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中都有一部西游
了缘一院奇花今天 从修炼的角度看,西游其实就是一部预言故事,是当今世间的生存状态,末法末世群魔乱舞,世间乱象频出的投影,和坚修大道拨乱反正,救赎众生的修炼历程,最靠谱的以古喻今的典范。 修炼就是修心,虽然修心之路磨难重重,心魔扑朔迷离,难辨真假,难守真识,难炼真心,总之想破除迷雾找回真我是难上加难。 人生在世炼的就是一颗心,但真心却不常在这尘世间显露真容,总是被一副皮相(肉身)包裹着,待得时日久了,被社会这大染缸熏染的,心眼多了,处事圆滑了,学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了,面皮就成了掩盖真心的面具。俗话说人心难测,不足为外人道也,也只有善于观心者可窥的一二。 世人众所周知的,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早已家户喻晓,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西游记》从明朝成书时流传至当今,几百年热度不减,可以说是老少皆宜,黑白两道通吃,人生无西游不欢,芸芸众生,恋恋红尘,人生又何止一步西游了得。不管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总有看不完的乐趣。或许只有西游中神目如电,降妖伏魔,淬炼真心的精彩故事情节,才更能接近自己的本心,触动这颗迷失的凡心,人人都能从西游中照到自己内心的影子,比较贴心,贴近自己那颗初心,才会使人莫名其妙的喜欢。纵观古今,无论从深度,广度,喜欢度来说,首屈一指得当属西游了。 虽然西游的主角男一号唐僧,常常被男二号配角美猴王孙悟空抢镜,甚至有时候老实木讷的被男三号八戒戏弄的当枪使,去帮他挤兑大师兄,连同样老实木讷的沙僧的本事都比男一号大很多,凸显主角的无能。但主角就是主角,而且还是极其吸引妖魔鬼怪的体质,自从有了吃一口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的传言,走一路就被妖怪惦记了一路,诱惑的各路妖魔望风而动,早早的起锅烧油,架起柴火,就等着来到自己地盘上,逮住了好下锅了。这就导致唐僧悲催到存在即是诱饵,人家悟空一出场就火花带闪电的,开了挂似的一路打砸抢的风光无限,还闹了回天宫,抢了个齐天大圣的称号。这唐大长老一出场就一路油锅加色诱,呜呼哀哉!谣言是谁散播出来的?明明是做和尚的命,还偏偏长了个俊俏模样,当个和尚都不消停,引得八方妖魔来犯,垂涎欲滴,不是要吃他就是要嫁他,关关都险些要命,恨不能一口吞之而后快。 而既无能又柔弱的主角唐僧,在面临妖魔鬼怪的迫害,生死关头的关键词只有一句:我是来自东土大唐的取经人。并且任何时候哪怕真弃了肉身,都会守住信念不放,方能通过考验,化险为夷,遇难呈祥,各路神仙纷纷来救。就这一句台词,凸显对佛祖的信就足够奠定主角的位置了,可见对师父的信,对使命的诺,对妖魔鬼怪的正念,考验中生出放下生死,志在必得的取得真经履行救度众生使命的大慈大悲之心,才是取经成功的关键。 西游故事中的唐僧确有其人,就是历史上的玄奘法师,而悟空等三个徒弟在大多数人眼里纯属虚构,故事情节也和真实的历史有些出处。可为啥貌似虚构的故事赛过真实的历史百倍千倍呢?甚至如果不是西游的流传,很少人会知道历史真实中的玄奘事迹,世事无偶然,这一切又是在向世人预示着什么? 1 最靠谱的以古喻今 从修炼的角度看,西游其实就是一部预言故事,是当今世间的生存状态,末法末世群魔乱舞,世间乱象频出的投影,和坚修大道拨乱反正,救赎众生的修炼历程,最靠谱的以古喻今的典范。 其实整篇西游讲的就是修炼那些事,而且是很玄、很暴力的降妖伏魔的炼心过程。在精彩绝伦的演绎中,风趣幽默的博得观众一笑的同时,所传递的正能量在触动人之初那根最原始的心弦,找回自我,回归传统文化。 