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如何创作故事的结尾?III
翻译整理:汇点国际电影工作室

如何创作结尾,可能是很多人的难题。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结束一个故事,你必须知道主人公的“想要”和“需要”。

这种外部需求将会(至少在最初阶段)推动情节发展。这种欲望可能是很多东西——一个奖杯,一次银行抢劫,拯救世界等等。

但最终会推动他们穿越自己的角色弧。与外部需求不同的是,内部需求更容易与观众产生联系,因为这些需求通常是普遍的。需求可以包括学会珍惜友谊而不是金钱,接受别人的爱,或者在故事结束时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我们会讲到四种结尾类型,将主角们的愿望和需求结合起来:
- 他们同时收获了“想要”和“需要”(甜蜜结局)
- 他们既没有收获“想要”,也没有得到“需要”(痛苦结局)
- 只得到了他们的“需要“(半甜结局)
- 只得到了他们的”想要”(苦乐参半结局)

半甜结局:《雨人》

《雨人》讲述的是查理·巴比特的故事。父亲去世后,他唯一关心的就是继承遗产。查理的“想要”是一切都清清楚楚,但有人阻碍了他:他失踪已久的兄弟,雷蒙——受益人。然后查理“绑架”雷蒙来分得他的那份遗产。
然而,在故事过程中,查理的“想要”为他的新需求让路:重新与他的家人建立联系。他学着把雷蒙当成一个人来理解,这有助于愈合查理和父亲关系之间的深刻创伤。最后,查理拒绝了这笔钱。
此外,查理为了让雷蒙继续做他的兄弟和家庭纽带而牺牲了他的“想要”——遗产,这是积极角色发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也是半甜蜜结局如此常见的主要原因,因为它为角色提供了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积极改变的机会。因此,强大的角色发展是结束故事的最佳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