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150):步步惊心
公元1004年闰9月7日,辽国皇太后萧燕燕以及辽圣宗耶律隆绪从幽州出发开始了母子俩的再一次御驾亲征。几天之后,二十余万辽军在主帅萧挞凛的率领下正式从涿州开拔直扑宋境。
宋朝方面首当其中的就是宋军在保州境内的各路先锋,然而,这场在中国历史上意义无比重大的战争的第一战却让人有些啼笑皆非。由于早就知道辽军要入侵,驻守威虏军的魏能便和田敏等人提前在边境线上设下了伏兵准备给辽国人送一份头彩。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为辽军打前站的先遣队竟然只有百余人,而且这些人的头儿还是一个和尚。不过,这个和尚可不是一般的和尚,中原的和尚大都严守清规戒律且以慈悲为怀,但这个为辽国人当先锋的和尚却是一个横刀立马的武僧。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鸠摩智和金轮法王不也是和尚吗?不也照样视杀人如儿戏吗?
正当这位高僧带着一帮契丹人耀武扬威地越过边界并开始在宋朝境内打家劫舍之时,魏能和田敏突然率军冲了过来并对其大打出手。在这两位勇将麾下的数千精锐铁骑面前,这一百多个契丹人根本就不够他们塞牙缝,而那位高僧倒是表现得很神勇——他立马举手投降!
本以为会有一场惨烈的厮杀,可没想到对手竟然这么弱鸡,魏能和田敏多少都有点郁闷地各自回归本镇。但是,辽国人可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很快,辽军的先遣大军杀了过来,他们的目标正是魏能驻守的威虏军城。
杀心难耐的魏能本就没有过足瘾,见敌军大军来袭,魏能领兵出城迎战。这一次魏能就有些托大了,这支辽军的人数远远超过了他,尽管魏能和他的士兵没有丝毫畏惧,但在一番激烈的交锋过后魏能还是清醒了过来,这样打下去辽国人兴许会死伤惨重,但他自己恐怕也会损失不小,于是魏能命令全军回城。
宋军在辽国人追到之前全部进入了城池,然后就是大门一关,辽国人就此只能在下面望城兴叹。先是被魏能堵在路上一顿胖揍,然后又是一路满身臭汗地死命追击,就在辽国人又气又恼且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们的灾星来了——战前被紧急从大西北抽调到河北前线的宋军猛将张凝带着他手下数千精锐铁骑腔不开气不出地就直接举刀砍向了这群辽国人。
在这支战力爆棚的生力军面前,锐气已经全部被魏能所耗尽的辽军毫无斗志,他们被张凝所部迅速击溃,然后就马不停蹄地逃回去找辽军主帅萧挞凛告状求安慰。
两支突前部队相继都被宋军给一顿暴打,这刚一出国门就遇上了这等晦气之事自然是让辽军的统帅萧挞凛气不打一处来,但最后他也只能是忍了。他的这二十万辽军虽然就像是一头凶猛的老虎,可这威虏军却是一只浑身都长满了坚刺的刺猬。战争有时候就像是做买卖,萧挞凛如果非要一根筋似的去跟威虏军打生打死,这不但不划算,而且就算是赢了也得咬碎几颗牙齿且脸上还没什么光彩。思来想去,萧挞凛决定还是得去找个软柿子捏捏才能找到报复的快感。有了这种想法后,萧挞凛率军绕过威虏军选了另一个目标作为出气桶——北平寨。
如果萧挞凛事先知道此时驻守北平寨的宋军是哪个部分的以及这支军队的主将是谁,那么他肯定不会来找北平寨的麻烦——这里的宋军主将名叫田敏,他麾下的军队名叫静塞骑兵,这可是曾经把耶律休哥的重甲骑兵和辽国皇室的近卫军皮室军给杀得落荒而逃的当世战力最强的精甲重装骑兵。田敏在宋朝的几位前锋主将里面可谓是最受赵恒信任的将领,他有赵恒亲赐的一把御剑并有战时便宜行事之权。
得知辽军入寇且有大队人马正向着北平寨方向而来,田敏率领静塞军整军出城。在一个名叫杨村的地方,田敏所部与辽军狭路相逢,紧跟着双方就随即爆发了一场血战。以静塞骑兵的超强战力,这支辽军没坚持多久就被打得大败而逃,萧挞凛旧仇未报又添新恨。
