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所了解到的教育
昨日,2021年6月18日,早上7:30开车送孩子(哥哥)去绵阳参加学校的夏令营(实则补课),中午12:10左右返回成都。每次送孩子放假和开学时接送孩子都如同90年代南下打工的人,大包小包的行李,拥挤的人群,匆忙的脚步,孩子不是主力,主力都是我们这些家长,拎着铺盖、箱子、洗漱用品、换洗衣服、牛奶水果,孩子在大人的指挥下,背着书包,拿着几样轻便的东西,在家长的催促下行动。昨天还好,行李不多,参加补课的只有很少的学生,中考成绩还没有出来,很多孩子和家长还在等成绩公布后再做决定到底读哪所学校。我们是因为孩子去年被学校选中进入贯培班,也给学校提前压了3万的押金(如果不选择他们高中,所有的补课和额外的学习授课,学校会按照补课收费标准扣除),目前孩子已经上了一段时间的高中课程,计划在高二结束时上完整个高三的课程,拿一年时间拿复习巩固备战高考。
绵阳的教育形成了产业化。绵阳东辰、绵阳南山、绵阳中学等,竞争激烈,招生面向全省,也有外省的孩子过来就读,比如陕西那边的。每年每个学校都会拿大笔的奖学金吸引更优秀的学生,目前东辰高中是走的“少而精”的路线,高中部招生不多,除开本校培养和直升一部分学生外,再在外面招收一部分学生,高考的目标依次是北京的一些知名院校、海外的部分知名院校、国内的知名211、985院校,曾经有家长去咨询老师国内二本和三本志愿怎么填报,老师回答说不知道怎么填,因为他们带的学生都是填报的重本、一本,从来没有填报过二本和三本。由此也可见老师和学校的底气。绵阳南山我不太了解,据说本部非常厉害,整体更倾向于偏文科。绵中高中部比较庞大,走的是“大基数大概率”的路线。高三是单独的一个校区,听说每年的复读生非常多,学校也靠复读生出成绩,把所有的知识点反复的复习、练习和巩固,自然就会掌握得更牢固。目前在省内,除开成都七中的地位无可撼动以外,每年高考成绩公布时,高分段的学生,成外、绵中都榜上有名。目前好的老师、有名的老师,被其他学校争相挖走的机会也很多,大多是高职位、高收入的双重诱惑,一个金牌的竞赛教练,学校可以给到100万的年薪。那些优秀的老师的确很牛,所带的学生,可以全班学生90%多上清华北大,剩下的百分之几进入国外一流大学,也有老师年纪轻轻获奖无数,晒奖牌全是国际、国内的大奖,省级和市级奖牌不屑一晒。
当下的家长普遍焦虑,社会内卷严重。人人都想争夺好的资源,学校和家长也难免会拔苗助长。我曾经在教育培训机构工作过,年轻人很多都想考公务员、考编,目的是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当下的处境,获取更好的发展和机会。成都的发展南北差异极大,我的朋友住南门,给说出去吃饭喝茶全是吃喝的环境,富有特色的极少,价格很贵,环境很好;而我北门的亲戚则是带我们吃不同的特色餐饮,价格不贵,环境一般,味道上各家有各家的招牌特色。所以南门的房价一路飙升,还供不应求,北门三环外则是大片大片的闲置土地,以围墙和荒草圈绕覆盖。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要挤破头去南门居住呢?原因很现实,在北门不好找工作,交通相对也没那么便捷。当下的教育也是如此,学校和家长都拼命的送孩子学这学那,补这补那,竞争只有越来越大,注定只有最优秀的人才会站到金字塔的塔尖,享受更好的资源,开启更好的人生。随着竞争的加大,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想要轻易的获取成功根本就不可能,只有不断的努力,加倍的努力,才有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目前国家对教育做出了很大的改革,中考成为了第一个分水岭,只有50%的成绩达标的学生能进入普通高中就读,剩下的50%进入职业高中。教育改革是参照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和社会发展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很多毕业后不能完全掌握一门专业的技能,空有一纸文凭而不能融入社会,就业高不成低不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大难问题,那么,是不是这部分人去学一门技术或者掌握一门技能更实在更合适呢?所以遍地的职业学校如雨后的春笋般拔地而起。金字塔的塔尖毕竟是少数人才能攀爬上去,下面的基石还需要庞大的数量来支撑,这些去职业学校学习的孩子,就变相的成为普通的劳动者。我个人是赞同“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的,而且劳动无贵贱之分,劳动是快乐的,劳动代表着收获的喜悦,付出后的回报。但是作为我们家长的焦虑是来源于孩子成长的环境。现在的孩子从小衣食无忧,不像我们70后经历过贫穷、饥饿、大量的家务和劳动,他们从小几乎没有做过家务,父母变着花样满足他们各种需求,所有的物质满足来得太过容易,他们从而缺乏了吃苦、勤劳、努力争取的精神。当他们一旦被要求去从事一些体力上的劳动时,他们表现出来的都是不愿意,无法接受,吃不了苦,动手能力差,是现在很多孩子的通病。所以很多孩子去了职业学校,也没有真正学到知识和东西,很多大人都是抱着让孩子在学校呆几年再长长年龄长长身体长长个子的想法,以免太早的流入社会,心智不成熟,又未成年,担心孩子走入歧途罢了。
最近身边听闻了太多关于孩子学习的事故。作为两个读中学的孩子的家长,我也避免不了焦虑和担心。我个人对孩子肯定是抱有极大的希望的,毕竟我和孩子他爸曾经都是毕业于985、211的综合大学,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顺利的走入这一类的学校,但是现在的竞争真的激烈,我也认清现实是很不容易的,要想孩子能进入成都本地的这几所好的学校,前面的路还十分辛苦。很多时候我也在思考和行动,给孩子陪伴和鼓励,积极配合学校的老师,给孩子提出一些学习上的建议,但是他们不是我们,未来的路还需要他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走,至于会去向何方,需要他自己树立目标,坚定信心,努力去实现。
-
chjknhip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2 14:54:10
-
Da.Indulge-u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9 08:48:57
-
咚咚咚呛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8 18:56:39
-
Tin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7 03:18:18
-
ʟɪᴋᴇ ᴏʀᴅɪɴᴀʀʏ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4 03:45:33
-
斯斯与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3 21:25:27
-
剑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3 19:21:06
-
啊偶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2 02:10:57
-
黄可以耶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1 19:38:30
-
crystal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4 18:42:08
-
豆友127487515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4 16:05:18
-
爱生活哇咔咔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4 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