的物品,让空间宽松,让空气流动,你的心也会跟着轻盈而丰盛。
每个人都在有限的空间、时间、物件和人脉关系中生活,有什么样的空间消耗,用什么风格的东西,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些构成了真实的自己。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断舍离即断物欲,舍废物,离执念。清理家中囤积的无用之物,废品破烂,包括精神层面的不合时宜的过剩观念,或消极与自我否定的思维模式,情感纪念物等,只有放手这些东西才能解放自己,解放人生。断舍离的终极目标是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无论遇到什么困境,保持心灵的晴空。断舍离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处理杂物,扔掉废物,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中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提升人生的新陈代谢机制,回归本真,让生活更上一层楼。而那种收纳式思维的人生,只会让我们在浪费,过剩,惰性,满当当的压抑感中喘不过气来。
断舍离的生活哲学会为我们带来精简、朴素的生活,但其中最核心的是出则进,进则出的循环反复。进出都一样,不可或缺。用人体比喻,一个人长期进食而不排便,那是多么糟糕。人作为一种生物,同样要遵守规律——摄取食物,消化后吸收营养转化为能量,再排出废物,新陈代谢,也即生命的机制。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一直在做加法运算,被各类信息和物质牵着鼻子走,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了形形色色的东西,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东西成了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负担,致使我们在冗长琐碎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你无法放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们身处一个物质过剩的世界,广告和各类推销随意渗入生活空间;2、居所里各类储物柜储物箱东西塞得满当当,但外表看起来还是比较整齐干净的,眼不见为净,同时也有一种扔掉太浪费的情绪,无法打开真正舍弃的行动;3、物质轴心态,考量的习惯是有效性,却忽略了必要性。物质轴是以东西还能用的角度考虑问题,遮蔽了放手不需要之物的正当性;而空间轴则是为了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物品量尽可能地压缩至最合适的量。4、三类无法放手的状态:逃避现实型,因工作繁忙,待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少,整理家务的事情总是往后推,乱七八糟的家让人心情糟糕,更不愿意呆在家里,继而恶性循环; 执着过往型,珍藏了许多过往的相册、信件和纪念品,沉湎于过去的时光;忧虑未来型,对未来担忧,储备各类物资。
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多余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然后,翻开人生新篇章。只进不出的空间会让我们的生活停滞不前。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总把衣柜,壁橱,天花板,地板下面都当做了垃圾放置场。当住所出现排泄阻塞后,住在这里的人也变得散漫,无精神,提不起劲去生活。当我们把杂物以现在,我,高关联度这三个维度进行压缩,我们就能活在当下,同时只入手那些必要.合适.愉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