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的凤梨罐头 | blog 37
游走于一段段脆弱短暂的关系里,甜蜜而短暂,快乐而虚无,苦涩却沉浸。越认真越难过,越陪伴越寂寞。就像二十多年前崔健的歌词“进进出出才明白是无边的空虚。”
(一篇烂俗的六月心事记录。)
1.
朋友和我说上段感情,男生追求了她很长时间,她一直没有感觉。然后有一天,他们一起绕着鼓楼散步了四圈。
夏天的鼓楼是北京最古老而燥热的地方,水果店门口摆着鲜红欲滴的西瓜,摇着蒲扇的小卖部老板和邻里扯着家常,路边一两个卖唱的流浪歌手。红墙、黑瓦、昏黄的灯光,在无所事事的夏夜和细细碎碎的闲话里,她答应了男生的追求。
“不喜欢!为什么在一起!”我拍案而起,像断案的清官判了冤案一样怒目圆睁。
“就是一种「此时此刻」的感觉,”她说,“天气很好,氛围很好,心情很好,正好他也在身边,就这样。”
2.
“我挺喜欢长发男生的。”
“为什么?”
“一来是审美偏好;二来我喜欢带着一些传统意义上女性气质的男生,比如留长发、练瑜伽等等。”
于是他讲自己从小学习芭蕾和古典舞的经历,“有时候还会去广场舞和阿姨一起跳。”
“这就是为什么刚才等我的时候在看广场舞吗?”
我想象了一下一个185的大男生在看广场舞,突然觉得有一点可爱。
3.
我迟到了10分钟,因为20分钟前刚从公司离开。我指的是,再也不用回来的「离开」。
最后一次八点打卡下班,把食指放到油腻的指纹识别器上,紧接着一句机械语「谢谢」。在这里工作了两年,每个人都被要求成为一台效率机器,朝着永远达不到的目标,做着永远做不完的事情。你们去过晚上6点的超市吗?四面八方都是喇叭,播报着无孔不入的宣传语,还有扑面而来的售货员,被 kpi 扭曲的脸上挂着僵硬的笑容。
这里的每天都像晚上6点的超市,每个人在几亿几亿的数字世界里奔命,活在“不够!”、“加快!”、“跑起来!”的命令里。唯一有温度的东西就是打卡器,因为它会在每天和你说“谢谢”。
去行政还了工牌。工牌用了两年,带子有点脏,牌面上用奇怪的字体写着花名。
花名,很神奇的存在。《千与千寻》里汤婆婆拿走了千寻的名字,给了她一个新的称呼,叫「小千」。在这之前她夺取了白龙的名字,然后白龙不再记得自己过去,也离不开汤屋。
白龙告诉千寻,你千万不能忘了自己的名字。如果你忘了,汤婆婆就会控制你了。白龙就是因为忘了自己的名字,沦为了汤婆婆的傀儡。
花名的功能,是放下自我、接受规训。
4.
小白龙后来找回了自己的名字,也重获了自由。
「庆祝你重获自由。」他举起杯,轻轻碰了一下。
这家小酒馆的名字叫「得欢」—得、欢。我摇着杯子、眯着眼睛看着杯面上两个醒目的大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弧形的玻璃杯里模模糊糊倒映着对面的幻影,有些不真切的美好。
疲惫,但是只有全身心的疲惫。
996就像是一台巨大的怪物机器,齿轮每转动一下,都是用人血当润滑剂。更何况这台机器是当下最高速运转的一台。它在人人都哀叹互联网红利消失的当下,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拉扯出一个让人咋舌的高速发展神话。
当我血肉模糊从机器下逃离出来时,能感受到的只有全身心的疲惫,还有麻木、痛苦、压抑和失去自我。
但是好在,这个夜晚,一切都结束了。
5.
