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的我》帮你成功完成人生角色转换
今年年初,公司的一位同事想辞职创业,他是一位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他担心创业失败后陷入没有收入的境地。目前的工作,虽然看不到希望,没有任何提升,但至少每个月可以领到固定的薪水,虽没有激情但有保障。
他害怕自己最后失败了,反而丢了现在拥有的一切。最终他也没有迈出辞职这一步。
也许有人会说:“人生能有几回搏”、“至少尝试过啊,就算失败,也可以从头再来,人生不能让自己后悔”之类的话。可是,事情真的可以这样吗?真的可以失败之后再回到原先的轨道上吗?
这也是我的那位同事不敢辞职的原因,如果真的创业失败,由于自己的年龄偏大,很多企业都不会再录用的,不会再回到原先的轨道上。
面对这样的现状,是不是就无法改变呢?就算是心力交瘁或是有别的想法,就仅仅因为是中年人,也必须一直坚持下去而不做改变吗?
我一直以为,这个现状无法改变。年龄对工作的影响是很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打工人”的勇气也逐渐消退,只能独守这一份工作,直到退休。
直到看到壹心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的陈婕君的《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才了解到:人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表现出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便是人的可塑性。拥有了可塑性,就拥有了对生活的掌控力。
可塑性,是最珍贵的生命的礼物。

那么,针对现在的职场焦虑(是去是留),该怎么处理呢?作者陈婕君在人生规划:如何完成人生的角色转换中建议分三步走。
1.稳定目前的情况。
她说:整个转型期,不建议大家采用休克式的方法重建生活。很多人会问,如果在转型期发现有很多地方需要补课或者调整,甚至可能需要换工作、换行业,我是否应该辞职休息一段时间,再重新开始。
如果在没有考虑清楚的情况下轻易离职,很可能发现不理想的情况。比如在家休息一段时间或是一段旅行后,生活回归正轨,会发现自己很难重新振作起来,很难重新找到工作或是适应这个社会的节奏。也许当时的创业只是辞职的借口,只是为了辞职而选择创业,并没有真正地想明白到底该怎么做,一时冲动做出的决定,可能在创业失败后还丢了工作。
中年人,大多数都成家立业,要赡养父母,要教育孩子,肩上的担子很重。可也并不是不可以换工作,不可以重新学习,而是需要做好规划,换工作或学习是为了有更稳定的发展基础而不是为了逃避目前的困难。
我的那位同事,如果真有创业打算,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好好研究有关创业的各种事情,等真的规划好了再辞职也不晚,这样也会更稳妥,风险更小。
2.开始查缺补漏。
保证自己有转变的余力,而不是透支自己的精力、体力、财力。
查缺补漏需要大家建立自我察觉的习惯,以客观的视角,用旁观者的视角,眼光来看待自己。
《平凡的荣耀》中,高思聪和小兰都遇到了上司的刁难,复旦大学的金融硕士高思聪遇到领导的忽略,小兰所在的部门更是过分,大声呵斥,随意指使,根本没有把她放在眼里。
虽然在高思聪看来,她俩都是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有着傲人的成绩,同事都应该看重他们才对,谁知在同事的眼里,却认为他们目中无人,只是学习好而已,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也没有合作精神。当高思聪实在忍受不了想离开的时候,小兰却想再坚持一下。她说:“在学校里,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天之骄子,老师就会喜欢,但是在职场,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喜欢你,所以,我在补课,补上这节没有在学校学到的课。”
小兰就是建立了自我察觉的思维,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客观地描述了自己的处境。原来,学校的天之骄子在职场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领导的各种刁难,也许有的人受不了走了,但是留下的一定能学到并成长。在工作中,一切都以工作为导向,在领导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之前,先暂时放下尊严,先想办法让同事能接受自己,能做属于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的结局是好的,他俩都得到了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打拼出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地。
我们大家都可以这样,想要开始成长,就要立足于每天的生活,察觉今天是否有意义,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明天可以做出什么小小的改变,给自己带来一点点的意义。去察觉,去反思,所有的经历就会沉淀为智慧。
3.参考过往的人生发展阶段,规划发展。
老公的小姨,大学学的虽然是法学,但是一直没有通过司法考试,也就一直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做法务,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在她四十岁的时候,由于家庭的原因,她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司法考试,当一名律师。认知的改变必须有行动的跟进,于是她每天利用下班的闲暇时间,开始拼命地学习,每天还会对当天的学习进行复盘,反思,察觉自己每天所做的,不足的,都会在第二天进行改进。两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好的结果。小姨如愿以偿地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了一名律师。现在她也会时不时地接到案件代理人的感谢信。
小姨的这段经历就是她根据过往的人生经历规划发展的结果,她擅长法律,所以以法学作为中心,将通过司法考试,获得律师证来扩大她的舒适圈。她并没有因为没有做出很大的改变,而是扩大的她的舒适圈,这个决定是她主动做的,以后对待生活,她就会有更大的主动性,重新掌控了生活。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规划路径。

当然,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我都快四十了,还在基础岗位,在职业发展上,我还有可能吗?”
“我为了孩子当全职妈妈,为什么孩子不听我的话,我感觉太失败了!”
“我一直很配合领导的工作,为什么领导还是不认可我?”
“我的原生家庭非常糟糕,我未来的生活还会不会有希望?”
……
遇到问题时我们会觉得生活失控了,这种不受控的感觉,让我们充满无力感,挫败感,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可塑的我》作者认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可塑性。本书有很强的指导性,分别从自我发展、事业管理、人际关系、重塑生活、情商发展、心理基因和心理健身这七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步一步帮你做心理建设,重新掌控我们的生活。

一本好书,不是看过之后觉得很好而已,而是应该跟上行动。大家可以根据书中的心理学的工具,通过反复进行书中的练习。当我们真正地掌握并开始践行这些内容时,也就是我们内心变得强大的开始。我们自己就是全世界,当我们不断地探索自己,了解自己,改变自己,也就改变了全世界。
当我们放下各种执念,各种潜意识,各种应该,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的自由,会看到人生不一样的路,我们永远都会有选择,我们的人生就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