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孤独最有共鸣感的描述
微博上的,谢邀。
《江雪》
作者: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小时候看这首唐诗,是个藏头诗,即:“千万孤独。”
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广东十年爱情故事》,“愿这天空将你我相连”;
日本俳句“踩了亡妻梳子,感到闺房凉意。”(与谢芜村);
也有点类似的意思。
不过,这种孤独经过艺术加工想象,有点闲适的意趣在里面,反而冲淡了这种孤独,无论是视觉,还是感受,有旁观的共鸣与寄情抒发。
所以,有天地与自然陪着,有共鸣的易碎灯笼提着自怜自爱着,本质没那么孤独。
一个人,不是孤独,那可能只是,孤单。
蔡志恒《檞寄生》:
“寂寞确实跟孤单不一样,孤单只表示身边没有别人,但寂寞是一种你无法将感受跟别人沟通或分享的心理状态。而真正的寂寞应该是连自己都忘了喜欢一个人的感觉。”
头像即遗照:
“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小学生姜二嫚《孤独》:
“我站在人群中,孤独得就像P上去的。”

《人在江湖》: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再比如:
火锅是一群人的冒菜,冒菜是一个人的火锅,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
这种意味,算作自怜的观照,即自我观察照射,毕竟被心与神眷顾。
就是打坐感。
而打坐感,不是孤独。也不是禅,有野狐禅的意味,有妩媚和婉约在里面。
很多后摇的纯音乐,听着也很孤独,这种孤独,是漂浮在宇宙中,再也回不到地球的那种孤独。这是文字无法触达到内心的程度。(如图)

我以为这种是孤独,对应到人世间,就是放逐感,比如生死或离别。
小九有一次偷偷拿了幼儿园的一个玩具齿轮状插花,被我们发现教育了,当时看到他那个眼泪汪汪害怕、不知所措、无助的状态,我忽然意识到:“孤独的源头是恐惧,而不恐惧的孤独,就是略空。”(如图)

我小时候父母离婚,法院把我判给我妈,我爸就把我藏起来,放在老家农村上了一年学,后来我妈坐着拖拉机来接我回去。现在想起了,离开父母,独在异地,我是多么不知所措的孤独,这种无助的孤独伴随一生难以治愈,并令人难以自拔,无处释放。那种漂泊所带来的慌张,无计消除。没有安全感,就是我也不知我怎么了我就是时刻感到孤独,也感觉不到爱。就是别人对我再好,我也感觉不到爱,就是不爱我的人都离开了我,这种孤独,就是一种无助感。
2013.6.22我写道:
原来我说我想你,你是感受不到的,你听到这三个字时的感受,必然不如我,想必是空洞的,却要附和我,我忽然明白,当我说出我想你,你是感受不到这份在漫长时间里旅行者对另一边孤独的思念,这段旅途犹如被放逐在宇宙太空中的人在思念地球上的你。
2010.2.14我写道:
吃肉夹馍吃到最后几口没有了肉,让我想起了情到深处人孤独。
心中有爱,心有观照,就不孤独。
与你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