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的背后
就像资本主义的初衷是想通过解放人类劳动力让人们获得闲暇。可事实是——大家变得比以前更忙。同时想要通过提前消费给人自由,可人们好像不需要自由,追求和欲望有如饕餮,让人欲罢不能。
没有任何一个证据可以表明人类想进入到工业社会。而事情就这么发生了。快节奏激发了各种欲望“快点干完这事就可以干别的了”,本是闲暇时间用来消遣的视频也被两倍速的看过去了,省下来的时间是想做什么呢?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场景:街上的人要么拎着塑料袋,袋子里套着塑料杯,杯里插着一根塑料吸管,而塑料吸管原本也是被包装袋密封起来的。喝完一杯水后,这一套塑料制品就被扔掉了,而之后这些塑料垃圾,去哪里了呢?真的被妥善处理了吗?事实是大部分流向了大海,被动物误食,最终还是流向了自身。我们习惯了塑料制品,外卖甚至让生活更加便捷,也产生更多的塑料垃圾。是什么把我们变成了这样?
小的时候,第一次用上沐浴露,觉得生活变好了,虽然洗完后滑滑的感觉冲不干净,但是说服自己,用这个对皮肤好。人们总是想追求一个理想的生活。但现在回过头想想,香皂真的那么不好用吗?显然不是。用洗衣液代替洗衣粉也是同样的消费升级。一个接一个的消费升级,快时尚,都是想让人丢弃旧的,迎接新事物。
沐浴露、洗发露、洗衣液、消毒液...大部分成分都是水,用一个巨大的瓶子装着,通过运输进入各个人家。我们买单的是水,香精,运输成本和少部分我们所需要的洗净能力,而这部分洗净力完全有别的替代产品。
- 用香皂洗发皂代替沐浴露洗发露(香皂体积小,运输过程中产生碳排放少,没有塑料瓶包 装,一些香皂厂家的外包装还是纸)
- 用茶子粉代替洗洁精(去油污能力一点问题都没有)
- 用无患子果煮水代替洗衣液。
这些小事我已经持续了半年,逐渐鼻子已经受不了人工的香精味,而以前总会挑选各种香味的产品。
这显然不仅仅是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更是关乎自己的。人造香精等各种化学物质,哪怕是沐浴露中包含的,都会经过我们的人体,从排泄物中排出,化学品对人的影响是累积的,对健康的影响会在多年后才显现出来。

这是纪录片《毒美》中提到的一些常用化学添加剂,每个人对剂量的感受力不同,但我想没有人想成为中枪者。
地球从来不需要我们拯救,我们拯救的是自己。更何况热爱动物的我们,不想看到他们因为环境的恶化而灭亡。
出门自带水杯,带网兜去买菜,减少点外卖,看起来的不便捷真的不难,我们的便携习惯只是被惯坏了罢了。
虽然我也做不到完全不使用塑料制品,但是没有关系。用我最早关注的极简环保up主“壹个袋子”的话说: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完美的环保主义者,而是更多的不完美的环保饯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