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
强烈推荐,掌握这套方法,让你记忆力提升200%,彻底摆脱看了就忘的状态,快速实现高效学习,轻松成为记忆达人~
答应我,一定一定要坚持看到最后啊~

一、为什么你总是背了就忘?
我们的记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态,不同的形态决定了你能记多久,记多少。
三种形态——瞬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它们就像进化一样,越后面越强大,记得越久,甚至这辈子都忘不掉。
那么它们三个有什么区别呢?
给大家举一个小栗子:
你很无聊,随意翻开一本单词书,看到了一个单词——abandon。
这时候,大脑对这个词会产生一个极短的印象,但因为没有任何用处,它在几秒或者几分钟内自动就会被刷新掉。
这,就是瞬时记忆。
突然英语老师进来了,宣布下节课要单词听写,于是,本来已经翻过去的你,又翻回来,主动开始留意这个单词。
拿起笔,边抄边背,abandon,a-b-a-n-d-o-n,abandon。
听写时,你能从大脑中把它调取出来,这种记忆,就叫做「工作记忆」。
但工作记忆的存储空间通常是有限的,每个人大约有7储存间用于存放工作记忆。可,我们每天会产生无数的想法,需要暂时记无数的事情。
所以,为了避免爆仓,大脑会不定时进行清仓操作,给新记忆腾出位置。
那旧的工作记忆去哪里呢?
它们大多会有两个下场:1、没用的,被你遗忘消除掉;2、常用的,被你加工存进了空间无限大的「长期记忆」中。

当他成为长期记忆时,就意味着你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随意调取他,你加工得越好,调用的时候就越快速,丝滑。
二、如何加工成为长期记忆?
还是之前的abandon。
听写完后,你丢到一边了,而你的同桌阿铁,不仅背下了这个单词的拼写,还不断用这个词去造句,甚至日常交流中,装X地告诉你:我阿铁,从不abandon任何事情。
虽然他的表达很中式,也很中二,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大脑会继续不断强化他对abandon的记忆。
相比你听写完就丢掉,同桌阿铁的频繁使用,会让他几年,甚至这辈子都不会忘掉。(当然,如果能学会正确的使用,那就更好了~)
所以,聪明的你肯定看出了关键所在。
想要让工作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就在于多用!
这个过程中,你就可以利用各种小技巧,通过三方面:视觉、情节、语言来增强你的记忆。就像阿铁一样,是通过语言——多说,来加工abandon的记忆,把它变成了长期记忆

其实,平时你看到好词用笔抄下来,默念,看到好回答收藏起来,都是无意识地在加工了,但想要记得更牢固,需要再刻意一些。
比如默念变成大声朗读,抄下来之后多说,都能更进一步加深你的记忆。

再分享一个真实有趣的小栗子:
前段时间读《围城》,书里有句话:要人知道自己有个秘密,而不让人知道是个什么秘密,等他们问,要他们猜,这是人性的虚荣。
这句话我非常喜欢,不仅抄了下来(语言加工),平时也经常在生活中找对应的社会现象(视觉加工)。
结果有天女朋友,告诉我她今天有点不一样,但又不告诉我哪里不一样,非要让我猜。
我脱口而出:要人知道自己不一样,但又不让知道哪里不一样,等我问,要我猜,女人啊,你这是虚荣。
不出意外,被暴揍了一顿(情景加工)。
现在,这句话我记得可牢固了。

记忆其他内容也是同理,不管是什么内容,当你把它存入你的大脑后,不断地回忆,不分场合地地去用他,都会被存入长期记忆,随你调用。
但,记住是记住了,并不等于你能熟练使用。
三、如何记得住,还能用得6?
想要记住,还要高效地用起来,避免知识尴尬,就要学会打通「你」「学习」之间的双向通道。
不然,可能会像阿铁一样,虽然记住了,但中式abandon,让人尴尬地脚趾扣地。

来,我们先做个小游戏:
现在立马说你身边有哪些物品是红色的?越多越好。
看完问题,你是不是开始转头四处寻找了?
现在,你是不是找到了很多红色物品,其中甚至有很多是你平常根本没注意到的。
这其实就是一个聚焦注意力的小技巧,打通了「你」→「学习」的通道。
小时候,老师一直强调要预习,我却不以为然,不料多年后,我才后悔不已,自觉重新拾起这项神技。
为什么预习这么有用?因为预习就是一个问题预设,当你带着问题去学,注意到的细节,思考的力度,整体效率都会远远高于你无问题地学习。

现在,不管是看书,还是视频学习,我都会花5分钟预览一下,并给自己列一个问题清单,不管是专注程度,还是学习体验都爽爆了。
能坚持看到这,说明你的耐心和专注力已经远超90%的人,为你点个赞。
如果你有一丢丢走神了,别急,实操一下上面的小办法,预览一下,再给自己列个小清单,带着问题继续阅读下去吧~
这里,铁木君也为大家提供几个小问题,大家可以自行选择,在后文寻找答案:
1、为什么我学了很多东西,但没有一样能用起来? 2、为什么看了很多书,我自己都懂,但别人要我讲时,就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3、铁木君,你开头不是说双向通道吗?这不才单向的吗?
双向通道是什么意思呢?
一条通道,就是前面所说,你带着问题专注、沉浸式思考地进入学习;另外一条,就是当你解决掉问题,把学习内化成了你自己的东西的通道。
简单点说,把你学到的,想办法真正为你所用,「学习」→「你」的通道就开启了。
打通这条通道的关键,就在于把你输入地,再输出。像我的就是在知乎写文章、在b站分享视频。
这个输出过程,既能帮助到大家,又再次加工了我已学知识的理解、记忆,真正实现了高效学习。

不过,在我输出,分享知识的初期,曾有个问题,一直阻碍着我:
为什么我看书的时候,都懂了,但真正写文章,或者给人讲解的时候,却逻辑混乱,表达不清?
四、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懂了,但用不起来?
相信你应该也有过这种体验,看了一本书,一部电影,有启发的那一刻,脑子里有千言万语,但别人问你好在哪,让你讲一讲时,你却哑口难言。
这其实就是你的「内隐语言」和「外部语言」差异造成的。
内隐语言:内心语言,特点是隐秘、快、碎片化。 外部语言:正常交流,说出来,特点是完整、条理清晰。
当两者内外差异巨大时,你就会陷入「我以为我懂了」的学习陷阱里去,自然也就用不起来了。
想打破内外差异,别无他法,就一个字:多。多写,多说,多用。
通过内外多次输出,寻找自己的薄弱处,不断自我检测,迭代,就像我写完一个回答,都会翻看大家的评论和后台数据,不断优化自己的内容。
这个过程,就是同步内外的一个过程。让你真正做到,看完记住,懂了,还能为你随心所欲地使用。
这,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高效的记忆。
最后再带大家实操一下。
这篇文章,你可以自己根据自己列的问题小清单,重新归纳一下。
或者,根据这个总结小提纲:
- 一、记忆的三个阶段:瞬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
- 二、通过视觉、情节、语言三个方面的高刺激,把「工作记忆」加工成「长期记忆」。
- 三、打通「你」⇌「学习」双向通道,理解更透彻,才会记得更牢固,用得更6。
- 四、多写,多说,多用,同步内外语言系统,实现高效学习。
自己梳理一遍后,可以用文字或者录音复述一遍,这篇文章的干货,就能真正为你所用啦!
最后,两句很喜欢的话分享给大家:
1、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2、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