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必打卡的景点
查看话题 >大同访古
这一趟大同之旅,是一年多前正定之行之后就惦记上的。正定市位于石家庄市以北(可以将石家庄理解为正定的新城),是中国建筑史上颇为重要的一笔。梁思成先生当年在正定的古建筑考察中收获了一座建造年代不晚于宋的恢弘古寺隆兴寺,建造年代不晚于五代的开元寺钟楼,和四座风格各异的唐塔。
我在一年多前去参观正定的时候,预期并没有非常高,毕竟北京的大型古建筑资源也是很丰富的。但是当进入隆兴寺的那一刻,明清建筑再也不能满足我的观感了(据说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大程度非常依赖于木头的生长年份,而宋代前几乎已经把千年古木给砍完了,所以明清建筑的单体体量无法超过唐宋建筑)。
于是坐等北京--大同的高铁开通,终于踏上这趟山西之旅。
这一趟大同之旅同样没有让我失望,除了参观此行最古老的遗迹云冈石窟外,我到访了华严寺、善化寺这两座辽金古寺,周边几处“有生之年系列”的景点,和几处意想不到的小众景点,甚至在浑源县喊开了一座不对外开放的辽代寺院的山门。
1.大同城内:华严寺、善化寺
大同尽管一直存在感不高,却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古都,而且是三个游牧民族王朝的首都。出于种种神奇的原因,我国现存的元朝以前的古建筑基本上全都在山西,故而大同地区的古建筑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
大同第一个繁荣的时期是北魏首都平城时期(公元393-494)。鲜卑人统一北方后,建都于此地,距今1600年以上了,留下的重要的遗迹是大同西郊的云冈石窟。
第二个时期是辽国建立后,在北魏平城原址及唐朝大同军故城原址上修建了辽五京中的“西京”(1044-1123)。这个期间,留下了华严寺、善化寺等恢弘遗迹。
辽被金所灭之后,金沿用了五京制度,大同依然是西京(1123-1226)。金代重修了华严寺,善化寺,并在大同周边其他县城留下了永安寺等一系列非常精美的佛寺。
大同的千年遗迹都和佛教有关,这三个王朝都笃信佛教,用大力发扬佛教的方式,达到与中原王朝的融合的目的。
大同的遗迹,对于一个长居北京的游客来说,无疑是丰富而震撼的。北京在辽金时期同为五京之一,且为元大都,但城内古建以明清古迹为主,唯一的元代遗存只有妙应寺白塔(重修于明代),唯一的辽代遗存仅有天宁寺塔,金代则没有建筑遗存。这几个朝代均没有木构建筑遗存。
因此像大同华严寺、善化寺这些保存完好,免于战火的木构建筑跨越千年呈现于眼前时,会给人一种不可思议之感。
大同古城被复建得比较完好,城墙、城楼、四牌楼、钟鼓楼都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原貌。
这种体验肯定比在一个粗糙的现代县城里看古迹要更好,不过这也为来寻找真迹的人们增添了一些难度,比如在华严寺的时候就就有种参加“鉴宝”的感觉。
整个古城里的重中之重就是两座辽金古寺华严寺和善化寺,后者远不如前者知名,甚至门票都不要,但参观下来我对后者的观感更好。因为善化寺的四座主体建筑,三座都是金代原物,呈现出质朴的古意。而华严寺则被复建了很多事实上已经消失了几个朝代的建筑,里面绘满央美学生临摹的壁画,看起来还是稍微有些强人所难。
华严寺
这座寺院兼作辽国宗庙,它是少见的坐西朝东的规制,据说是因为契丹人崇拜太阳,故而奉东方为上方。
从明清时期开始,华严寺已经不复完整的格局,而是分为上下华严两院。
上华严仅存的是建筑大雄宝殿。
该殿始建于辽代,复建于金代,有种浓浓的大唐遗风

殿内观感,是非常开阔的,因为前堂是用“减柱法”建造,没有明清建筑自踏入起就会遇到的遮挡视线的大柱子,故而进入之时就能感到一种堂堂威仪。这种方式多见于宋辽年间,前堂的面积扩大了很多,让人更加能够沉浸在宗教的气氛之中。