当晚,田敏所部仍然聚兵于野外等待着再次与辽军交战,但是萧挞凛却没有再派兵来找田敏复仇,而是让大军在距离北平寨十里之外的蒲阴驻扎。不过,萧挞凛绝不是想就此放过田敏,他的打算是先让大军休整一夜,等到天明之后再去找田敏算账。
在萧挞凛看来,我二十几万大军屯在这里难道你田敏还敢来偷袭?明日天亮之后别管你田敏再厉害也终将为我所败。一个人有自信有时候并非就是什么好事,尤其是过度自信的时候。这天晚上,田敏派出去的探马侦查到了辽军的营地所在,而且还得知辽国皇帝耶律隆绪本人也在营中。
田敏得报之后大喜,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立功机会,更是一个可以让他扬名立万的机会。如果能够生擒或是斩杀了耶律隆绪,那么他田敏以及静塞骑兵的威名不但将永载史册,而且将光耀千秋万世,倘若真的能够成事,即使他和部下这一次全都拼光了也是值得的。田敏越想越兴奋,于是他带领所部在这天深夜奔向了辽军大营的所在地。
几千人去偷袭几十万人的大营,这怎么看都像是在送死,就算你静塞骑兵个个都是天下精锐,可这还是未免太过魔幻了。但是,当静塞骑兵向耶律隆绪所在的辽军中军大营发起突袭之时,毫无防备的辽军大营在瞬间是一阵大乱。静塞骑兵的铁蹄如狂暴的迅雷一般在整个辽军营地里狂飙突进,黑暗之中辽军也不知道宋军这一次是来了多少人,惊慌失措之下他们当中的好多人根本来不及拿起兵器抵抗就成了宋军的刀下之鬼。
耶律隆绪被从睡梦中惊醒,他紧急命人找来萧挞凛,问道:“外面来战的宋将是谁?”
萧挞凛回道:“所谓田厢使也!”
耶律隆绪或许也听说过田敏和静塞骑兵的大名,他一阵摇头叹息,随即感慨道:“此人锋锐不可当也!”
说完,他下令辽军全军拔营趁夜转移。几千宋军就这样把数十万的辽军给逼得连夜后退,开战以来辽军可谓是狼狈至极。
接连吃瘪之后,萧挞凛忍了再忍最后还是忍下了心中的恶气。他倒是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老子这次是要去做大买卖的,犯不着跟你们这些就会搞偷袭的小人一般见识。
要说这辽国人做事情还真的是很值得赞赏的,只要认准了目标就绝不会被其他的事所分神,就像当年准备去偷袭李继隆运粮大队的耶律休哥一样,他在路上明明碰到了尹继伦带领的由千余名宋军组成的侦查大队,可他竟然视而不见继续朝着李继隆狂奔而去,以致于他最后为此而后悔终生。可惜的是,田敏不是尹继伦,王超更不是李继隆,这会儿的王超还在定州城外的唐河边上静等辽军的到来,他和田敏之间可以说是毫无联络,完全就是在各自为战。
萧挞凛率军继续南下,目标就是保州——“杨六郎”杨延昭的地盘。此时的杨延昭可比以前发达了,倒不是说他升官了,而是他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统兵满万了,而这当然是赵恒特意下的旨意,这等兵力在河北前线的几位先锋主将里可以说是独占鳌头。
杨延昭当年率领几千羸弱之兵在遂城泼水成冰让辽军是无功而返,这一次他的兵力如此雄厚且保州城也绝对比小小的遂城更加坚固和高大,看样子萧挞凛这回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可吃。可是,萧挞凛可不会管这些,游牧民族的将军和士兵们别的本事先不去说,勇敢无畏和不信邪绝对是值得称道的。然而,萧挞凛这回却比上回还要郁闷和倒霉。
当辽军在半路上经过一片密林时,突然间林子里面射出来一阵箭雨,刹那间走在前面的辽军纷纷坠落马下。有伏兵!辽军顿时一阵骚乱,可这林子也实在是太密了,他们骑着马根本冲不进去。那怎么办?只能是下马步战。一队辽军随即扔下马匹蹑手蹑脚地弯着腰钻进了林子里面,可很快他们就像是被一群乱蜂给蜇头了似的哇哇大叫着退了出来——林子里射出的箭矢比刚才还要密集和猛烈。
“不好!林子里有好多的宋军弓弩手!”
