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Pre Cannes Screenings Days 4 觀影筆記

Pre-Cannes Screenings第四天最驚喜之作,來自改編英國詩人羅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生平的作品《桂冠詩人》。電影聚焦於羅伯特·格雷夫斯從索姆河戰役受傷退役後返家,身心受到戰爭的折磨;同時與他的前妻Nancy,以及後來創作上的繆思Laura錯綜複雜的情感糾結。電影並未試圖交代羅伯特的bisexual傾向;反而著墨於Nancy、Laura兩位女人間的交集。和預先的期待不同的是,這位英國最著名的浪漫愛情詩詩人,在片中反而鮮少觸及他內心的世界與創作;多為早年生活的剪影,中規中矩的英國浪漫電影。

阿根廷女性導演Mayra Bottero首部執導的劇情長片《A Faraway House》,取材自導演身旁友人的真實故事改編。劇情主要講述一名年長女性Graciela,原本回到鄉下尋找新的生活,希望為自己晚年的生活找到新的方向;未料到捲入父親與一名年輕的陌生女性的生活。片中飾演Graciela父親的演員是導演工作搭檔的祖父,在幾年前過世。高齡化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問題,導演運用一個完全與麥可·漢內克《愛·慕》背道而馳的基調,講述了一個溫馨的家庭故事。

近年觀賞了許多來自俄羅斯新生代的電影作品,扣除掉科幻、驚悚類型,《瑪莎》作為一部犯罪片算是表現突出。少女版黑道千金瑪莎表現突出,從小生活在街頭喋血的槍林彈雨之中;她卻一心夢想著成為一名歌手。好萊塢的呈現手法,家庭、黑幫、暴力、金錢、毒品、性愛與夢想,全部維繫在一位少女與她的兩個家庭之間;電影對於90年代的生活樣貌,VHS與Brandon Lee的電影《The Crow》,以及美國流行文化的描繪,算是《瑪莎》的核心元素。

德國片商ARRI突然於Pre-Cannes Screenings前宣布改名為The Playmaker Munich,在這次的市場展中依然可以見到《吸血鬼》的蹤影。兩部新片裡,我特別挑了《The Pure Place》這部於希臘小島取景的「烏托邦」式電影;有點黑色幽默、宗教式的催眠,講述一個將肥皂奉為聖品的社區故事,是一部「另類」的成長電影,跟《吸血鬼》的情況類似,也有一點點尤格·藍西莫的疏離與詼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