这个殿的彩塑很多,但是明代的,不仅艺术水准一般,甚至有些机械而诡异。后面参观到薄伽教藏殿的辽、金两代彩塑的时候,能明显感到辽金彩塑的高雅、灵动。

建于辽代的薄伽教藏殿,位于下华严寺。这个殿内的二十四诸天彩塑,让我第一次在佛教寺院中体会到了一种“交流感”。二十四位神仙仿佛彼此在交流说话,又仿佛在与进入大殿的人在交流。
这里面有一座名为“东方维纳斯”的女菩萨,由于其姿态优美,且有一丝性感不羁,而从一众佛像中脱颖而出。

彩塑之外,有一圈精美的木雕装饰,业内叫做“小木作”,是用来藏经的壁龛,雕刻细腻,佛像遮挡的部分雕刻成了天宫楼阁,反映了辽代真实建筑的模样,被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

总体而言,华严寺由于复建的建筑、绘制的壁画太新,一些匾额搞得有些没文化,让人无法完全沉浸其中。
善化寺
从华严寺出来,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城南的善化寺。早上还晴空万里,一下子又是风又是雨。
善化寺如前所说,完整的保留了辽代的原物,进入这个院落后,整个人一下子安静下来。

善化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辽、金重建你可以看到几座建筑经过近千年的屹立,门框、窗框、梁柱都已经彼此扭曲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这种时间刻画的姿态是复建无法达到的。
其大雄宝殿建于辽代,面阔七间,也是减柱法构造,佛前没有梁柱遮挡,七尊佛像一字排开,给人一种震撼。

同时,殿内有极其精美的金代彩塑,在导游指引下,对比了明代修复被“叫停”彩塑和金代原物,不得不感慨金代雕塑的精妙高雅。


善化寺大雄宝殿可以说将上下华严寺的优点集于一身,既有上华严的阔大感,又有比下华严的更为精美的彩塑,是不容错过的一处。
2.“有生之年”系列
称得上有生之年系列,是我从小就牵挂已久,但因交通不便,不确定这一辈子究竟什么时候会去的地方。
应县木塔
小时候看到梁思成林徽因寻访古迹的故事里屡屡提到这座巨大的木塔。
由于地处偏僻,想着多半是不会有机会到访这座塔的。哪知道现在的交通、信息如此发达,在大同城内包了一辆出租车就直达应县木塔的身下。
从大同到应县,一路是塞外风光。想到这里就是雁门关外,《天龙八部》里“塞上牛羊空许约”的地方,不由得感慨。
远远地就看见一座“矮胖矮胖”的木塔。那就是应县木塔。

这座塔始建于辽1056年,很难想象这一千年来这些裸露在外的木头经历了什么。
据说,山西的气候干燥,非常适合古木的保存,而木材如果在潮湿的空气里难免腐烂,而会遭到一次次重修。同时,这座塔的柱子所采用的木头,是寻常的松木,浸润在油中数年而成。我们都知道松木是一种不太扎实的木材,能够保存千年真的是太炫技了,我估计建造者自己都想不到。
塔身有一层已经凹陷了进去,令专家学者都一筹莫展。
我想说的是,真正到了目的地之后,感觉到应县木塔还是我心里面的那座更大更美,但也无妨。
塔不能登临,一层的巨佛还是深深震撼了我。

悬空寺
去过应县之后来到浑源县,看恒山悬空寺。
对悬空寺产生巨大兴趣,是始于《笑傲江湖》。在某一章节中这座悬在恒山半空的寺庙里曾汇聚了少林方证大师、武当冲虚道长、“君子剑”的弟子令狐冲,象征着儒释道三方在此切磋——而这座寺庙的特色正是融汇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供奉着孔子、太上老君和释迦摩尼。
悬空寺建于北魏(公元491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其目前的建筑风格是明清式样的,据记载在明清年间均大修过,但其摩崖的建造形制应该是北魏年间奠定的。

