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芭蕉之后
之四
这次想不按照线性时间地,聊一聊生活在别处、我遇见的人和事。
1.
即将离开吉维尼小镇的时候,画廊门外坐着的老爷爷向我们搭话:你们来自哪里?
“中国。”
然后,他开始跟我们说,他多次去中国旅行的经历、他学中文的经历。他说他去过西安、去过北京的王府井大街,还有学中文时闹出的笑话:分不清“网吧”和“王八”。他说:真希望在死之前还有机会再去中国旅行一次。
这也是他为什么叫住我们的原因,因为听到了中国话。他说:我不会混淆中国人和日本人、韩国人。(这在国外是难得的,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被误认作日本人或韩国人的时刻。)
临别的时候,他向我们推荐了不远处的教堂旁有莫奈的墓碑,并说:吉维尼欢迎你们!
实际上,在来小镇的路上,我们一行人还讨论过这样的法国小镇会不会很exclusif呢?最后老爷爷的话为我们的一日游画上了个愉快的波浪线〰️
2.
从慕尼黑回巴黎的火车上,因为第一段发车晚点,导致后面的换乘都需要改签。最后兜兜转转,花了整整一天才回家。
欧洲火车不靠谱是常事,在火车上和人交谈也是常事。所以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爱在三部曲”的男女主角就这么在火车上聊起来了。
换乘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好心人主动寻问what can I do for you,帮助我们用德语跟车站的工作人员沟通。我们跟其中的一个西班牙大叔聊了一路。
他应该也是从慕尼黑上的车,随后我们在一个叫什么姆还是什么堡(🐶)的地方一起换乘。从交谈中得知,他曾在德国工作多年。然后有一天,他觉得这样稳定的生活甚是无趣,索性辞职,来到了巴黎某大学重读研究生,学的医疗器械。
3.
说到学校里读书的“大人们”,我还想到了当时班上的一位妈妈。
当然,她并不是在为自己修学位,而是为她的女儿记笔记。她的女儿去美国交换,她担心女儿落下索邦的课,就常常来跟我们一起上课。
我惊讶于她的精力可以赶上8点的早课,或是跟老师侃侃而谈的学识;更惊讶于欧洲也存在这样操心的家长,比chinese parents有过之无不及。交谈中,她也常常流露出对女儿从事电影行业的担忧。
但在《艺术哲学》课跟她组队的时候,可以借到她掷百金买的豪华图文并茂参考书一阅,心中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