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的我》书评
她外貌美艳,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出场时打扮彩绣辉煌,笑语先至,宛若神妃仙子。她就是有名的“泼皮破落户”——王熙凤。
她是荣国府真正的管家,在打理荣国府上下事务时,可见她具有惊人的管理组织能力和治家手段。在协理宁国府时,宁国府的都总管来升请大家小心些,也有些人愿意她来整一整:“论理,我们里面也虚得他来整治整治,都特不像了。”于是她再次用实力把一个几百人的宁国府打理的井井有条。贾府上下都对她唯唯诺诺。这着实使她风光无限。
她深爱丈夫贾琏,故而十分善妒。明里暗里对贾琏看得格外严格,纳妾是想都不用想的事,就连陪嫁丫头平儿,也是因为忠心和善良,才被她容为“通房丫头”。平儿深知她的脾气秉性,对贾琏敬而远之。一开始贾琏不得不忍气吞声,顺着她。可是后来贾琏不仅偷腥,而且在外面偷娶了尤二姐。
【一个人的影响力,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有多少人能听见他说的话,以及有多少人会听从他的话或思考他提出的观点。】
从这个角度看,琏二奶奶具备的是权力,而不是影响力。因为下人提到他,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小丫头们则浑身打颤。就连周瑞家的也评价:“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首先要理解掌控和控制的差别。很多人错误地将掌控一件事理解为完成这件事的每一步都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
所以说,凤姐对贾琏看得再紧,也只是控制而不是掌控。最后她的人生失了控,贾琏从开始的顺从到命令,最后直接将她休了。
而另外一个主要人物黛玉,前身为绛珠仙草。因为要报灌溉知恩,将一生的泪水还给神瑛侍者,所以两人总是相爱相杀的状态,颇有些“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架势。 一开始,宝黛两人的亲密友爱与别人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薛宝钗的到来打破了这种“言和意顺”的亲密关系,因此黛玉心中不快。此后又有“金玉良缘”之说,黛玉心中忌讳,因而每每与宝玉发生冲突。两人各有心事,谁也不说破,寄希望别人能猜到自己的心思,如果别人猜不到就会很生气。紫娟这样评价黛玉:“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他,才这么。”
【比如,有的人需要伴侣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照顾自己,或者自己不进行沟通却希望别人能猜到自己的心思并满足自己,如果别人做不到就会很生气,难以平息。】
黛玉可能在亲密与孤独这一阶段没有整合好,导致她过于在意与伴侣的关系,或许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吧。
不管是凤姐,还是黛玉,二人的命运都非常悲惨。或许正像陈婕君老师《可塑的我》中所认为的:其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更好地创造出完整的、成熟的自我。
《可塑的我》是有着多年执业能力的,被壹心理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的陈婕君老师的佳作。该书分为七部分——自我发展,事业管理,人际关系,重塑生活,心里基因,情商发展,心理健身。
【陈婕君老师在研究中发现:人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表现出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便是人的可塑性。因而本书梳理了人生各个阶段所要面临的选择与挑战,直击种种问题,帮助我们启动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从思想到行动双管齐下,塑造出完整、出众、内在安宁的自己。】
那么这本书受欢迎的地方到底在哪儿呢?听说当年很多中国人看了鲁迅写的《阿Q正传》,都以为里面阿Q的原型就是写的是自己。《可塑的我》也带给人这样的感觉。比如“泛中年危机”状态事情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困境。这也就是说,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在某些方面已经失控了。
那么,如何恢复对生活的掌控力呢?陈婕君老师是这样回答的:
【第一步,思考最显而易见又最难以回答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让你的人生失控了。】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一篇名为《如此“培优”令人心疼》的文章讲到了一种怪现象:在武汉,一些妈妈把业余时间全部拿来陪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优班”,除了工作外,她们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不让孩子有一刻空闲,必须拿出全部精力去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小欢喜》里面的单身母亲宋倩,女儿乔英子就是她的全部。乔英子即将要上高三,宋倩对她的要求严格到“变态”地步,她要求女儿必须要考700分以上,为了能监督女儿学习,她把乔英子房间重新打了一个窗户,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女儿在房间里做什么。
不管是全陪妈妈,还是“变态”的宋倩,都是是因为自己不能适应社会而焦虑,从而进一步将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焦虑是一件好事,就像发烧一样,是免疫系统为了保护自己在和病菌打仗。所以这些全陪妈妈要学会安抚自己的情绪,找寻隐藏在身体内部的心里基因并进行扫描,才能繁衍发展下去。】
找寻心里基因实际上就是找寻底层逻辑,而这一反思的过程一般会从个人对自己的重新理解开始。理解自己,需要以下几个阶段:
青春期最重要的事是自我整合。
成年初显期的成长人物是亲密与孤独。
三十而立是认同自己,围绕自己赖以生存的立足点继续走下去,并且对不适合的因素做取舍。
成年中期,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
【第二步,思考在重新掌控人生的过程中,有什么观念或想法阻碍了你的进步。】
还记得《逍遥游》中的宋荣子吗?他是那种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也不会让他感到鼓舞,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辨明荣辱的界限。
还记得那个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吗?为官不多日后,他发现“既自以心为形役”,毅然辞官归家,遵循自己的内心,顺应自然,过着怡然 ,舒适的田园生活,并且发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慨。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过遵循内心的生活,而是被观念或者想法羁绊,阻碍了前行的脚步。因而我们必须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事业和我们的人际关系,洞察自己的人生,从而完成人生角色的转变。
【第三步,在完成了前面两个步骤后,思考如何开始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汪国真散文《雨的随想》有这样一段话:“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在每一件事上有自己的选择,你的人生在掌握在自己手中。
因此,我们要重新掌控人生,就要用书中的观点改变自己,并用书中的提供的方法进行训练。心理学家常用的三个自我调节工具——呼吸调节、身体扫描、觉察日记。
【成长是个美好的过程。阅读完本书后,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对情境做出判断、对策略做出选择、内心有力量、外在有智慧,既能独处、也能享受关系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