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Bao | 学了建筑设计为什么还要学经济学呢
“HYGGE 对话系列” 旨在挖掘全球最先锋、深刻的设计师、艺术家。在建筑师话语权式微的今天,为他们提供表达观点的平台,与HYGGE学员面对面交流。灰格讲师来自于全球顶尖设计名校、知名建筑事务所。HYGGEART在冗杂市场里,在粗浅论调里,亲眼去见证设计价值。

Bao老师本科到研究生一脉相承美系建筑学教育体系,在校期间为康奈尔大学助教,先就职于美国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参与纽约第五大道安达仕酒店 (Andaz by Hyatt) 改造、上海徐汇滨江总规划、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堂与办公区改造等多个大型项目,擅长大体量建筑的形态设计以及美国风格逼真的效果图表现。
:鲍老师,您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是修了双学位的,分别辅修了数学和房地产金融专业,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呢?
其实学习双学位和小时候的教育以及后期的工作经历都有关系吧。因为从小热爱绘画,数理化也不错,所以在高中时期萌生了大学攻读建筑学的想法。当时的想法也很单纯,觉得建筑应该是一门融合美学与逻辑的学科(艺术+数学),所以在美本时期,除了确定了建筑学专业同时也辅修了数学作为一种理性思考和逻辑思维的锻炼与研究。
后来发现在后期学习建筑结构的时候感觉还是蛮有帮助的。在康纳尔攻读建筑学硕士阶段,有机会在房地产公司做实习,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发现建筑师不仅应该在限定的场地内做好设计同时也应该关注从成本把控,到建造,到运营方方面面的事情。这样可以避免闭门造车,仅仅将重点放在对设计的主观意识判断上面。好的设计不仅应该满足功能和概念的需要,同时也应该在经济运营方面做到最好。


:可以给我们分享您下您在美国的本科和硕士经历吗?
本科是在美国的文理学院,所以并不是一开始就接触专业课程,而是从大二才开始逐渐选一些专业需要的必须课。整个体系更偏向通才教育,大一的时候为了学生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和定位,学校是十分估计学生上不同领域的课程的,比如经济,社会学,历史,物理,数学,建筑史等等。所以我是从大二开始上建筑和艺术类studio,建筑史和理论等课程,4年下来感觉收获的不仅是专业内的知识的,同时还接触很多其他专业的课程,比如数学,计算机,社会学都是每学年会自己选排的课程。本科时期的生活也是蛮丰富的,大二时候还pledge了Phi Sigma Kappa的兄弟会,后来成为了PSK的brother,周五周六晚都会有houseparty,而白天和周日基本就奉献给图书馆和studio了。
研究生阶段相对于本科对专业素质培养的目的性更强了,所以基本所有课程都是围绕建筑硕士专业来进行的,同时可以根据个人在专业内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可持续发展,参数化,线形设计,建筑理论)来选择studio和其他的专业辅助课程。从毕业所需的课程要求上来看,选择读要比本科阶段窄了很多,如果非常希望同时学习些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可能需要花更多的经历在自己的课程安排上了。



:可以给我们介绍下您攻读硕士时期的设计作品吗?
研究生阶段接触了很多不同尺度的项目,从社区建筑再到规划项目。比较不一样的应该是这个在研三阶段做的这个在纽约市的建筑规划studio吧。题目是high density urban order,也就是在一个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创建一个新的建筑群体或者规划的规则。




这个项目不仅考虑到了周围的人文环境,同时也是通过日照,人体舒适度以及建筑立面太阳辐射分析做出一个优化后的高密度建筑设计。裙房在符合纽约市的网格规划基础上逐渐旋转一定角度到塔楼最顶层,这样是建筑内部日照达到最优同时也尊重了已有的城市道路规划体系。这其实也是在现代建筑教育中应该做到的与时俱进吧,通过一些分析软件让设计不仅是主观臆想同时也具有客观事实根据来支持你的设计。
:您最近在研究什么项目呢?
最近在做青岛的一个办公塔楼的室内设计工作同时也对朋友的住宅进行室内设计。住宅方面看的比较多应该是风水吧,这可能也是在国外学习设计可能出现的短板。有些人认为风水更像是玄学,无法用科学证实的。其实仔细看了之后也会发现其中的很多原则和我们平时在空间中的舒适感是有很大关系的,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风水好的住宅,居住者的体验感往往也是比较舒适的。
:您可以简单说下您工作后和在学校时期,对建筑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有什么变化吗?
工作中与学校做设计的最大区别可能便在于合作和对不同看法的包容性吧。学校中做设计人们往往会有一种设计师属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虽然在不同阶段会听取critics的不同意见,但最终的设计方向和效果还是有自己来主持的。
然而在工作中,首先我们需要学会和周围的设计师进行沟通,其次如何把设计向上级交代清楚并把不同的声音融合起来来进一步优化设计,最后在对业主进行汇报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意见,有些方面可能并不是建筑师所擅长的,所以学会倾听并对不同的意见进行筛选和调整应该是最大的不同。而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一个设计出发的概念一直都是尤为重要的,少了概念就像是躯体缺失了灵魂,或者设计缺少了意义和背后的故事。



:你认为学生能从你身上学到什么?
我觉得每个人对建筑设计的理解都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从相互的交流中感受每个人设计理念和想法的差异。学生从我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到概念推导和设计方法,同时也可以从更广的维度来看待并最自己的设计做出优化和支持。
hygge2021招生开启,扫码评估作品集,订制专属留学计划。 教学制度方向:更小众限制招生人数管理更垂直。申请保障和服务流程更扁平透明
- 导师制度:主带老师+项目老师,根据研究方向不同进行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制度化教学。导师管理垂直透明,每个老师都是学生的责任人。
- 项目制度:根据项目改建/实体建造/国际竞赛概念类/硕士博士论文研究等对项目分类
- 课题研究:以学分制度进行课题项目研究,对老师学生进行规范
hygge2021招生开启,扫码评估作品集,订制专属留学计划。 教学制度方向:更小众限制招生人数管理更垂直。申请保障和服务流程更扁平透明
- 导师制度:主带老师+项目老师,根据研究方向不同进行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制度化教学。导师管理垂直透明,每个老师都是学生的责任人。
- 项目制度:根据项目改建/实体建造/国际竞赛概念类/硕士博士论文研究等对项目分类
- 课题研究:以学分制度进行课题项目研究,对老师学生进行规范
联系方式

微信 工作号: hygge002 欢迎关注Hygge公众号

“HYGGE对话系列”
对话HYGGE导师Zhang | “让设计的每一阶段都有图可证,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