悬空寺的武侠意境,也和想象中差别很大。事实证明,悬空寺的险,完全来自于它的小。大师们别说在这里过招了,就算聊天也很拥挤。它的佛堂、走廊、栏杆,都像是为五岁小孩订制的,稍不注意就会翻出去。有些佛堂也只能窥探,容不下一人进去。
我担心这间千年古寺是没办法好好保护的,所有人都是手脚并用地抓着一切可能的东西,管它是千年栏杆还是千年石阶,而且大家在从第三层转到第二层的时候,没有东西抓,所有人抓的都是第二层的挑出的斗拱,那斗拱已经被抓得十分光滑……
整个游览过程,与其说是震撼,惊险之类,不如说是“有趣”。上下三层洄游的路线,如同进入了一个立体迷宫,眼花缭乱,要小心脚下的同时还要看塑像,有人还要顾着拜佛……这体验着实有趣,以至于下来之后我又重新排队走了一遍。

3.意想不到系列
这是几个稍不留意就会错过的非常小众的景点,但因为和一些大众景点近在咫尺但鲜为人知,所以去到就是赚到。
净土寺
净土寺就在应县木塔东边大约一公里的处,步行十分钟可达。但因为尚在施工,且乡下都是土路,去的一路上数学家老公都认为我肯定被骗了。
直到穿过迷障,到达净土寺山门后,我们才一下子雀跃起来。东边的院墙还没修好,钟楼鼓楼还在复建,于是我们直接就进入了这座十分有特色的金代寺院。

这寺院的东西配殿的形制我记得曾被写入过某个教科书,左右都是“半个”,屋檐披覆着琉璃瓦,非常漂亮(似乎是这一带金代建筑的特色)。进入主殿之后,就惊为天人了,五彩斑斓的天宫藻井,令下华严的薄伽教藏殿都显得逊色。

金代的木构建筑,虽然比辽代要丰富一些(辽代全国仅存八座,这一趟看了三座),但也只有几十座,几乎都在山西,因此有机会看一座是一座。金代寺院或许有琉璃瓦、或许有彩塑、或许有壁画,总之普遍比明清寺庙要华美精致,基本上可以说就和罗马的教堂一样,没有一座不经典。如果到了应县木塔的话,“来都来了”,何不来看看。

永安寺
如果说净土寺纯属是看完木塔之后“顺便”去看的话,那么永安寺则是从悬空寺下来稍稍绕路去看的。
悬空寺属于浑源县境内,永安寺就在浑源县城里。一般游客游览完悬空寺与恒山就折返了,但事实上浑源县境内还有两座知名的金代寺庙,及一些正在修复的景点,如县文庙,民居等。从悬空寺下来后,司机大概开了十分钟就抵达了这座小县城。
注意,山西各个县城的生活是很傲娇的,午休时间一般都要休息到下午三点钟。所以如果在三点前抵达,而没有开门,不要担心,等等就能进了。
永安寺则是非常壮阔的一间金代寺庙。除了佛像已不存这唯一的缺憾之外,它是我此行最为念念不忘的寺庙。

它有几个特色,极为宏伟的琉璃顶,全国寺院唯一的墙上书法,“法相”“庄严”,“虎啸”“龙吟”(电影感极强),儒释道三家的壁画,以及唯一一个不叫“大雄宝殿”而叫“传法正宗之殿”的主殿。

整座寺院线条干净、形体阔大,难得的是钟楼是可以登上的。我们第一次登上了寺院的钟楼,还体会了一下敲钟(总而言之,山西不少人迹罕至的寺院都没什么管理,来的都是有缘人,可以比较近距离玩耍)。

壁画的部分,特别说明,与北京西郊的法海寺异曲同工,避光管理,黑黢黢一片,必须打着冷光手电才能看清。里面的管理员老师研究了一辈子这座寺庙,可以付费请他讲解一番。
壁画的人物之多,故事内涵之丰富,是非常少见的。
圆觉寺
圆觉寺距离永安寺不远,整座寺院都是复建的,只有辽代的砖塔是保存下来的。
这座寺院并不对外开放,查询攻略可知,只有一位种花、打扫的阿姨守着。去的时候大门紧锁,我们一直站在门外希望有人开门,还有一些当地游客也希望能进去。直到数学家老公发现人影一闪,我马上大喊“阿姨,我们专门从北京来的,能给我们开开门吗”。
想不到我的方法奏效,阿姨透过门缝小声用浑源话问我“几个人”,我说“两个人”,结果阿姨门一开,我们后面一下子涌入了十几个人,这就非我所能够控制的了。

