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小两居寻房记
初生牛犊 懵懂无知
2020年过年期间,疫情,在家,浏览安居客APP看租房信息的时候瞥到了琶洲保利世贸的复式公寓,租金约5000往上走,售价100-150w不等。当时想着独居自住,婚后可以给父母住或出租,单身不需要考虑学位,总价偏低,还贷压力小或可尝试一次性付清,顿时觉得公寓特别合适。中途被安居客上一不知名公司中介P找上,电话聊了几个小时,P告知琶洲保利世贸的公寓已经卖完了,现在看到的很有可能是只出卖使用权,不过户,而且就算过户二手交易税费很高,还给我科普了关于公寓产权、土地使用性质、水电使用、房屋买卖等方面的知识,电聊投机,于疫情相对稳定后去金沙洲看了保利和广投共同开发的住宅式公寓。样板房有70+,80+,100+,均3房,在3楼,一居没有样板房,又走出去围着小区转了一圈看周边环境,确实生活配套已然成熟。后来现场销售给我推荐了79平的复式小三房,单向朝南,感觉上很满意。现场销售说10w定金,可退。现场致电父母,他们建议暂缓。。回去现场销售直直的问我,你哪里不满意,可以说出来,我们探讨探讨,我竟语塞。第一次看房,哪能说出个所以然呢?觉得是否父母过于保守,后又打给大学闺蜜,她说“如果真的很好,也不在于今天一定要决定吧!”我果断听了闺蜜的话,决定先回家。第二天,中介P致电,说昨天没好意思说那套小三房窗户只有南向,空气不对流,要我考虑50+的复式,总结也低。于是就此别过中介P。
Tip1:看房小白别冲动,觉得犹豫的请按暂停键,初期被泼点盆冷水没坏处。
收集意见 明确目标
看完金沙洲公寓回来晚10点半左右,在贝壳上看房,接到1个中介电话,心里很不爽,这么晚打扰,想挂掉,没想到这个中介L却解答了一些我白天看房的疑惑,并阐述了一些个人见解,让我觉得有所顿悟。由于他不负责海珠区业务,就帮我推给了他的同事中介J(也就是最后帮我成交的中介)。再三取经后,坚定需求:市区二手楼梯房、南向、二居、带学位、离地铁15分钟内、不考虑顶楼和1楼,2楼看采光,200w略上浮。3、4月出差离开本市,5月回归依然停留app看房,对于非刚需的我,第一步总是很难跨出去。6月回老家休假,期间中介J问候过我几次,不频繁,不啰嗦,不硬推,鉴于之前中介P的经历,我对她依旧冷漠。期间有问过J租房问题,她也很有耐心,后来才知道他们公司租房和买房服务是分开的。2020年7月某天,中介J 询问我有合适的房子看否,我鬼使神差答应。于7月19日第一天出来看房,以此开始近半年的看房历程。(几个月后,她告诉我,我第每次回复她消息时,她都很激动。第一次答应出来看房,她在办公室跳了起来。)
迈开步子 实地操练
看房路线以8号线地铁站为脉络,东起琶洲,西至沙园。第一天从琶洲看到鹭江,共18套房,破了中介J的单人单日看带记录。她说感觉我对看房很不熟悉,想让我先多看,培养感觉。大致是越往东越贵,个人认为也不尽然,毕竟二手房的随机因素比较多。琶洲一带看了珠江大家庭花园、南园居、丽景花苑、新港东路80号大院 。感受就是,生活气息不浓厚,生活配套相对市区不怎么接地气,都说琶洲规划不错,直观的感受就是道路相对宽敞,人行道、自行车道分明,走路骑车比较舒服,建筑没有越秀老旧,没有珠城拥挤,绿化不错,整齐划一。当然,这些锦上添花的好感和它的房价和生活便利程度相比性价比不高。都说广州往东发展,西边的越秀却是雷打不动的占据了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制高点,个人感觉很难说买西还是买东,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第二次看房到了昌岗一带,看了昌岗中路一套精装修,可以直接拎包入住,但考虑外部环境太乱,觉得晚上回家不安全,果断放弃。昌岗地铁站附近房江南雅居、海外花园这两个小区不错,但每一套都存在问题,价格合适、格局不错的楼层太高,格局、楼层不错的朝向不好,格局、朝向不错的楼层太低,顺手看了一套一居,格局真有点奇怪,一般都是不太透光,自此不看一居。这两个小区的环境还算不错,可能之前有对比,房子都是满意和不满意并存,有些犹豫。鹭江一带看了雅景苑、中港四航局宿舍,当时不是很喜欢雅景苑的布局,觉得房子太密集了,就没考虑这个小区。中港四航局当时有一套顶楼被炒房客买下装修得很好看,进门的玄关是透明玻璃吊顶和旋转楼梯通向顶楼的露台,中介说顶楼做了防水,上面可以烧烤,看月亮,确实挺吸引人的,但是考虑到房龄,而且小区住的大部分是老人,楼顶看下去也是小区相对简陋的环境,觉得风光不成风光,细看发现卫生间装修用的材质不好,果断放弃。中港四航局还有一栋带原装电梯的房子,单价贵比楼梯贵很多,这个真就是各取所需了。还看了中大布匹市场附近的双子星复式公寓,看了那么多 住宅,有了一点心得后,这时候再看复式就不会觉得宜居性强了,原来复式公寓市区华丽的装修,采光、通风都是问题,果断不考虑了。大江苑南贤大街,房龄比较老,房屋外表比较旧。之 后重点看了赤岗一带,如:粤信广场,离地铁站很近,高架桥也近,临街比较吵,房子密度大,我看的是5楼,白天需要开灯,单价贵;毛纺小区,没有物业,房龄老,楼道很多广告纸,一楼貌似还有在种菜,房子格局大都方正,利用率高。金影花园,看了一套2套装修好的,觉得外面进小区的路太拥挤嘈杂了,中介说学位一般。金丰花园,离地铁站20+分钟,小区比较大,学位一般,适合有车一族。鸿运花园,小区位置不错,离客村地铁站近,有些已经加装电梯,遇到格局好的可以下手。
