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解决亲子关系
可塑性泛指物或人可被塑造的属性。而对于人来说,就是指人可以被培养改造的属性。在教育心理学中,可塑性主要指儿童在成熟过程中,其心理发展易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2021年3月出版的《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这本书梳理了人生各个关键阶段所要面临的选择与挑战,直击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的种种问题,帮助我们启动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从思想到行动方案上给予建议和指导,旨在指导我们塑造出完整、出众、内在安宁的自己。内容详细而丰富,科学性,实用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婕君,是北京壹源心理健康中心联合创始人,波士顿精神分析研究生院毕业,美国麻省执业精神分析师,曾任麻省综合医院精神科助理研究员、波士顿心理治疗中心咨询师、私人执业精神分析师。执业时间九年,临床咨询时数逾8000小时。
现代社会,亲子关系被摆在了非常显耀的位置。当大家听到亲子关系,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复杂多样,亲子关系紧张,亲子关系难以解决,这真是让人想起来就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让人头疼不已。
亲子关系到底有哪些?
中年阶段所要面临的亲子关系不仅仅是自己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你要相信,了解清楚亲子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改变有利于帮助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这些都在《可塑的我》一书中有详细的分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读。

1、 中年人和自己父母之间的关系
中年人和自己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人们在28岁-40岁这个阶段,其和父子的亲子关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
举个例子:20几岁的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非常简单,自己能工作挣钱,父母也还年轻,还在工作,身体也都是健康的。当我逐渐步入中年问题开始变得突出,父母年龄变大,他们有自己的人生,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全方位支持我,不管是我自己还我的父母都已经无法以当年的关系状态为蓝本指导现在的生活。我属于远嫁的,在经历疫情后见到自己半年多未见面的父母,感觉他们一下子就变得苍老了许多,我心中的触动是非常大的,除了考虑到我嫁那么远都无法陪伴我的父母,还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是这个样子。心中不免是有些悲伤和失落的。

2、 已婚者面对跟对方父母的关系
走进婚姻,步入中年,除了面对我自己的父母,我还需要面对与孩子的爷爷奶奶之间的关系,需要我处理的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需要想办法把他们融合在一起,既要保证我自己的家庭,又要顾全整个大的家庭,做起来是相当不容易的。
3、 中年人和自己孩子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发展阶段有两种亲子关系问题。第一种是如果还没有孩子,怎样避免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第二种是已经看到了孩子存在发展困难,怎样调整自己和孩子。我所面对的是第二种,并且面对的是两个孩子的存在的不同的发展困难。这就不难理解,在这个阶段我需要找到所有亲子关系的解决办法。

首先,找到自己和原生家庭相处的新的平衡点。
跟自己的父母和解,理解他们的经历,理解自己当年的处境,然后找到现在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相处模式。
其次,找到合适的处理问题的形式。
面对这个问题,你可以崇尚自己的核心小家庭,也可以崇尚一个大家庭,这两种形式是没有对错之分的。
第三,面对孩子,多思考,通过周围环境找到解决办法。
当面对孩子的时候你所处于的情绪,你对孩子行为的预期和解读,你的情绪会影响你对孩子的看法。试着寻找对孩子行为的其他解读方式,在深入思考什么因素导致你产生了这样的解读路径。我们可以把周围的这些关系当做镜子,这些亲密的关系能直接反映出你内心的冲突,让你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和冲突,帮助你进行改进。这其实就是周围环境给予你的帮助。

亲子关系可以通过我们找到自己和原生家庭相处的心的平衡点来改善,可以通过找到合适的处理问题的形式来改变,可以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多思考,通过周围环境找到解决办法。总之,通过观念的转变和合理的方法亲子关系可以重新得以塑造。而心理学可以帮我们找准自己的定位,更清晰地发展自己、关系与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