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江西拌粉留下的眼泪
久违写些东西来记录一下生活。
午饭又是一个让人很难抉择的事情,吃与不吃,饿或不饿好像都不是那么重要。慢悠悠走下去,还是点了一份拌粉,想着碳水和蛋白质可以达标了。
刚落座,边上坐了一个大男孩,还挺帅气。不过不好判断年龄,现在的人是挺难从面相上判断年龄的,得从言语中知晓。他的那一份拌粉量很大,还杂七杂八加了挺多料。他呼哧呼哧吸溜吸溜地吃起来,突然觉得碗里的粉更不香了。从他跟店员的交流中得知,原来他是店员的儿子,高三刚毕业,马上要上大学了,高考分数还没出来,估计是暑假来杭州玩,被安排到店里吃饭。这是家江西拌粉,店里的人好像都是江西人,听着她们用方言问他:“够不够,要不要加份牛肉,要不要汤,”小孩一下腼腆了起来,说:“够了够了,恰到好处,再多就不好了。”
一下子,我觉得这个场景好熟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每到五点多,本地市一高门口就有一群提着保温盒的家长在外守候。我是走读生,晚自习回家吃饭太赶,有时学校外面随便吃点,有时我妈会跟大多数家长一样提着保温盒送饭。吃饭是个费劲的事情,学校门口没有安排地方,要么保卫室,要么会跟校门口的小店商量好,随便就着一个地儿十几分钟吃完了事。现在不太能回想起那段时光了,大多数我是不开心的,因为学业压力,因为面子,因为情书的烦恼,有时候还因为一些莫须有的自卑。
阿姨坐着小孩边上,又接着问:“你妈什么时候来啊?”后面的阿姨连环继续:“你有19了吧”“我18岁!”他边吃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着,所以真的可以从一个人的谈吐知道大概年龄。高中男生是这样的,要么闷闷的,要么急不可耐,总是想证明自己。
那时候的我一般会吃什么呢,我已经不记得了,大概是中午的饭菜留了一份当做晚饭。但我记得,偶尔会有鸭血粉丝,那个来自“三井”巷子里的招牌。现在每次回家,还是会想吃上一碗,不过迷恋的感觉越来越淡,包括原先很爱吃的肉串煎饼啊…阿姨还在很起劲地问小伙子,他也乐意回答。我那个时候,大多数是摆着一张臭脸的吧,我妈也经常因为我的低气压一句也不敢多问多说,青春期的女孩又在升学的重要时刻,双方好像都在屏着一股劲,生怕泄了影响一辈子的运气。上次回外婆家,我带了一箱子高中的回忆想整理整理,意外发现有一张自己制定的排名计划,那张排名表或多或少说明了为什么我的高中一直笼罩在阴郁、焦虑、不安下,成绩上上下下,表格外写着我的“信誓旦旦”,日记里记录着一定要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回报父母。事与愿违,不过,现在过得也不差。如果当时的我知道今天的一切,我一定每天乐呵呵的,让身边的人开心作为我的使命。但是,哪有那么多如果呢,很少时候,我愿意回想过去,跟自己说句“我很想你,妈妈!”
想着想着,鼻子酸了,眼睛湿了,拌粉太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