而且西游的故事与历史上真实玄奘法师的取经历程,并非脱节,而是同步运行的两个时空中的真实经历。用现代话说因为不在一个时空维度,所以是天壤之别的两个故事版本。玄奘的肉身艰难的走在三维空间的取经路上,心理活动的主意识(正念),也就是唐僧是展现在四维空间的。也可以理解为人的主意识与三维空间肉身同步的炼心过程,也是正面思维战胜负面思维,能够继续走下去的修心祛业的路。 因为三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以肉身为代表,而人的主意识,也可以说是,思想,思维,精神,或是灵魂,主元神是精神的存在。只能存在于四维空间以上层面,现代科学普遍认为四维以上的空间就是精神意识的存在状态,没有物质。所以人的思考过程,也就是思维意识的产生过程,在四维空间以上看就是真实的投影,所以你的思维在神看来就是一场场电影的播放,在神经元还没来得及将信息传递到你的肉身大脑知道时,神早就知道了,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一览无余,什么也藏不住。于高级生命而言,我们就是赤裸裸的透明人。 可见作为要修心提升境界的修炼人,想千方百计的掩盖自己的执着,人心,是多么可笑的事,你在人间觉得自己那点小聪明表演的很好,几乎滴水不漏,可怎敌得过神目如电,而且那掩盖还是在欺骗能够给你打分过关的正神。骗谁呢?不过是骗了自己而已!你说你人心不去能升华上去吗?掩耳盗铃也有时限的,等神看烦了,失去提升的机会,你就栽在那个被掩盖的执着中了。何况就算神给你放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让你修上去,到时迷破了,你看到大家的思维都是一览无余,用意识就可以交流,根本不需要张嘴讲话,想起在地上时的瞒天过海的小聪明,就是个小丑,能不心虚的羞愧难当吗?那个位置上你坐的住吗?心神不稳瞬间就栽下去了。 人可欺人,但不可欺天。灾难,病毒看似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人心,都是人的贪婪,欲望,自私等肮脏的行为,造下业力所致。可见世间一切乱象都是人心招来的,但天无绝人之路,要改变这一切厄运,也唯有修这颗心来真正的改变自己,提升境界,化解灾难。 2 一起搭班子组团取经去 依我看来说穿了,唐僧与三个徒弟的组队取经,就是修炼人的主元神与副元神的合作配合关系。 唐僧是当仁不让的主元神,却因为要主宰肉身这个载体而入了世间,有了这个肉体凡胎和一双迷了的眼睛,本性被物质包裹,不甚清明,本事也得符合这个空间的法则,被制约得几乎封存的没啥本事了。成了最无能的一个,却要统领三个本事不得了的徒弟,也就是副元神,因为法是传给主元神的,必须主元神说了算,副元神本事再大也是护法,得受主元神的制约,角色就是这么分配的。不服你去卸下神的光环和本领去做那个迷了的主元神。沉迷在万丈红尘中,能不能被唤醒返回去还是未知,风险之高难以估量,没这冒险精神的话就乖乖的做个副元神。要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好事不能一边倒,凡事好坏掺半,风险与机遇并存,这也是相生相克的理。但只要副元神配合好主元神的修炼,不要捣乱,关键时候起点正面作用也是功德无量的,修成了护法也有好去处。运气要是超好,组队比较成功,几个主副元神能够强强联合,配合的天衣无缝,面对考验尽心尽力的,各显其能,突破层层关卡,超标完成使命,修成了极端高的觉者,副元神圆满也不是不可能,修炼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肯拿出真心下足功夫,总有惊喜等着你。 关于主副元神的组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然是有更高的神安排的。至于修炼中又是怎么配合的呢?