于是似乎到了一个「此时此刻」的时间:一个卸下重担的日子,一段即将开始的悠长假期,梅雨季后晴朗的夜晚,一两杯微醺的酒,和一个聊得投机性格喜欢又长得好看的男生。
在大部分情况下,我和异性朋友相处都是「去性别化」的;极少数情况下,在面对心动的男生时,我也已经学会了如何在存在性张力的前提下,双方都抛弃狩猎的目的,交流只停留在客观事物的本身和个人观点的互换,从而达到一种「默契的平静」。
但那些时候都不是「此时此刻」。
深夜一点钟,偶尔有飞驰而过的的士,像流星一样划过了马路。除此之外,夜色像条丝绸一样,宁静温柔。我们牵手、拥抱、亲吻。
他很高,踮起脚才能够上他的肩头,我把下巴抵在他的肩膀上,低喃说,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约炮软件,却没有一个约抱软件。
他笑了一下,更用力地抱住了我。
我踮脚,身高差正好够到他的心脏,拥抱时听到了强有力的跳动声。这很不可思议,甚至带着一些小小感动、不由自主地说:「我听到了你的心跳声。」
不过是这场戏里的一个木偶,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真实的心跳?他有着怎样的人类情感?除了原始基因的冲动和浮光掠影的快乐,他也曾经有期待、落寞和痛入骨髓的伤痕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光十色的都市里,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很近,近到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心跳的节拍声,但心与心的距离却是那么远。
6.
大学的时候看了《重庆森林》,没有太理解这部电影好在哪里。后来看了一个解读,说《重庆森林》里,王家卫到底想讲什么:
万花筒里的都市生活里发生的一次次快餐式的爱情。
在古典的爱情故事里,爱情是因为外界的重重阻力而变得难以实现,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家族间的世仇。(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高乃依的《熙德》),而主人公的爱情是不经怀疑的,珍贵的感情在重重压力之下最终面临或死亡或团圆的结局。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也变得来去匆匆。王家卫通过对0.01公分,57个小时这类数字的精确描述,表现出的正是人和人内心的一种疏远。“人是会变的,今天他喜欢吃凤梨,明天他可以喜欢别的。”就像凤梨罐头会过期,我们的情感也存在着一个期限。
.......

去年12月份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看完日本电影周,约着去吃寿喜锅。牛肉片在沸腾的水汽里飞舞着,女生们一起碎碎叨叨着心事。我前段时间被朋友带去夜店玩,朋友很熟练地和几个男性朋友互动,而我只想趴在沙发上玩手机;还有前段时间一起玩的妹妹,和现在dating的男生睡觉了,但是在确定关系的时候男生却逃避了。
我说我不行诶,我没法和不是男朋友的男生发生肢体接触。朋友说这是价值序列的问题,比如先生孩子再结婚,这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是可耻的(还有“带球结婚”“喜当爹”这种贬义词语);但是在北欧,因为社会福利这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我说是的吧,每个人不一样,也没有什么高低之分。
但是没有想到,隔了一年,我的价值序列发生了变化。
他把头埋在我的肩头,低喃说:“我们回去休息好不好?”
“我不要。”
“去我家吧?”
“我不要。”
“那去你家呢?”
“我不要。”
他知道「no means no」,没有再邀请和追问下去。
我在心里想:我不会成为你的猎物。
7.
他帮我把头发别到脑后,即使是在漆黑一片的夜色里,也能看到眼神里饶有兴致的玩味。他说,「你很漂亮。」
我垂下头轻轻笑了一下,漂亮吗?不然为什么我们会在这里。
我似乎觉得,都市里每个光鲜亮丽的男孩女孩都像是一盆花,花朵用力绽放,一时魅力无限。但人们只是在心情好的时候会走到阳台上,轻轻抚弄,享受着花瓣表面的鲜美可爱。而茎根下的腐败和丑陋,却没有人愿意去触及。大家越来越不愿意进入到一段关系--不需要对对方有任何的commitment,也就意味着不需要承担日常的生活琐屑,安抚莫名的低落情绪,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只欣赏生命的美好花期就好,享受青春的片刻欢愉就好。
他抚摸着我的头发,说「我很开心。」
开心吗?当然开心。
spitz在《運命の人》里唱:
「爱在便利店也买得到。」
想起朋友说他有一次在洛杉矶打uber,堵车的间隙跟司机聊天,得知他是个 gay。
司机说其实在洛杉矶,gay life is very tough
他不解,问why, I just thought LA is the pioneer and the freedom city for gay people
司机接着解释说,In LA,too many gay clubs and online dating channels,too many good looking and hot bodys, if you want, you can esaliy get any kind of fantastic sex and romance, but nothing stay, keep a relationship in LA is just way too hard, but you can never deny, people just need it.
然后另外一位朋友接着说,「大都市的通病,快乐唾手可得,真心难觅。」
8.
