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经验主义..”
译文译自Zourabichvili, François. Deleuze: A philosophy of the event: Together with the vocabulary of Deleuz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3
Transcendental Empiricism
一种能力的先验形式与它那高级的或超越的分离运用浑然一体。超越绝不意味着能力要针对世界之外的种种对象,与此相反,它意味着能力要在世界之中把握那专门关涉它并使它诞生在这世上的东西。如果超越性运用不该从经验性运用那里移印而来,这恰恰是因为它领会了那种从通感[常识]的观点看来不可能把握的东西——以那在诸能力之协作的形式下归属于每一种能力的东西为根据,通感[常识]对所有能力的经验性运用做出考量。所以,先验本身需要一种高级经验论,唯有这种经验论有能力探索先验的领域和诸区域。因为与康德所持的信念相反,先验之物不能从那些在通感[常识]之规定下出现的普通的经验性形式那里归纳出来。”《差异与重复》p249
德勒兹提出的最为普遍的问题并非“存在”而是“经验”。这是从这个批判性,同时亦是超越性的角度,尼采与柏格森被德勒兹推上幕前。德勒兹对尼采与柏格森的研究提供了同一个诊断,即:康德所创造的对经验之条件的追问是正确的,但康德所祈寻的这种条件是可能经验之条件而非真实经验的,(真实经验)仍然处于这些条件的限制之外。【but the conditioning he invokes is that of possible and not real experience, and remains external to that which it conditions (NP 91; B 27). 】尼采与柏格森两者同时呼唤对此问题的激进化,即考虑,“诸条件并不比以他们为条件之物更广阔明晰”,而这正是“高级经验主义【superior empiricism】”的关切之处。(NP 91; B 27, 30; and already in “Bergson’s Conception of Difference”—DI 36). 在相似的方式上,通过尼采与普鲁斯特,德勒兹提出了一个“思想的新形象”,其围绕着“思想并非是天赋的,而是应当在思想之中生发出来”(《差异与重复》p256),由此产生了非自愿、符号的暴力或与思想之强力的遭遇这些主题和上升到超越性层面的“愚蠢”这个问题(NP 103–10; PS 94–102)。所有的这些主题在《差异与重复》中再次被提及,并得到了一个新论点的支持:康德的错误是通过给予一个与它的对象相关的意识主体的形式来“从经验主义中追溯先验”(DR 142, 143; LS 97–8)。因此,官能的学说得到了恢复(参见我们在上面开篇的引文,以及PS 99),同时一个非人称的超验领域——一个由前个人的奇异性组成的领域——的理念被揭示了(LS 99, 109)。
那么对于德勒兹的斯宾诺莎主义呢?他难道不是从一个完全不同的灵感,一个本体论的灵感出发?难道不是因为正是在此,著名的存在的单义性的论题介入了?德勒兹指出,斯宾诺莎的悖论在于将经验主义置于理性主义的服务之中(EPS 149),并以 "内在性平面 "的名义构建了一个纯粹的经验平面,与修订之后的超越性领域相吻合(ATP 253–4; SPP Ch. 6; WP 48–9;单义性存在的逻辑,根据这种逻辑,每个存在,一个纯粹的差异,通过比较它自己的特定极限比较自身与其他存在,这与官能的学说有关)。德勒兹因此可以回到柏格森那里,将《物质与记忆》第一章的开头解读为这样一个非人称的平面的安置(C1 56–61; WP 48–9)。但是,为什么他似乎很容易从先验风格滑向本体论风格,例如援引“存在-思想、自然-思想的纯粹内在性平面”(WP 88)。这种印象产生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不再有一个原初的自我在两种话语之间划出边界16。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回到世界的自在(in-itself)[l’en-soi du monde]的独断论的问题,更不是回到康德意义上的智性直观的形式的问题:简单地来表示,内在性已经放弃了主体的边界,而自在(in-itself)本身不再是除差异外的任何东西,差异的程度由一个漂移和游牧化的主体穿越(包容性析取的逻辑——关于这种转换,参见C2 82;关于直觉,见“内在性平面”)。选择这种或是那种话语来言说已经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虚拟或奇异点的本体论只不过是描述“真实”经验的工具。
1.超验经验主义首先意味着,探索经验的条件这项事业本身预设严格意义上的经验:这并非是指平常的,或者一种经验主义的官能经验(因为那些经验主义的生活经验的数据不能告知思想它能做些什么),而是令这种官能被带到它的极限,面对那些以它自己独特的力量请求它的东西(例如,在那里,哲学发现自己只受概念的约束,而不受观点或反思的约束)。因为这个原因,不仅批判哲学必须成为一种经验主义,并且将“概念作为遭遇的对象”(DR xx)的经验主义只能通过将其自身提升到超越性层面才得以完成其使命。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临床或文学材料的使用往往会取代现象学的直接经验(first-hand):这种经验天然性地稀少难遇,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获得,需要适当的符号发明。
2.所以,先验经验主义蕴含着,(经验的)条件从来不是普遍之物,而是按情况缩减的,因此关键的声明是:它们从来都不比以他们为条件之物更广阔明晰。这句话乍看之下似乎是通过使法则与事实不断保持一致而抹去二者之间的区别(这将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德勒兹谴责从经验中“追溯”先验)。其真正意思是,除非通过忽略它的本质性变化、固有的奇异性,并且通过对它付诸一种如此普遍的,以至于普遍到概念与对象保持互相冷漠的的话语,否则我们永远无法预先地谈论每一种经验。因此,一种特殊(译注:或翻译为特定,指DR中,只与特异事物相符的概念)的概念是必要的,一种“可塑性原则”,效仿权力意志(NP50)或绵延的时间-记忆(“Bergson’s Conception of Difference”—DI 37, 43–4),一种差异原则或内部差异化的原则,其中每个强度都规定了一种存在和思想的模式,一种生命的可能性(见 "内在性的平面")。
-
嗜血圣人hc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23 20:20:52
-
破执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6 17:16:25
-
蕾奥娜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8 10:06:39
-
il y 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2 16:30:19
-
Schlier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3 11:20:56
-
睡觉的Ah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7 00:03:31
-
lIIllIIIlll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5 12:28:15
-
Aubad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5 00:54:43
-
surplus-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5 00:41:0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4 21:36:48
-
veil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4 21: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