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钱所困
最近被周围买房子的各位感染,一直一直盘算着怎么也能自己买一套,算来算去,抵押这个呢还是卖了哪个呢,最终的结论是:还是好好努力存三年钱比较现实不累。
存钱的日子自然要精打细算:
外卖点少了-又贵又胖,不买岂不乐哉!
衣服不买了-减肥未成,何以买衫!
美丽的饰品,有趣的玩具,创意四溢的小摆件,统统cut-放着吃灰,收着占地儿,拜拜!
大方的人抠门儿起来也要当仁不让,做到最好,最近连地铁都不坐了,不用踩点儿打卡的下班时分,搭公交车回家,立省3元,多走一站路,顺便减肥,一举好多得^_^
突然从精致轻奢花钱大胖的小姐姐变成“711的茶叶蛋要2.5是不是抢钱”的中年妇女,引来同事朋友的大吐槽,只有姐姐不置可否。
我懒得理她,论起花钱如流水,我和姐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她是连浴室拖鞋都要买菲拉格慕的女人....
昨天和她跨洋视频的时候,手边无聊,抽了张纸划拉着记当日账目,她突然问我:你最近有去西环广场吗?
当时我刚刚工作,在西直门的一间小小local所作一份4000块薪水的工作,交完1100块的房租以后,兜里的钱还要用来交水电燃气网络交通吃饭衣服以及年轻人怎么都得有一点儿的社交....日子过的不仅仅是捉襟见肘,简直是过不下去了。有天突然知道医保卡里竟然可以取出钱来,饭也顾不上吃忙不迭地就去银行了。
有一年姐姐也在西直门附近工作,偶尔能一起吃午饭。
在事务所里的午餐时间一般都是和同事一起,三五成群地去西环广场找个餐厅20-50的解决温饱的同时也要社交,虽然囊中羞涩,但还是得硬着头皮说“我吃什么都行”。那一年,姐姐也在西直门附近工作,偶尔也能一起吃饭,更多的时候,可以借口“我和姐姐约好了”单独出去解决午餐。
姐姐那时也是刚刚转行,姐俩穷到一起去了。经常约午餐出来,一起走到德宝饭店旁边的林荫道里,都说要减肥,不能吃太多,或是早上吃太多啦还不饿,“那咱就买个包子边聊天边吃饭吧。”
包子也不能买太贵的,酱肉包3块5,茴香包2块,“老板,给我两个茴香包!再来两杯豆浆。”
展览路上的林荫路细细密密地,周围都是老小区,道旁推着婴儿车的少妇和看着孩子的阿姨,阳光正好草香馥郁。可包子有限,三两口就吃完了。我已经不记得那时和姐姐都聊些什么,以往去餐厅排队、等餐、边吃边聊的短暂的午餐时间,在那个夏天变得漫长,我们沿着御河码头散步,去展览路远观声名远播的老莫餐厅,绕着长河湾幻想什么时候也能在北京住上这样的房子(到现在都没有😂)....
爸爸总是希望我和姐姐可以相互扶持,互相照顾,所以虽然我俩都在北京做着不稳定的“打工人”他也勉强觉得“还过得去”。我们一起在北京的日子还是姐姐照顾我多一些,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生活上。
如今她决定留居海外,剩下我一个人在北京继续漂着,除了爸爸偶尔念叨,要不送我也去美国,要不就是啰嗦然后他们快点回国以外,我和姐姐都算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至少都不必再为了一块八毛的花费躲躲闪闪了...
回想起那一年的夏天,记忆里茴香包还是香浓,御河畔的风也还是裹挟了潮湿的青草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