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在左,西藏在右
“我在时间里翻腾 总在寻觅美好 如果生活一定要有所渴望 你始终是我期盼的方向”

“愿你我带上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 从决定去西藏时,这句话就一直萦绕在耳边,它是属于我心灵的盛装之旅,一个人订了到拉萨的机票后,自己对自己说:“只问自由只问初心只问果敢只问盛放无问西东。”在我看来,一个人一辈子应该至少有一次属于自己的旅行。 诚然,去西藏之前做了一些旅行攻略,王连文的《天堂在左西藏在右》,杨泳的《不负时光》,姚敏的《不负如来不负卿》,都让我对这片圣地充满无限眷恋和神往。

飞机在拉萨降落时,巍峨和苍茫的高山给了我无形的与外界隔绝的感觉。由于气流气压的问题,感觉咽喉和耳朵有些痛感。但我始终按捺不住内心的热情和渴望,短暂休息后,随着转着转经筒,口中念着六字真经的人们来到大昭寺。沿途撞入眼睑的,都是无比虔诚的藏族同胞,一个穿着很单薄的小男孩跟着父亲一次次磕头跪拜,天气很冷孩子流着鼻子但一次也没有落下或草草了事。一个高大的男人因为一路磕长头的艰辛,无声跪在地上稍作休息,这些情景让我内心一次次汹涌澎湃,一次次热泪盈眶,他们用这样虔诚的方式来寻求生命的真谛捍卫生命的尊严,除了发自内心的敬仰,我无言以对。

日光倾城碧空如洗,拉萨被成为“日光之城”是名副其实的,布达拉宫在日光的映衬下,绽放出华丽与神秘的色彩,一路上都是朝拜的藏族同胞,这是拉萨灵动的历史与活名片,看着他们,你会对这个城市肃然起敬,站在布达拉宫门口,看着这千百年来默默伫立着的雄伟而苍圹的宫殿,无言的震撼牢牢抓住你的灵魂,那是内心的翻滚与宁静的和谐牵手。

午休后去了色拉寺,看了色拉寺的辩经,那是充满生气和深厚哲学的画面,两个喇嘛为一组,一个席地而坐一个站着,通常站着的喇嘛每次辩论的时候会把右手向后高高扬起,收回后和左手相击发出清脆的响声,这里面意义深远:右手向后后又收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与智慧,把在苦难中的众生解救出来。

到达海拔4400米的羊卓雍措,措在藏语里是湖,简称羊湖。第一次领略湖天一色的湛蓝,蓝得有些不真实,美得找不到适合的形容词,湖静谧风狂舞山特立,构成一幅有些突兀又无限融合的碧水荒山,大地母亲不会遗忘她的每一个孩子,她给了西藏一些困苦,亦给了她无可比拟的美丽与神奇。晚上住宿在浪卡子县的时候,呼啸而过的风与高海拔让头又开始晕乎乎的疼痛,鼻孔干燥带血,脸颊嘴唇蜕皮,呼吸有些力不从心。

朋友说,来西藏是修行之旅,我们平时挂在嘴边的修行,是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看看书走走路感悟一下生活的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这里,深刻理解修行的配置:身体一次次突破极限一次次屈服于自然的磨砺后一次次融入自然的和谐,一次次感受自然的伟大人的渺小,也一次次感受生命的无限潜力和可能。

是的,在神奇而永恒的大自然面前,我们只是一花一叶一草一木,我们应该真实有力而洒满阳光的活着。生命如此,生活如此,别惧怕沿途的雨雪风霜,只要坚持,只有坚持,终将美好。

我为你翻山越岭,你赠我倾世容颜,一切的艰难困苦都被溶解,平生第一次站在冰面上,第一次躺在冰面上,第一次用手触摸像水晶的冰川,我的心,相信你能体会。
返程途中,在雅鲁藏布江观景台上,遇到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她用怯生生而坚定的声音问我:姐姐,你有书和笔吗?看到我懵懂的表情,她又说:姐姐,你有可以用来写字的本子和笔吗?小女孩就像绽放在高原之巅的雪莲花,拉扯了我内心的旷世感动与温柔,世间所有的美好都不会被辜负,对吗?

《天堂在左西藏在右》里这样写到:几乎每个人都愿意将西藏作为一生必去的目的地之一,更多去过的人,则开始重回西藏的旅程。世界上很难找出一个像西藏这样的地方,在世间之巅尽情展示着自己的冰清玉洁,在冰清玉洁忠又蕴含着一种神圣的炽热,这就是神奇的西藏。
在西藏,你可以再大限度体会幸福,记得有人这样解释幸福:Happiness is a way station between too much and too little.(幸福是取舍之间的一个驿站), 而西藏,就是这永恒的、唯一的驿站。双手合十道一声祝愿:愿你我终其一生,终归好好的幸福。 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