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迹探索——第三期(中国地质博物馆—广济寺—历代帝王庙—白塔寺—月坛公园)
城市是人的集合,建筑是人存在的证据.探访古建筑,是我们当代人试图去了解过去人的一种实地考古活动.我们去了解历史,当然不是单纯是为了故事,而是为了发现历史的长河中,隐藏的必然的发展规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然就算发现了这种规律对当下的渺小的个人好像也没有什么指导意义,但这是人本性好奇心驱使我们必然这让去做: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向何去
这样的终极问题是神圣的,是严谨的,要解释他,必须有一套完备的理论,无懈可击, 才能被广泛传播,才能让大部分人信服.人的个体是复杂的,周遭是变化莫测的,当自我意识觉醒,发现自我是多么无助,无法改变自己也无法改变周遭的意识占据了上风时,人就需要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撑来维持自我存在的合理性,宗教随之产生,它搜集所有无助的灵魂,给他们注入强大的心理安慰剂,它告诉你什么都不用乱想,我已经给你安排好一切,你只需要按照指示去做即可.当一个人意识层面的矛盾被解决,心理上被加持,便能把当下的种种苦难合理化,并激发出个人强大的外在生命活力.如此便是当时宗教存在的合理性

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对各种需求的满足就要求当时的宗教提供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当科学的发展还无法担此重任的时候,对应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宗教流派和神仙解释.这次的溜达活动就贯穿了地质博物馆科学的解释;广济寺是汉传佛教的解释;帝王庙是对祖宗的祭拜其实是对自我的祭拜;白塔寺是藏传佛教的解释;月坛祭拜月亮,是对无法理解的敬畏.当然并不是为了刻意的不同解释而安排的活动目的地,只是因为他们离得不远,几乎都在一条街上

中国地质博物馆如果不是因为有S这个地质专业的高材生在,不然真的是一堆石头展啊. 我这个年纪,已经失去了对科学探究到底的精神,对这种似懂非懂的东西,也不会再仔细看一遍了.可悲也罢,但如果我有小孩,我会专门带他来学习,如果我没有,我应该不会再来第二次了.挖化石可以去房山,那里是沉积岩,房山周口店是极佳的地质实习天然博物馆.而我们经常去的香山不行,那里是是火山岩,化石少,挖不到

这次活动之所以要来这附近是因为广济寺,它是北京旧城内八刹之一,在书中很出名. 寺始建于金,经金、元战火,寺成废墟.明重建,赐寺名为“弘慈广济寺”。据考“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孙中山首次在北京会见京城各界人士,地点即选在广济寺中。孙中山先生的“政治改革,五旗一家,不分种族”的著名政治主张即是从这里传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寺开放区域不大,但规格很高,不收费,香火自取,天气炎热,信众多于大殿北侧诵经,纳凉.我在佛前求愿有三,SU也说广济寺转运不错.寺有炸毛猫,眼神犀利,遇人不屑

历代帝王庙同样的门票价格,就不如之前去的先农坛了有趣了. 有点像家族的祠堂,死掉一个,多一块牌位,只不过这里祭祀的是历朝皇帝.忠臣连木质牌位都没有了,直接一张纸质海报,记叙生平,而且文物也是复制品.没有秦朝皇帝(太残暴,风评不好),隋朝皇帝(本来有,后来说他得位不正,给撤了),西晋皇帝(朝代乱,风评不好),也没有武则天(她放弃了帝号).要说有趣的还是碑亭下的超巨大石碑,没有日晒雨淋,保存极为完好.驮碑的赑屃(bìxì)一只龙鳞型的,一只龟壳型.盘在碑顶的负屃(xì)也是不同形态. (相传负屃不忍兄长赑屃被压在碑底,常年孤单一人,所以就盘踞在碑顶与他做伴。)而且连在碑座的小海兽都形态各异

妙应白塔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藏式佛塔。其建造目的是为了迎奉释迦佛舍利,白塔是在入仕元朝的尼婆罗(今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下设计和建成。本计划想看看两个不同宗派的佛寺,来探讨下佛教历史,分化,宗教依靠等的,奈何佛法精研,本人功课准备不足,S和L的一路探讨又插不上话,只能右绕佛塔,抬头瞻仰一番,如果有幸被白塔坠物砸中算不算是天人感应,脱离苦海,立地成佛了

去月坛公园的路上,有庆丰包子铺,是某位曾去过的包子铺,我们一群人进去参观,店员大姐说桌子已经收起来了,要永久珍藏.听罢我们鱼贯而出

月坛是中国古代祭月的场所,又称“夕月坛”。不知是不是我对嫦娥的美好幻想映射到了月坛,总觉得这里应该是白色,圣洁,巧妙的存在.其实并不是,门票一元, 普通公园, 没有月老,没有月神,古迹宫殿关着门不让进,“央视备用发射塔已经成了月坛的‘钉子户’,严重地影响了月坛的整体环境氛围.” 我突然想到:难道特意建在月坛名为“央视备用发射塔”的东西实为地球与月神联络的秘密建筑?而且塔下的古迹宫殿门也封死了里面似是在进行秘密的研究,让人不禁怀疑🤔


每次活动的遗憾之处:鲁迅博物馆因为晚了几分钟,没能进去,可惜
夏日访古注意事项:艳阳高照,注意防晒.天气炎热,注意补水.理性交流,纯粹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