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兰亭传奇》 第九十七回 兰亭集序(大结局)
很快冬去春来。
尽管兰儿尽了全力,延长了王尧昔几个月的寿数,但终于还是回天乏术。
王尧昔的病不可避免地(来源:喜欢码字的小青 微信公号ID:xxsdxq),在开春之后逐渐恶化。
他昏迷的时间越来越长,而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
这日午后,王尧昔难得地清醒了过来。他见兰儿因为过度劳累,在床榻旁睡着了,便吃力地拿起外衣,轻轻披在兰儿身上,以防她着凉。
但此举还是惊醒了兰儿,“尧昔,你醒了?”
“这些日子,你都没有睡过什么好觉,看你这样子,比之前清减了不少。”说话间,王尧昔充满了疼惜。
“你还跟我客套干嘛?对了,你想吃点什么?我给你去拿。”兰儿如此说道。
“不用。我吃不下。”王尧昔喘了口粗气,问,“我以前送你的双鹅玉佩,还在吗?”
兰儿点点头,随即从贴身内衣里取出光泽如新的玉佩。原来,她一直贴身戴在脖子上,从未取下来过。
王尧昔看到这,嘴角露出了笑容,“你果然是把我放在心上的。”
“才不是呢,我原想扔了它,但看着做工这么好,扔了太可惜——”兰儿口是心非地说道。
即使她有通天的本领,也只不过是个在如意郎君面前娇羞、忸怩的女子罢了。
“我今日还想送你一样东西。”王尧昔指了指屋角的柜子,说,“兰儿,你去那边的柜子里,帮我把放在最上面一层的那副卷轴拿来吧。”
兰儿走到柜子前面,从中取出了王尧昔所说的那个卷轴,放到他眼前。
随即,王尧昔小心翼翼地展开卷轴。
兰儿瞄了一眼,“——《兰亭集序》?”
“这上面的字,你全部会念吗?”都过了那么多年,王尧昔还不忘考考曾经的这个“学生”。
“当然会念。你不在的这些年,我把你以前推荐的诗书都读完了,连习字都没落下。”兰儿一字一顿地照着卷轴上的字,朗声念了起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末了,王尧昔又问道,“你觉得这字,写得怎样?”
“犹如行云流水。说它像行云,是因为这些字时卷时舒,犹如流云,虽变化莫测,又归于本心;说它像流水,是因为这些字上下勾连,宛如一弯清泉,在击打礁石时暂时断开,却又最终融为一体。”兰儿认真地点评道。
“人家说,士别三日,定当刮目相看。兰儿的点评恰如其分,甚是精妙。以你现在的才情,不输任何世家闺秀。”王尧昔不禁赞叹。
随后,他又补充道,“这《兰亭集序》是我这一生最好的作品。几年前,我在兰亭会友时所作。当时,我喝了点酒,书写时醉意微醺,一气呵成。事后,我又把这书稿誊写了几遍,却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第一稿时的韵味了。”
“现在,我将它赠予给你。我不在的日子,就让它陪着你。”王尧昔郑重其事地说。
“你瞎说什么呢?你不是就在我身边吗?”兰儿嘟了嘟嘴,示意王尧昔不要再说这般不吉利的话儿。
“你收下它,我就不说了。”王尧昔将卷轴放到兰儿的掌心,然后说道,“你陪我到兰亭走走吧?”
听到这话,兰儿很是诧异。王尧昔已经卧床不起几个月了,从来不曾出门走动过。怎么今日就这么有兴致呢?
她担忧王尧昔的身体,劝说道,“外面风大,恐染风寒……”
“我就是想走动走动而已。成天呆在这屋子里,也会闷出病的。”王尧昔让兰儿放宽心,随即,自顾自地就想披衣起身。
兰儿拗不过他,便给他披了衣服,然后搀扶着他,去往兰亭。
院子里的春意渐浓,原先枯黄的植物枝丫,逐渐点缀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原本枯萎的花卉,也都冒出了新的骨朵。
时不时地,鸟儿在院子里鸣叫,犹如奏响了一首吟咏初春的曲子,显得格外美好。
见到这一切,王尧昔的心情大好。他迫不及待地让兰儿搀扶着,围着鹅池逛了逛,随后又到凉亭里小憩。
之所以这个池塘取名鹅池,是因为里面有王尧昔最喜欢的白鹅。每一只,都是由王尧昔亲自挑选买来的,毛色洁白,抬头仰颈,器宇不凡。
此时此刻,其中有两只大鹅,正在交头接耳,卿卿我我呢。
“你看它们俩,多像年轻时的我们。”王尧昔看着这两只鹅,眼前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他和兰儿刚刚新婚,还在谢家别院的日子。
“只可惜,我们在一起的时光,终究太短暂。”王尧昔若有所思,缓缓地说道。
兰儿紧紧地拽着他的手,目光注视着那两只大鹅,安慰他,“我们现在在一起,那就够了。”
“兰儿,以后我不在了,你也要像那几只白鹅,开心快乐、逍遥自在……”王尧昔轻声说道。这声音轻柔极了,仿佛风儿一吹就会消失不见一般。
“别说傻话。你的身体一定能好起来的。等你康复了,我们就到处去走走。先去琅琊郡看看,好久没有回去过了;我们还可以去洛阳,我在那边开了个医馆,你去了,就会知道,那里的百姓都可喜欢兰大夫了……”
兰儿说啊说啊,忽然间,王尧昔将头靠在了她的肩上。
兰儿以为他累了,便唤了一声,“尧昔,我们要不要回屋了?”
但是,没有回应。
她又唤了一遍,“尧昔——”
还是没有回应。
兰儿意识到了什么,她颤抖着将手指伸向王尧昔的鼻尖。
王尧昔已经没了任何鼻息。
“尧昔!”兰儿绝望地将他抱紧,大叫他的名字。可是,任凭她呼喊、叫唤,他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
王尧昔的葬礼之后,兰儿又在他的墓地附近找了一处木屋,在那里呆了两年零七个月。
而在那儿的最后一日,她将随身携带的干将宝剑,埋在王尧昔的墓碑旁边。
有个路过的老翁不理解,问她,为何要将宝剑埋在这里?
她只淡淡地回了一句,“莫邪不在,干将何存?”
然后,她骑上马,带着《兰亭集序》,扬长而去。
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想要抢先阅读小说更新,欢迎关注“喜欢码字的小青”微信公号(ID:xxsdxq)。
本小说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先获得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