由于过程太过复杂,太多的不可说,再高我也不甚清楚,只能在西游中窥得一二天机,有兴趣的就跟我一起西游吧。 3 修炼 我之所以要解读西游是因为整部西游都在向世人阐述修炼两个字。 而且还是精神层面的体现,主副元神配合修炼的故事。从深度和广度来说直指人心的源头,暴露的都是根子上的问题,修炼中佛性与魔性的交锋,演绎的淋漓尽致,妙趣横生,修炼中的根本执着一览无余。所以真正读懂了西游,你就明白了什么是修炼。 悟空是几个元神中来源最高的,高到都不知道爹妈是谁,查不到来源,就属于未知的世界。所以悟空在团队中起的作用最大,是正念的化身,也可以说是主元神正念的执行者。虽然出力最多却不受主元神唐僧的待见,甚至被念着紧箍咒赶走几次,因为修炼中的人心可以遮挡正念,作为人心繁重的唐僧很多时候善的人妖不分,妖怪随便变换个假象来迷惑他,挖个坑他就跳,如《三打白骨精》那段,慈悲心泛滥的失去判断力,上了当还不识悟空的好人心。面对考验很多时候是世俗中的妇人之仁,而没修出神目如电的大慈悲之心,被妖精蛊惑从而误会悟空赶走他,就等于失了正念,也只有被逮住的份了。 而悟空是个比较喜欢用棍子说话的猴,不善于沟通,面对考验在方式方法上也比较生硬,见了妖精撸起袖子就喊打喊杀的,争斗心很强,遇事不是先在理上给捋一下前因后果,好叫大家看清真相,而是先拿拳头说话,这样取经团队面对考验达不成共识,各行其事,主副元神风格迥异,这就有得磨合了。 这样妖精一来,取经团队第一时间不是一致对外,而是先窝里乱,内部矛盾就闹上了,这关啊不架到火上烤都过不去。何况还有个专门挑事的八戒,八戒之所以投了猪胎,绝对不是个失误,而是该着,因为他就是唐僧人心欲望的化身,主元神的执着体现。所以八戒毛病最多,却最得唐僧喜欢,因为那是他自己的欲念,太多的舍不得,斩不断,所以很多时候都在维护人心欲望,而失了正念,体现在取经团队里就是这个遇事就嚷嚷着散伙,回高老庄的呆子,却常常小人得志,加大唐僧的人心来赶走正念悟空。 还好有沙僧这个不多言不多语的存在,沙僧看似本领最小,是个不怎么突出的小配角,还常常跟唐僧一起被抓,跟着被妖精吊打,但沙僧是主元神定力的化身,很多时候他不用多说话,只要坚定的陪在唐僧身边,帮他定心,稳住心神,守住信念,生死面前主元神唐僧开始反思己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向内找,正念就会冉冉升起,悟空本领发挥的就好,营救行动会比较顺利,悟空解决不了的也没关系,有事找观音,支个招搬来救兵,八方神仙也就参与進来了,做了好事自然各有因果。 由此可见,西游的故事就是我们修炼中,思维意识中,正念与思想业力的交战,每一步的提升,都是天人交战的战绩,用拟人化的笔触给写出来了,不但生动有趣还耐人寻味。 修炼中佛性与魔性的此消彼长,思想的净化升级,正念的常驻不衰,抽丝剥茧的剔除人心欲望,就是一个险象环生,斩妖除魔的惊险历程。走的是净化心灵,让灵魂活回自己本来面目的样子的回归之路,其中的艰辛,尽在一部西游中。所以我说读懂了西游,就读懂了修炼。 4 红楼一梦不如西游一场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所奠定的文化,往深了说都是修炼文化。 释道儒医也好,行行出状元的七十二行也好,都有祖师爷供奉,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不外乎源自灵魂深处的神传文化。所以世间万物为法而来,而西游更是囊括了儒释道三教的文化,各有代表人物出场,甚至是救场,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了西游的历程中,为的就是奠定最后正法所需的修炼理念,所以唐僧这一场西游是为后世的末法时期,新旧宇宙交替埋下伏笔,所参与进来的人物也是在站队,顺势结个缘,站在正法这一边为自己选择的未来打下基础。 