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话躺平
大学的时候听过一个辩论赛,辩题叫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VS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时年轻的我第一反应就是选择前者,回头想来也不奇怪,毕竟是曾经欣赏项羽的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许当时过了江东就完全不同的景象了呢,历史说不定就改写了,however……没有如果,性格决定命运。随着不断成长不断鞭策,感恩生活的历练,现如今的我毋庸置疑会选择后者,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蛰伏和扎根呢,当然了,这都是放在如今这个物质充沛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环境中来讲,作为为今天美好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奋斗过的革命时光并不能算在其中。
人是一步步学会躺平,还是一瞬间学会躺平的呢,以自己仅有的狭隘的人生体验而言,或许是一瞬间的事情,上天决定渡你的一瞬间,同时你愿意受渡的一瞬间,两者同时发生的时候,这叫match。翻开去年我和一个老师的对话框,当时的我还躺在病床上,刚刚吊完三升袋,晚上11点打下这样一段话:老师放心吧,无大碍,休整过后还能和生活干仗。老师分享了一段他家孩子的话,让我一时百感交集:有一次他鼓励儿子说别怕,要战胜自己,小朋友说那输的还不是我自己。可不么,一天天的别老想着干仗,降低欲望,低下骄傲的头颅,握手言和呗去拥抱它交个朋友,好的坏的得到的失去的统统都放下,谁说每一笔人生经历不算一种特别的财富呢,一定是上天太宠溺正财格的我yeap
开始接受躺平之后,就开始思索,怎么躺?这样够不够平?真的躺下了么?姿势对不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算不算?peace and love在这个区间嘛?充沛的情感如何安放能不能寄存?
前段时间开始看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前面两集有两个主角,一个叫张骞,一个叫霍去病。第一集是张骞出使西域十余年历经重重劫难的故事,从相信论的观点出发,这无疑是一个内心充满力量,行动力比心更强大的男人,不然怎么会让匈奴的首领能接受两次叛逃,宁愿软禁也不愿除去,就像曹操舍不得关羽那样,一个伟大的汉王朝理应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翻阅的每一片土地都见证了他的足迹,无数后人都将他和河西走廊牢牢连接在了一起,即使暮年贬为平民,他仍然辉煌过,enough……信念不灭灵魂不死。第二集讲的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这就是一个天生的将帅之才,17岁出征匈奴,收复无数蛮夷部下,绝对的强者,野心加上无法匹敌的军事才华,20锒铛岁封侯战功赫赫有胆识有气魄,怎料24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长叹一声天妒英才!这样的人你让他如何躺平,只有绚烂地绽放燃烧直到尽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和本命,躺平or not,is a question,或许还需要很长的时候去悟。
顺势而为,尽力而行,不负自我不负心。 相信越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或许答案自在心中。别让躺平成为坠落的借口,勿因盛欲错过了路途的风景。
相信未来会更好。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