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十五讲笔记一
序
楼主最近工作很忙,非常忙,忙到烟灰缸里的烟头掉到地毯上烧了个大洞也没发现。端午假期,想着看部英剧缓缓,找了部1980年的情景喜剧Yes Minister来看,满满当当的政治黑和基于讽刺的英式幽默,强烈安利。感谢三位已过世的主要演员,他们的作品让40年后的一个码农渡过了一个不算悠长的假期。笑过后开始觉得有点空虚,那种长期在狭小的空间里用一种方式思考,用一种思路工作,而突然间停下来的空虚。于是三大灵魂拷问便出现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所幸以我浅薄的认知很肯定这三个问题是短期内解决不了的。但却有一件事是不需要大根器也可以试着去做一做的,去轻扣哲学之门,窥一窥这一门恒久被认为晦涩艰深的学问到底在说些什么。即便小扣哲扉久不开,也总有点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于是便准备了一些入门的书,不去特别看某家或某主义某流派,但期望在前辈巨匠走过的每一条绝境中能稍稍体会到一点点的痛苦和满足。楼主的哲学素养和德语能力基本为零,所以只能从中文书藉下手,选了北大张志伟老师和赵敦华老师的书。此处是楼主读这些书的笔记,因为没有专业的包袱,所以选择用轻松的对话形式来记录和展现楼主习得和思考的过程。虽然对话有问有答,但由始至终楼主都试图避免用一种真理式的结论来做答。哲学并没有终极答案,它是一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试图解决问题,然后又引出新的问题的一个往复过程。用霍布斯的话来说:哲学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
第一讲 智慧的痛苦
D1
P: 什么是哲学?
M: 哦P,一上来就问这么难的问题。如果从字面上来看,Philosophy源于Philo(爱)和Sophia(智慧),表示爱智慧。所以哲学是爱智慧的一个状态,并不是拥有智慧。哲学不能让你有智慧,却能让你看见自己没有智慧。
D2
P: 你讲的太抽象,如果哲学只是爱智慧,那么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M: 哲学解决的不是科学要解决的问题。哲学是一个思辨的过程,是人类有限的思想试图对无限思想的一种思想。
D3
P: 听上去还是没有解决什么问题,你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哲学是宗教吗?
M: 科学是一种工具,用来认识和改造自然。宗教是一种信仰和终极的精神关怀。而哲学有点介乎于二者之间,它本身并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去开展,也不完全基于信仰。
D4
P: 我能感觉到科学在推动人类的进步,但哲学似乎毫无意义?
M: 科学在不断累积知识和技巧,但是不是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我不敢说。至于哲学的意义嘛,思考下这个似乎是不证自明的问题吧,什么是”我“?
D5
P: 你怎么能说科学不一定推动人类进步呢?以前我想和你说句要几天时间,现在一秒钟就能把信息发到你手机上了。
M: 回想对比一下从前收到信件和现在收到微信内心不同的感受。人类的进步只是生活的不断便利和信息的肆意获取吗?
D6
P: 哲学和科学有什么不同?
M: 科学告诉我们如何活着。哲学告诉我们为什么活着。每一个科学问题一旦被解决便不再是问题。而每一个哲学问题至今仍然是每一个人都将会面对的问题,需要从头思考。
D7
P: 世界上哪里的哲学成就最高?
M: 哲学从体系上来分有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正如前面所说,就哲学这个名词而言是特指西方的。中国和印度称其为思想更为合适。而西方哲学也并非指地域上的西方大陆,恰恰相反,西方哲学的两大摇篮希腊哲学和基督教思想始于东方文明。哲学始于问题,每一位前辈巨哲都在自己的哲学之路上把问题思考到了绝境。前后虽有起承,但路径绝不相同,亦无高低之言。
D8
P: 为什么智慧是痛苦的?
M: 当初上帝说伊甸园里智慧之树的果子不能吃,吃了会死。亚当夏娃禁不住诱惑,偷吃了果子。从亚当夏娃偷吃智慧之果那一刻起,就为他们的后人开启了痛苦模式,这就是原罪,智慧的原罪。
D9
P: 吃个果子怎么就原罪了,怎么就痛苦了?
M: 并不是说偷吃禁果,追求智慧才成为了有死的人,而是说追求智慧让人们认识到自己是有死的。智慧之果让人类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同时也让理性的人类去追求无限的自由之境。以有限去追求无限注定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理想,但人类又无法停止这种追求,这就是智慧的痛苦。
P: 为什么人类无法停止这种无限的自由的追求?
M: 人是上帝创造的最高级的产物,高级就体现在自由上。如果上帝创造了一个不会违背自己意愿的产物,这种完全掌控对于上帝来说并没有意义。所以上帝赋予了亚当违背他的意志的自由,人并不能完全凭自身去违背上帝的意志,这是上帝赋予的。人的自由只是选择的自由,是有限的,上帝的自由是创造的自由,是无限的自由之境。
P: 说了那么多,有上帝吗?
M: 你也可以认为上帝就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却都在将自然不断推向毁灭的边缘。这正是自由的有限性和冒险性。人只有选择的自由,而选择意味着有可能选错,错误往往到最后无法回头的时候才会体现出来。人只能不断将自己塑造成未来的人,却不知道最终的本质是什么。
D10
P: 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挺痛苦的。哲学能避免这种痛苦吗?
M: 不能。但哲学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如果说科学是有限的人类在对无限的自然不断认识并改造的思想的话,那么哲学则是对这种思想的思想。人是开放的,并没有一个最终的本质在等待着人奔向它,人在不断选择中将自己塑造成未来的人,所以哲学也没有最终的解,如果有的话人也就终结了。
D11
P: 能不能举个例子说明哲学是怎么思想的呢?
M: 比如说有三张桌子。第一张是画中的桌子,第二张是现实中的桌子,第三张是桌子这个概念。哪一张才是作为“桌子”真正存在的呢?
P: 画中的桌子肯定不存在,桌子这个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当然是现实中的桌子是真的存在啦。
M: 那么如果把现实中所有存在的桌子都毁掉,还有没有桌子这个概念?
P: 嗯。。。好像还是有的
M: 那么如果现实中的桌子都在而世界上的人都不存在,还有没有桌子这个概念呢?
P: 这。。。让我想想。一根烟后。。。两根烟后。。。
M: 你看一张桌子就可以问出一堆的哲学问题来。看来你是经验论者,经验论者认为现实中能被我们感知到的才是存在,普遍的桌子概念是不存在的也没有意义。但柏拉图(Plato)认为,只有概念中的桌子才是真正的存在,它不会因为现实的桌子的毁灭而毁灭。更有趣的是,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认为现实中的桌子不过是客体,概念中的桌子受到主客二元的认识框架限制也不可能把握桌子的本性,只有画将桌子,和使用桌子的人(尽管可以不出现在画中)连同此人的世界浓缩在了一起,等待欣赏着的融入。
P: 我可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M: 让我们一起愉快得学习哲学吧。
D12
P: 桌子。。。存在。。。画
M: 还在想桌子呢?
P: 嗯,我开始觉得有点意思了,问题是要怎样开始学习哲学呢?
M: 哲学无非思想,我们既要学习哲学家之间思想的碰撞,同时也要和哲学家的思想去对话。
P: 怎样对话呢?
M: 那就从哲学史开始吧。等了解了先哲们都有过什么问题,走过些什么绝境后,可能我们会有一些自己的问题冒出来希望被解答。到那时有了些对话基础后,再去找和你的共同话题的哲学家对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