这一声叫唤让整个辽军是集体失魂落魄,别等了,赶快跑吧!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下令赶紧离开这个鬼地方,总之辽军最后像是一群受惊的兔子似的集体狂奔。
等到这些辽国人跑远了之后,林子里的人钻了出来。哪里有什么好多的宋军弓弩手,这些人总共才十几个人,他们本来是出来侦查敌情的,哪知道顺道竟然把辽国人给吓成了这个样子。
萧挞凛肯定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实情,如若不然他定会气得吐血。一顿狂奔之后,辽军总算是来到了保州城下,可让他们抓狂的是,杨延昭这回却不出来跟他们打架了,而是就在城楼上等着这些骑着高头大马的辽国人来爬城墙。
这就让萧挞凛欲哭无泪了。我们辽国人这次出门又没带什么冲车和云梯之类的玩意儿,你杨延昭不是很厉害吗?你出来咱们较量一下啊!别待在城楼上逞英雄啊!
杨延昭可不是傻子,如果面对面地与这股如潮水一般的辽军硬刚,他这一万人指定最后是片甲不留,他怎么可能会出城迎战?于是,辽国人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方式攻城,其结果也可想而知:辽国人不断地爬城墙,宋军这边则是不停地射箭,然后用石头和大木头招呼下去,或者用长枪往下扑哧一戳就完事了。
久攻不下且又死伤累累,萧挞凛虽然恨不能一刀劈了保州城但却只能是下令收兵——他是要做大事的,将军赶路不追野兔,如果因此而被这几只兔子给耗死在路上,他的大事还怎么去做?
公元1004年闰9月22日,辽军在皇太后、皇帝和主帅的带领下扔下身后的诸路宋军一路疾驰杀向了定州,他们的目标是在唐河对岸结阵待敌的由王超统领的宋军十余万重装步兵大阵——很有可能就是赵光义引以为傲的那个《平戎万全阵》。
眼看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就要爆发了,可是这仗却迟迟没有打起来。辽军也不傻,之前无数次地提到过,辽军根本就不敢攻击结阵的宋军,更何况还是十几万人的重装步兵大阵,他们希望宋军能够来主动攻击他们。可是,问题就在于王超得到的命令就是不能主动出击,而是要等待辽国人主动攻击。
这一次萧燕燕虽然带出来二十余万兵马,比上一次整整多出了一倍,可她其实也没有什么新的战法,她还是没有主动向宋军发起攻击,还是等着宋军来打她,可王超和傅潜都是一个类型——敌不动,我不动。不同的是,傅潜因为拒不出战而差点掉了脑袋,但王超不一样,他可没有犯傅潜那种愚蠢且幼稚的错误。傅潜是纯粹龟缩在城里不出来,但他王超可是领兵出城了,而且皇帝明令他不得主动出击,而是要引诱辽国人主动攻击,至于辽国人会不会被引诱过来就不是他所能决定的。
双方就此陷入了对峙的局面当中,中间的唐河将两军隔离,双方怒目圆瞪可就是谁都不愿意渡河攻击。说白了,两边心里都虚着呢!
眼瞅着这仗一时半会儿也打不起来,萧燕燕便带着大军主力沿胡卢河东进侵掠关南之地,而辽国御营大帐则驻扎于阳城淀(今河北望都县东南)。至于王超,他还是待在原地,他近乎于死板地忠实执行着皇帝陛下的命令——待在原地等着辽国人主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