这一趟的参观非常珍贵,因为完全靠缘分二字。但就砖塔的艺术价值而言,对于北京游客来说就并不稀奇,因为北京市内即有一座辽塔天宁寺塔,以及明代的完全仿照天宁寺塔建造的慈寿寺玲珑塔,均比眼前这座塔更加精美高大。

不过,守寺的阿姨主动给我拉到一边,看了她去年进入塔内照的壁画。艺术成就一般,但胜在是只给我们看了。赞助了阿姨一点点香火钱,阿姨很开心。
阿姨把这个寺院看护得很好,干干净净,地里的花草也长得旺盛,一条活泼聪明的小狗趴在地上静静陪伴。
小小县城内还有覆琉璃顶的文庙、古代民居等古迹,我们一一走访了一遍。
4.想象之外的美:云冈石窟
最后介绍此行最大的收获,云冈石窟。也许太过有名了,一点也不文艺小众,云冈在我心里也就是一个不去遗憾的景点而已。结果去了之后,才知道,有的艺术之美,是超乎想象之外的。
云冈石窟是大同作为北魏的首都平城时期留下的奇迹,分别开凿于三个时期。
顺着参观路线看,一开始看到的是风化的各种佛像,已经很带感了。然后看到一个很大很美很完整的佛,我激动了,以为那就是最主要的大佛了,事实证明我太幼稚了。

当走进第五窟,震撼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彩佛出现在洞窟里。进去之后,整个人被美晕了,好像就到了天堂一样。
四面八方上下各个维度都有佛像,都在对你召唤,整个空间无论是深、高、立体、艺术感、神圣感都做到了无可挑剔,我当时就知道这是我这辈子迄今为止看到的最美的艺术品。
从第五窟出来,到第六窟,繁复的程度再次达到了高潮,人在里面一圈真的不知道何处落眼,是我不亲临其境想象不出的美丽和斑斓。
之前看到一个关于色觉的文章,说一些动物的色觉是16色色觉,而人只有三色色觉。拥有16色色觉的生命看到的世界是想象不到的斑斓,于是我在想,云冈给人的是不是就是这种感觉呢。当色彩的层次丰富了之后,人得到的是一种绵延的刺激,这种目不暇接的感觉会让人感到非常愉悦和满足。
如果说薄伽教藏殿的二十四诸天第一次让我体会到了身在其间的交流感的话,云冈诸神的给人的交流感则达到爆表的程度,人的心已经完全随着目光流转而融入到了眼前的世界,栩栩如生的不是某一尊佛像,而是整个空间。

最后走到几尊露天大佛前,总算是清醒了,但大佛的壮观细腻仍不减,这五尊大佛是按照拓跋王朝的五个皇帝的形象塑造的,比后世佛像多了三分英武感。很明显这个时期的佛像精神面貌要积极得多。

作为文艺工作者,走过顺利的生长期后,大多数时候都处一种贫瘠的创作困境里,四处寻找着艺术的滋养,汲取着前人艺术的精华,但总是收获寥寥。而云冈石窟给我的感觉,是将一种觅而不得,或是无处寻觅的艺术力量,以一种无须领悟的直给的美感,注入到了你的身心当中。而这种内力又是远高于你自己本身境界的,所以可说是如获至宝也不为过。
平时我不是一个容易放下杂念去感悟某个瞬间的人,但在云冈之行中,我感觉自己完全被抽空了,甚至人生的意义感都变得更为强烈了一些。从石窟回来之后的很多天,我都在回味着那份无端获得的慷慨能量,是抚慰、是鼓舞、还有那么一点艺术标准提高后的心甘情愿的被鞭策,甚至悟性都有所提高,这是生命里没有过的经验。
5.物候风景
这次很明确是来看建筑的,但没想到雕塑和石窟给了惊喜。同时,自然风光也与过去到过的地方不同,有种独特的美。
大同的纬度位置比北京靠南,原以为会比较暖和一些。谁知道,当我们五一期间到大同的时候,这里居然满城开着丁香和海棠,简直是重新过了一个春天。
毕竟大同在雁门关以北,直接承接的是草原的风,没有山脉遮挡,所以五一期间我还是穿上了牛仔外套,薄羽绒服。
这一趟由西直门的北京北站出发,走了一个慈禧西行的路线。几年前很迷《宫女谈往录》,里面提到,老佛爷想逃往西安,但是北京西边是太行山脉,过不去,而北边是燕山山脉,这两条山脉之间唯一有一个豁口可以西行,那便是昌平南口,居庸关的位置。
过了居庸关之后,海拔陡然上升了,早上的太阳都显得比北京的近了很多,有植被,但从这种勉强的农业行为看来,原本这里应是一片茫茫草原。
大同城里早上还是晴天,随时可能下雨,而且是飞沙走石的雨。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一路也是随时飞沙,道路两侧却种满了丁香,白沙迷眼,却还是能看到一簇簇柔嫩雅致的紫色小花,如云似霞,有一种武侠感。