谈判周折 渐入佳境
下面说一下心仪房子的谈判历程吧!第1套谈的房子是沙园附近的江南苑小区,带看完昌岗一带后中介根据我的反馈现场找到的。5楼,南向,方正,学位。不足:一是离单位的距离稍远,沙园站虽是换乘站,对于我来说作用不大;二是临街;三是厕所从厨房进,虽然理论上可以把门换位置。但是格局、价格、楼层等都已经比较满意了,如果能谈到理想的价格觉得下手也无妨。由于业主不再国内等原因,谈判无疾而终。
第2套谈的是离赤岗地铁站步行15分钟的汇龙居,4楼,南向,学位,小学就在楼下,准备加装电梯。不足:一是暗卫,主人把墙壁排气孔扩大一点改成了小窗户,对着走廊,可以接受;二是小区只有6栋楼,几乎没有公共休闲区,不过这个我当时不看重;三是临街,但不像江南苑对着主干道。综合觉得这套比江南苑更优。这个时候开始考虑比较多了,附近有中小学,学位是省级,后期装电梯升值。中间问了很多人的意见,由于卖家在置换3房,且要占用学位3年,且想等租好房再搬出去,很多人建议我跟他慢慢磨。谈价历时20天左右,最后以高于我心理价位3万的价格和别人成交了。心里特别失落,当时觉得再也遇不到这么好,或者说这么合适的房子了,看房热情第一次大大受挫。7、8月正是最热的时候,一有空就去外面看房,此时已经看过不下30套了,都不曾把我吓退。
Tip2:确定需求并积累经验,培养出一定的直觉后,就要开始相信自己,该下手时就下手,不需要问太多人的意见,兼听则明还是兼听则乱,需要把握火候。其实人生很多时刻都是这样的,越长大越觉得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需求,很多事情应该自己做决定。
第3套谈的是雅景苑,6楼,南向,方正,明卫,距离地铁站中6分钟;不足:楼梯是X形的,3楼有个平台,不太能加装电梯,除此之外似乎找不出缺点了。谈了约一周,谈到距离心理价位2w的时候,房东突然致电表示不卖了,当时表示价格还可以商量,结果人家是真不卖了,下个月看果然下架了。有点失落,也开始习惯了,不会像失去汇龙居那么难过了。
第4套谈的是赤岗附近福景居,3楼南向、方正,装修可以直接入住,房子在小区里面,不吵。不足:离地铁站20+分钟,没有加装电梯位置,学位一般。当时业主给的单价远高于这个小区成交的最高单价,考虑到离地铁站的距离就没太争取。
第5套谈的是赤岗附近的华怡花园,7楼,东向,阳台有一半面积是赠送,离地铁站10分钟左右,有电梯交流群。不足:一是非南向;二是玄关狭长,面积比较浪费;楼层偏高,加装电梯不明朗。当时快年底了,看了不下50套房了,房价开始升温,整个人有点疲,有点急于落地,很多人说买房子就像找对象不能十全十美,应该有所取舍,如此循环洗脑。这套谈判历时半个月,谈得比较密集,反复出价,搞得有点烦。但感觉女房东人不错,中介很卖力,为了表示诚意,这套带我父母去看了(他们来广州玩顺便看的)。我妈一眼看出卖主夫妻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不是很实在。最后我们决定放平心态,价格合适就买,不合适拉倒,毕竟东向,毕竟电梯计划模糊不清,不如汇龙居和雅景苑满意的。
谈的第6套,也就是成交的这套,看房、谈判、成交,历时1天。在中大附近,50+平,南向大阳台,飞机户型,电梯房,小区绿化不错,比楼梯房好太多,有石子路和凉亭,人车分流。周六晚收到中介J的推送,想到周末闲来无事就应允了。上午看房,比较满意,感觉业主比较实在(这次没走眼),看的当时就决定谈,中介J说回去再约,让我先走等她通知。中介J告诉现在房市进入卖方市场了,市场上逐渐出现卖家现场加价或反水的情况。我将信将疑,也不能因此打乱自己的节奏。(后来才知道这套房放出来不久,户型比较稀缺,看上的人比较多。确实,现今新房里小户型几乎北向,纯南向的特别少)然后我就去超市买菜了,顺便给中介W打了个电话,他的意见是虽然单价高,胜在总价不高,户型、交通、配套在看过的房子里算数一数二的,建议尽量争取。回到家,把户型图和VR发给父母的群里。中介J告诉我有人抢在我们前面约谈了,我们排序第2 ,今天总共有3人约谈此房。约的1点,然后推迟到3点,4点还没消息,5点15的时候打电话通知我过去。到了谈判点后,中介们告诉我虚伪第1的姑娘已谈妥价格,由于不确定工资流水是否符合要求,希望能第2天(周一)去公司确认过后再来签约。然后,我就以比她低2w的价格当晚签下了。我觉得我买下了我看过的房子里最满意的。
Tip3: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步都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