“你喜欢什么样的女生?”在一个漫长的吻结束后,我扬起脸问他。
“主动、理性。”
理性,唔。理性的爱情是条件匹配吗?
现代爱情就像手机里的交友软件,每个人都像是货架上的sku。大家自发把身高、学历放在第一行,争相挤在硕大的、精心修饰的照片下面,进行条件的精准衡量和匹配。个体的特征被庞大相似的标签归类,无人愿意探索标签下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小时候我们因为爱情在一起,长大了我们因为合适在一起。爱情不再是一见倾心的冲动,也不是日久生情的升温,变成了一种利弊权衡、价值交换的结果。但能拥有理性之外、仅靠直觉、无法用逻辑去推演的浪漫爱,不才是身为人类的美妙之处吗?
我想起之前困惑地问朋友这个问题,朋友回答说:
有时候想想是不是给爱情重新定义一下呢?一直以来我们给爱情套上了荷尔蒙、激情、感性的标签。但爱情也可以是理性的呀。被生活打磨了一番后,经历了沧海千帆之后,人会倾向于安稳平静的生活。衡量彼此的条件和家庭,再有目的性地坠入爱河,相处合适再进入婚姻。这样的爱情不纯粹,但也是爱情。
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成年之后的感情路如果充满了欲望、权衡、试探和价值,似乎挺可惜的。
9.
回到家,躺在床上,还是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大概是进入了一个我不熟悉的世界,在试着用另一套曾经不认同的规则和他人相处。
我想起年初看到一篇文章,一个日本留学生去莺谷买了牛郎的一夜。她用细腻而悲伤的笔触写着这种感觉:
一个人独处时的自己,明明是完整的;可当和其他什么人面对面时,就好像身体上豁然缺了一块,在肚子上打开了一个漆黑的空洞。面对他人时,我不仅难以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反而更确信你我之间就像是世界上最不同的两个物种。这样一来,就立刻开始装模作样起来,仿佛不去模仿就不知道应该以怎样的语言、怎样的逻辑与另一个人对话。
我很能共情这种感受。人与人交往的时候,似乎永远隔着一层纱。亲密关系在很偶尔的时候能捅破这层纱,建立起深刻而热烈的羁绊,触达到其他人类最本真柔软的内心深处。但是大部分人一辈子也不会遇上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即使遇到了,也很容易在现代社会的起起伏伏、不确定性中折戟。
于是只能游走于一段段脆弱短暂的关系里,甜蜜而短暂,快乐而虚无,苦涩却沉浸。越认真越难过,越陪伴越寂寞。就像二十多年前崔健的歌词“进进出出才明白是无边的空虚。”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有所保留,推进、抽离、拿捏情绪、把握着关系里微妙的平衡,就像明天你会抽身而出,我也能准备好随时全身而退。
10.
我也到家了哦。
收到了他的消息,像是在说“短句结束了。”
我闭了一会儿眼睛,天花板上的白炽光在漆黑的夜色里格外刺眼,像是无数个白色的小小幽灵在眼前飞舞。我皱了皱眉,拿手臂挡住了眼,然后翻了个身,在睡意来袭前快速敲下了一行字:
早点休息吧
酒钱a一下
屏幕似乎亮了几下,但我已入梦境。夏天有烦躁也有悲伤,但在热气里很快就消散了。
后记:
其实是前几天写的东西了,时隔几日,事情和心态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过我还是决定先把时间线往前推一推、把当时记录的心情还原出来。
之前有读者留言说,不知道在表达时公共性和私人性的边界在哪里。这篇日记是非常私人的感情,其实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发出来,但同时一直非常想去探讨「现代都市快餐爱情」这个话题,正好下午看到一个评论说:
当故事里夹带爱情的时候往往比较好写,一大堆有条理的字句中掺了份不可理喻的心动,就像玫瑰是红色的,所以狐狸要跑到月亮上一样,所有人都看出了荒唐,荒唐的行为或浪漫,就我自己知道那是爱与心痛。写不出东西的时曾被建议“谈个恋爱吧”,我知道这办法一定行之有效,但是爱情比灵感更可遇不可求。
所以就当是把私人感性上的纪事作为文本素材,去探讨一个比较理性的话题。
还是感恩夏天里的每一分真诚和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