6.美食
来大同的时候对于山西美食没有太大的期待,因为小时候去平遥的时候一路都很难吃。
但大同实在是一个神奇的美食之城,每道菜的味道就像这里的艺术品一样,有颜值,有层次,实在是赞。
兔头
大家可能不知道,也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走出大同。大同的兔头,是甜辣口味。推荐当地人从小吃到大的“胖来来兔头”。
我们吃的时候,老板也在,忘记问他是不是就是“胖来来”。
(戴手套吃的,此处无图)
刀削面
不知道是什么调味方法,和康师傅牛肉面的方便面一个味道,是真实牛肉做的,味道香很多。
百花烧麦
这是一道老佛爷盖戳的美食。大同的烧麦先不说味道,颜值是无敌高,非常精美,如同百花盛放。据说大同是烧麦的发源地。
味道当然更好,包的不是糯米而是肉,皮薄如纸。

大同火锅
这是一道年菜。有八种食材放在一锅里,味道有点像寿喜锅。

其他面食
总体而言大同擅长的是面食,是碳水的王国,除刀削面之外,还有黄米凉糕、浑源凉粉、莜面等等,非常细腻可口。


结语
一篇游记从五一拖到了端午,感觉到自己作为半吊子古建迷的力不从心。
通篇写下来难以相信自己在短短的三天三夜之间竟然到了这么多地方。还有一些景点无法一一记叙,如大同城内元代的关帝庙,宏伟的清真大寺,法华寺白塔(一个充满孤独感的地方),浑源县的文庙、民居、大同市博物馆等等,甚至我们住的“琵琶老店”客栈都充满着细节和典故……
因为和山西特殊的缘分,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来到这个神奇的地方了。但感觉是从这一次,我才真正意识到也许山西是我国最值得寻访的省份,幸而它距离北京是那么近。年少时认为所谓古典美是存在于南方的,并不会向往北方的目的地,但当真正的古物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才知道多少情调与修辞也比不上无言的真实。诚如网上所说,山西这个地方太低调了。
离开那天,已经熟悉起来的司机朋友告诉我们,流经大同的桑干河水,大同人自己是不能喝的,要供给北京,当地人只能饮黄河水。大同的地标二电厂,也是专门给北京发电的。这让恋恋不舍的我既感到我回到北京后,也能和这里紧紧联系在一起,又让我有一丝莫名的心酸啊。
大同,古称云州,也就是“燕云十六州”里的“云"。而“燕云十六州”或“幽云十六州”里的“幽”、“燕”即是北京。
从北京到大同,上次在河北看的相同时期的建筑,是“宋”的,而同样的时期在这里则是“辽”的。
回到北京之后,再次走在家附近的高粱河,仿佛硝烟战火就在眼前。宋辽并峙的这段历史,就记录在了这些城市里。十六州中,幽、顺、儒、檀都是现在的北京,分别是宣武-丰台,顺义、延庆、密云。而这一趟又去了应(应县、浑源县)、云(大同市区)两州,将来有机会,再一一走访吧。
感谢阅读!如欲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刘土呆”!
土呆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虎头三岁之属性报告 (25人喜欢)
- 给九十高龄的老师的新年贺信 (1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