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失控到自控的重塑过程
感觉人生失控了怎么办?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特别扎心,生活失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其中一个回答是:感觉压力特别大,无论做什么事都是错的。讨厌所有的事情,讨厌上班,讨厌所有乱七八糟的事情,想要跟亲友倾诉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不知道现在要做什么,未来又在何方,就像一头闯进陌生森林的鹿,横冲直撞却不知道哪里才是出路。
所有人我以为我还好好的,谁也不知道,我已经站在了悬崖边缘也许下一刻我就跌入了万丈深渊。
一个满心焦躁,动不动就觉得烦躁,情绪暴躁做什么事情都觉得没意思,无法自控的人物形象跃然于上,光光从他的文字中就能让人感受到他心中的那种焦躁的情绪。
然而,人生失控感觉做什么都无力都焦躁的人却远远不止一个两个,在网上有无数个和这位答主相似经历的人在述说,他们被困在了人生的旅途中,无法自控。
美国马萨诸塞州执业精神分析师,临床心理咨询师陈婕君说:“我做了14年的心理咨询,咨询时间超过1万小时,在深入了解了很多人的人生故事和他们内心的真实经历与体验后,我发现大家来找我的原因都很相似: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失控了。”
他们都已经陷入了失控的边缘!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他的生活会失控也是日积月累一件件事情累积起来的。

陈婕君在她的书中《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中说:“生活的失控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积少成多的过程。”
在《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中,陈婕君说:“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表现出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便是人的可塑性。
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需要一个动态的,独特的过程。
可以说,自我的发展就是一个从平衡到失衡,再从失控到重新掌控的过程。”
想要挽救失控的自己,唯有自我重塑。
01
面对迷茫和未知,我们需要沉下心来
不止一次在知乎,在微博,在各大平台上看到这个问题: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是啊,我们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对此,陈婕君在《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中给我们的答案是:“对于人生的意义,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唯一的标准就是答案是否经过深思熟虑。”

深以为然!
人生的意义,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对于人生的意义都有自己的思考,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不重要,都是因人而异的。
更有一点,人是分阶段的,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时不同的,同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听到过这么一个说法:
一个人的18岁和28岁,实际上是两个人,因为他们虽然长相相似,但是经历不一样,对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重要的人也不一样。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人生的意义自己才能知道,并且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会真正了解。
03
训练情绪耐受度,做出真正的思考和改变

很多人在事情没有按照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来办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焦躁感,焦躁感也是失控的人最容易产生的一种情绪。
一个人要是一直处在焦躁,处于情绪化的状态,那么他根本就不可能拥有理智的思考,无法对目前的处境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分析。
既然无法客观分析看待自己的情况,那么改变就更无从谈起了。
很久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人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给出正确的评价,然而当大家点击进去,看到他写的文章时,都觉得这篇文章太过幼稚,遣词造句也并不好。
他们委婉指出这篇文章的缺点,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够给这位网友一点帮助,然而面对网友的评价,他却只觉得他们是在嫉妒。
对于网友的评论,他当即就回复说:“可我写得就是很好啊,你们都不懂欣赏。”并与他人争吵了起来。
然后再没有然后了,他恼羞成怒把帖子删了,徒留下其他人对其一直摇头,认为这人听不进意见,估计不会有大的作为。
《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中说:“面对焦躁,首先要做的是别怕!只有在有了一定的情绪耐受度时,人们才有可能做出真正的思考和改变。”
这就是情绪不耐受了,其实网友根本就没有一点过激的话,但他接受不了别人的意见,易燥易怒,他渴望能够在写作这方面突破自己,但也恼怒于被他人批判。
长此以往,一旦他发现自己无法写出受欢迎的文章,他的人生也就更加容易失控。
针对这样的情绪不耐受,是有方法可以锻炼的。
例如:想吃冰淇淋时多忍耐五分钟,在这五分钟里你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仔细注意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的变化,之后逐渐延长时间。
用五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来体会自己的负面情绪,和焦虑,悲伤等一起多待一会。
时间长了,情绪耐受度就被锻炼出来了。
只有一定的情绪耐受度,足够的冷静与沉寂才能够真正的思考。
04
那么什么对你来说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呢?

迷茫时期,就算再冷静,再去努力思考总也得不出一个结果来,面对未来的方向总有人说:我不知道,一想到未来我就脑子空空。
那么你可以看一下知名畅销书作家娜里跑的故事:
她从小到大就是一个乖乖女,大学毕业之后回到了老家考上了公务员,进入了体制内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对于未来越来越感到迷茫。
面对一眼望到头的未来,她不知所措。
熟悉的师兄毅然决然地辞职,离开体制内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更是加重了她的迷茫,她也想要离开,可是面对未知,她不知道离开了体制内,她究竟可以做什么,她自己又究竟喜欢什么呢?
对于当时的她来说,人生就是越迷茫越焦躁,可以说也是处于一种人生失控的边缘了。
在最迷茫的时候,她关上房门,关掉手机,拿了一张纸,假设没有了一切经济限制之后她想要做的事情,她写:
我想要有一栋海景别墅;我想要去南极看极光;我要尝遍世间美食······
一条条的罗列出来,写到第五十条的时候,她已经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了,她努力的回想,她的书写越来越流畅,第一百条的时候,她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后来的她,离开了体制内来到了深圳,一点一滴地从零开始打拼,终于做了她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她自己认为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迷茫的时候坐下来,沉下心用手和脑子一起动起来,倾听内心的声音寻找那个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突破迷茫,找到前进的方向。
陈婕君在《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中说:
“心理学家王浩威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他说:‘只要拿起桨开始划,无论朝哪个方向,总会抵达一些目的地。’”
行动起来,比你空想要好得多,就算只是动手也好。
05
失控的人生该如何?

调节自己,努力训练情绪耐受度控制情绪,把焦躁,不安统统赶走;静心思考,想想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行动起来,与过去做拜拜,让人生有一个新的改变。
《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中说:你自己就是世界,当你改变了你自己,你就改变了这个世界。
是的,当你重塑人生,重新掌控失控的自己时,你将会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将从容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