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日记-2021年06月24日

他也许一直在试探,自己的知识盲区与笃定执念,究竟能抵触多深的下限。他的一切行为都基于他心中的盘算,看似有理却可见私心。他也呼吁大家积极建议,但这些建议就像切换了频段的信号,发了出去却永远也接收不到。于是他心中早已有的答案,迅速占领了绝对主场,就连聚餐选地儿的那些事儿,他都会自然地屏蔽掉干扰信号,脱口而出他那酝酿已久的街道和店名。
显然,他是一个固执的人,像头驴一样,不,那是倔,犟脾气,和固执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他就是固执,顽固的固,这不是个褒义词,这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犟,拉都拉不回来。
我们的工作内容,他是半懂不懂的,应该说他是凭想象来弥补知识空白的,这符合我们普通人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规律:不了解的事物,我们首先会用过往的经历去虚拟一个认知形象,从而形成几个标签方便自己记忆。而几乎不会去利用百科全书等资料,来补充这个仅由局限知识所构建的标签体中的空白,除非兴趣使他去深究。
我们本质上是凭技术干活的岗位:铅笔、剪刀、橡皮擦、笔记本。在这里,我们被赋予了新的角色与标签:文具。书上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件文具也应该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但对使用者而言,它们因为品牌、价格、款式、契合度各有不同,通常契合度最高的,最终能够陪主人最长时间,以及最受主人青睐。
我们终究是说服不了他,他就像个正在逛街的孩子,遇到自己中意的玩具时,他既不大吵也不大闹,就这样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玩具,任由你拉扯拽拖,他都不会移动半步。
他的内心仿佛一直在向你发射一种信号,它有别于小孩得不到玩具时那种撕心裂肺的震荡声波,它更像是带有强制性的程序指令,尽管逻辑报错,但它依然能输出“我不管!我就要!”这样逻辑简单的核心语句。
我想要逃,离开这个地方,它于我而言,像是一个Shawshank。没错,大家终究是要离开这里的,时间节点各不相同,这里不是家,它只是漫漫人生路中一个临时的落脚点。离开这里之前,我需要谋划策略,需要读书增知,需要强健体魄,需要平和心态,需要心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