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月读书|闲书,闲事,闲情逸致
周末,阴雨的天气。很适合躺在家中听雨、看书、吃零食……趁着有大把的时间,把五六月份的读书书目整理出来
翻阅自己的随笔记录,“五月份个人成长方面最大的收获是,不抱怨,去理解。而且也深刻意识到,当处在不同的层面,对事情理解的角度和深度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六月份,随心,但学习着克制。一个在各个方面懂得克制的人,是成熟的人。”不论怎样,都是在成长。毕竟,我也是30+的姐姐了。
七月份,努力读书,享受生活。依然,在这个注定不平凡的年月里,愿一切安好!
重读的一本书,比第一次读时更感同身受。是年龄增长,还是心态更淡然、从容?因素种种吧!很喜欢雪姐清新的文笔和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优雅”,是一种状态,一直在追求或者保持的,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书中讲护肤、讲服装、讲饰品,讲心态……作为ELLE前主编(写这本书的时候还在职),作者毫不保留且谦虚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悟,没有说教,只有分享。淡然自若、游刃有余,是我欣赏的状态。
哪怕一生都无法企及“优雅”的高度,努力去做,让自己变好变美,也是一件很有意义幸福的事情。
“一个美丽的女人,不仅要有光滑的肌肤,整洁的外表,优雅的衣着,还需要有柔而不娇、坚而不厉的个性,善良、宽容的内心,和积极阳光的心态。”
不止一次表达过对作者李娟及她作品的喜爱,喜欢她积极向上、乐观坦然的生活态度;喜欢她当感到黑暗时,会上前推开一扇窗,不论看到的是阳光或星光,都会感受到光明。
这是李娟早期的作品,治愈系的题目,内容关于成长、青春,却有着些许悲伤。不同于她惯常的写作风格,但即使生命陷落在那些并不开心的岁月里,依然选择相信未来、相信美好。
没有一个成年人的生活永远是阳光普照、欢声笑语的,明天和意外,谁知道哪个会先敲门。一颗坚韧的内心,豁达洒脱的心态,用宽大的心胸去包容接纳生活中的种种。不论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我们都可以很好地生活。
翻开某当网上我的五月份购书书单,自己都忍不住捧腹大笑,全部是养生之类的书籍,还是买给自己的。嗯,保温杯里泡枸杞的生活,距离自己就一步之遥。当然,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一堆养生书,也不过读了这一本。大概,我还是很拒绝接受自己迈入中年吧!
作者关于体温的理念是,人体理想的体温是36.5度~36.8度,特别是36.5度。由于紧张的生活、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现代人的体温比过去人的体温大约降了1℃,人正常体温下降1℃,免疫力至少下降30%,而如果正常体温能够达到36.5℃以上,人体的免疫力就会增强5—6倍!同时,作者倡导提高体温,早餐节食。
没有去翻阅其它书籍和资料验证这一理念的真实性,自身也没有按照书中的理念去实践。总之,这本书就是让我多了个知识点吧!
这本散文集是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年近古稀的作品,记录了一些日常的人和事,读罢,不仅感慨,虽然我们会老去,也可以老得如此有趣、优雅。
第一次知道谷川俊太郎是来自宫崎骏的动画片,“即便现在是孤身一人,明天也没有尽头,你让我懂得,潜伏在夜里的温柔。”词作者便是谷川。苏菲的身上是不是有着两个人的投射呢?或许吧,不论少年抑或古稀,有勇气,有爱。
心有余裕,生而有趣。希望自己可以抵达的生活状态。“爽朗幽默公开个人的食衣住行,睿智大方畅谈生死与美学。”
因为疫情,旅行成了奢侈的向往。把日常且平凡的日子,过成诗意的生活,其意义远远超越旅行。作者新井一二三是一位日本作家,也是一位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作家。所以,读起来毫无语言距离感。
这是一本旅行游记,更是一本旅行随笔感悟。对于作者而言,旅行,不只是游山玩水,饮食、文化、历史……都是旅行中的一部分。把旅行经验融入日常生活,把每天的日子当旅行过下去,在旅行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路,或许,这就是新井一二三心中的旅人精神。
喜欢旅行,到不曾去过的地方感受和经历未知,但我的极限是一周,有亲人在身边也不行,也会想家。异乡终归是异乡,家,才是旅行的最终归属地。
“走再远,终究要回到家。”
很喜欢这本小书,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山居生活,山中的春夏秋冬,山中的花、山中的生活……清新的文笔,优美的词句,舒展的内心,向往的生活,也是心中的世外桃源。
微博上特别喜欢的一位博主,在6月份记录她在乡下租了一栋房子,开始装修,打造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因为是自由职业者,左手生活,右手工作两不误。这种羡慕我是学不来的,但可以去修炼自己的心境呀,即使生活在市井中,内心也可以有唯美花园。
烦躁不安时,可以用来抚慰内心的小书,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丝清凉。
这是入夏以来,自己读过的唯一一本偏理性需要动脑子的书吧。似乎验证了为何思想家多出自寒冷地带,热带的极少。天气热了,懒得动脑子啊!
这是一本积极心理学读物,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也有着一位理性的骑象人。如果用弗洛依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论,或许更容易理解。情绪与理智不应该是博弈关系,更应该是合作、协同。
书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了很多心理学理论,从不认为掌握了理论就能过得很好,但至少可以让我们活得更明白、智慧、通透些。这,也是读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