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怕中年危机吗?
最近在微信群和大学同学聊天,谈及现状,几乎每一个人都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压力好大。工作的压力:没有发展空间。生活的压力:挣的钱永远不够花,学区房和孩子的补习班,过年过节以及日常的人情往来甚至父母的养老压力。虽然我们刚刚结束二字出头的年龄,但是“中年危机”好像就找上门来,它没有给我们什么喘息的机会,劈头盖脸的就来了。你会突然发现:父母的白头发怎么突然就这么多了?每月的工资明明没有给自己花怎么却存不下了?
三字开头的年纪,如果钱包没有越来越鼓的人,焦虑就一定是越来越多,它充斥你的胸腔,而你无能为力。直到参加了一次读书共读营,遇到了著名心理学家陈婕君老师的著作《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我才感到豁然开朗。陈婕君,北京壹源心理健康中心联合创始人,波士顿精神分析研究生院毕业,美国麻省执业精神分析师,曾任麻省综合医院精神科助理研究员、波士顿心理治疗中心咨询师、私人执业精神分析师。执业时间九年,临床咨询时数逾8000小时。
陈婕君老师专业的教育背景以及丰富的从业经历,使得这本书《可塑的你》撰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它从自我发展、事业管理、人际关系、情商发展等方向给我们做出了分析和解答,解决了很多人的人生困惑。

一、聊聊人生的掌控感
“中年危机”这个词之所以这么火,而并没有所谓的“婴儿危机”“青年危机”,还不是因为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中年是一个家庭的中流砥柱,掌握着一个家庭的航向。如果人到中年感觉到焦虑,那一定是你的人生失控了,想要拿回对生活的掌控力,《可塑的我》这本书里对掌控力给出了清晰的解释,真正的掌控力一般有以下共同的表现:
1.真正能掌控人生的人并非事情都要控制在自己手里,而是在事情发生变化时可以从容应对。
2.真正能掌控人生的人在目标实现受阻时能快速认清事实并灵活调整计划。
3.对于很多人普遍认为需要高度自律才可以做好的事,真正能掌控人生的人完成得毫不费力,没有内耗,而且很开心、很快乐。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对掌控有很深的误解,比如我参加共读营之前,对自己的要求是:14天,我要每天都写一篇读书笔记,剩下四天写书评。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临时本职工作量的增加,打乱了我整个计划,整件事情完全脱离了我的掌控。后来想着既然最坏的结果就是不写了,那看看书总没有压力,其实真的无比庆幸自己看了进去。
《可塑的我》让我了解到对一件事情有掌控力,并不是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完全按照计划节点去进行,也不是靠严格的自律以及自我批评来实现自我成长。所以我抓紧时间继续行动,也就有了现在这篇文章的出现。
心理学家王浩威说过:“只要拿起桨开始划,无论朝哪个方向,总会抵达一些目的地。”所以无论如何,先行动起来,即使最后没有到达你所谓的目的地,但是也会有其他不一样的收获!

二、找到你自己人生的意义
《可塑的我》中提到三十而立是什么,是独立,是能力,而不是一定要有房有车、为人父母。其实人到中年世俗的理解,好像确实是需要靠这些物质方面,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是“黏附性认同”,指的是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总是认同别人的观点,活在别人的眼里,往往这样的人没什么个性,生活的没有很痛快。可能他们的价值就是成全别人,但是觉得委屈,那你一定要即使做出改变,体察自己的情绪,尝试去改变,这也是一个实现自我整合的过程。
其实关于人生的意义,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唯一的标准就是答案是否经过深思熟虑。在我们父辈那个年代,绝大部分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母亲为了一家上下忙忙碌碌,付出了青春和精力,看似碌碌无为,但是当你问她后不后悔的时候,她会告诉你这样值得,这是她的人生意义。
我们在找寻自己人生意义的时候,前提是要接纳自己,但是这并不代表你可以停滞下去,不思进取,是要我们认清楚现状,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合理的规划自己未来的方向。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随着周遭环境的变化以及认知的扩大,人生的意义也会发生新的调整。
《可塑的我》告诉我们人生重新定义自己人生转变时,可以重新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我到底是谁?
问题二:余生中对你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会让你深度思考人生的意义,重新给你的人生定义,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人生,才可以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从而发展相应的能力。具备了可以赖以生存的能力,实现了个人独立我们才能实现情绪上的稳定,进而拥有更加自信的人生。
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生长环境和经历不一样,导致我们想要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请独立思考你的人生意义,而不是普罗大众眼里的意义。只有深思熟虑的找到适合你的人生,你才能发自内心的有获得感。

三、请带孩子学会玩
怀孕的时候加入过一个宝妈群,现在群里的孩子大的年龄都不到三岁,经常有宝妈会在群里组团,涉及内容五花八门,有学英语的、跳舞的、画画的、平衡车的。。。以前不懂得什么教育内卷,现在觉得不卷就是落后。所以很多怀孕时候说,只想让孩子健康快乐长大的宝妈纷纷开始“鸡娃”。
这些被各种所谓的兴趣班支配的孩子,早早的就没有了童年,因为他们所谓的爱好是被家长一手包办的“玩”。《可塑的我》中讲到如果在儿童期没有充分地玩耍,那么这些没玩够的人往往会在事业上遭遇瓶颈。
我闺蜜是小学老师,有次跟我吐槽说现在家长问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创造力。其实专注力和创造力是天生的。如果觉得注意力不集中,创造力匮乏,我们想的不应该是如何去重建这个能力,而是应该探索如何去恢复这种能力,《可塑的我》中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玩耍。
很多父母谈玩色变,其实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讲,就普通的玩远远达不到放纵的地步。如果实在担心,其实也很好分辨,那就是在玩过之后,问问自己是感到充实还是空虚。
孩子在尽情玩耍的过程中,会慢慢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干什么,同时也能学到体会其他小伙伴的情绪,厘清与别人相处的界限。而这些能力对以后的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小年纪被父母“包办”,只知道学习或者只上家长觉得“有用”的兴趣班,可能只是看似平稳度过了这个阶段,这也是所谓的“捷径”。
我们要知道每一环节里走过的捷径,最终都会在后续环节中变成最长的弯路。真正的爱好都是在玩耍的过程中发展这件事情有趣才学习的。这里我们很容易,被以往限制性的思维以及错误的信念引导,认为学习上痛苦的,却忽略了在快乐中学习也是可以得到到很多东西的。这样想的话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快乐,也会避免很多心理上的煎熬。
在玩儿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孩子又可以疗愈自己。在玩耍中,请有中年危机的人,放过孩子,也请放过自己吧。

中年危机的产生无非就是你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抑制自己的欲望,而是通过向内打破的过程,重新认识自己,继而发展可以匹配自己野心的能力。我们要知道人生中的失控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那是一种积少成多的过程。
人生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可以塑造的。希望你明白只有你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希望你的人生永远有选择。看完这本书《可塑的我》,希望当你碰到“中年危机”的时候,可以笑着和它打招呼,并且顺利将它转变成中年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