但关系到新旧宇宙交替的修炼理念,岂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就像历史故事中的岳飞,悲壮而短暂的一生,只是为用生命来给世人演绎一个忠字。《三国演义》用一整本书中来荡气回肠的演绎了一个“义”字。维系人类道德底线的忠孝节义四个字说起来简单,要教世人真正懂得,并且发自内心的遵从着去做,约束人心中的贪婪欲望,来增长浩然正气,还得有诸如《二十四孝》,《烈女传》等故事来演绎给世人看,好叫世人提起忠字就想起岳飞的故事,心中有个楷模跃然而出,就知道怎么规范言行而做到了。 也可以说由古圣先贤的言传身教,带有使命的人用一生的经历来阐述其内涵,并且著书立传流芳百世,使得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够约束人心,起到教化众生的作用,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将人类的道德维系到末法末世,用时光赢得等来正法的机会,不然中途就败坏到被神淘汰了,谁来参与正法啊,救赎也免了,一线生机都不给留也是神不允许发生的事。 而在末法末世,道德败坏的当今,还能在内心留得一片清明,能够识破假象抓到这一线生机,听进真相,证得天机,从而得法修炼,成为正法弟子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众神所重视的生命,修成宇宙神明所敬畏的正神。千万年的等待就为能够得法修炼的这一刻,历史上几乎所有神都插了一脚,留下自己的文化,以待将来成为唤醒自己的契机。 当今的末法末世,面临预言中的大淘汰,要改变人心,救赎人的灵魂,能够破局的只有回复传统文化,就能叫人类的灵魂觉醒。重修道德,净化心灵,更新思维,升华生命的境界,方可过渡到新宇宙中去。而现如今人类最大的魔障就是物欲,人内心源自灵魂深处的良善,被金钱物欲埋没,看不见真相就很难走出困局,这层物质皮壳才是人类最大的屏障,间隔着人的本性,听不进真相。 所以我最初想解读的是《红楼梦》,红楼重点为世人演绎了因果,用一帮痴男怨女的爱恨情仇中纠缠不清的因果,为沉迷温柔乡的世人,点破红尘,泼了一盘冷水,能清醒几何看悟性了。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心性能看出万花筒般的世情和滋味。无它,红楼是世俗的最表面,人这层物质破壳最深层的演绎,接受度比较高。 何况我上学时可是看了三年的红楼,从那些莺莺燕燕的宿命中看破了红尘,人生何苦悲一场喜一场的活得这么悲催,做个观梦人岂不更好,观千般人生,得千般造化,无需亲历亲为也可看破红楼一梦皆是虚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书中阅过千帆,胜过轮回百世,可做解梦人。 四大名著的故事,红楼故事世俗气太重,温柔乡里破梦境,谈何容易。情欲满身的人看到的是物欲横流,平常心看才能看出点门道,用修炼的纯净心看才能读懂其中味。何况情愫太多还是残本,解读起来难免被这最表面的物质皮壳带动,有点不合时宜。何况因为红楼的残缺,后人续上的后四十回把原定人物的命运都改的人情化了,失去作者的原意,丢了红楼的精髓所在,也是一大败笔。 红楼的残缺也是天意,本来最后的正法时期神也看不到最真的结局,因为人只要走入正法修炼就等于改天换命了,变数多多,所以最后的大结局谁也不能盖棺定论,只能残缺了,留待后人续上。所以红楼真正的精髓就在残卷中,人生不过红楼一场,大结局只有创世主知道,谁也收不了尾,开创历史的正法弟子倒是可以续上完美结局,但时机不到也没功夫顾上这些。看这早蛇灰线,伏笔千里的良苦用心,都在一首“好了歌”里。 所以红楼一梦不如西游一场,当务之急是洗涤心灵,掸去尘埃,西游走的是心路,回归的是灵魂的故乡,梦醒处即是归路。 (注:文章略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