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动机》--接纳自己
为什么总是不开心?
做事情没有动力?
容易生气?

书中有一个点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接纳自己!太容易卷入别人的看法里不可自拔,总觉得别人说不好,可能就真的不够好了,从而导致自尊水平的下降,浑身充满无力感。
因而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身边的一切人事物,看一切事情都带有极强的悲伤主义色彩,什么事情似乎到了这,都能把它想的特别悲伤,无奈,没有一点幸福感可言,觉得一切都是被逼无奈。
因为从小就觉得人不能为自己而活,哪怕是做自己不愿意的事,哪怕明明不是自己的错也要委曲求全,要懂事,不可以让别人为难。在什么地方都要听话、懂事、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无论在哪都没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总有这样一种感觉,一直以来活出的不是我的人生。 现在不管是谁说的话,我们都应该先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别人说什么就去做。对于不得不做的事情改变自己的想法,让自己主动选择去做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接纳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接纳现在的自己和身边的一切,想着改变自己而不改变别人。
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要学会接纳自己,清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为自己达成目标而经历的过程而已!
内心顿时清晰很多,只要清晰和坚定自己的目标一直往前走就可以了!

怎么样能够评判一个人是不是自由?
“假如某个人进入某一情境并立即开始指挥周围的人,那他就不是自主的。” “因为真正的自主与联结相伴相随,还涉及尊重他人。那些一开始就对身边的人发号施令的人们,无疑是感受到了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压力,从而试图控制他人,这只是压力的一种表现。如果一个人是自主的,他会首先接纳环境,然后立即尝试改变它。”
极大的控制欲,代表着极强的不安全感。他没有找到自主的感觉,自主的感觉是发自内心的。
能够理解大家的不容易,能够理解人性的弱点,能够理解我们特别容易去控制,特别想要去控制别人。
但是得相信,虽然外部的世界有这么多的混乱和控制,我们自己必须得承担起我们的责任。我们得自己做出自主的选择,重新理解看待事物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够改变自己,进而影响孩子,影响周围身边的人。
要真的想改变,第一步,接纳。虽然我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虽然我是一个犯过错的人,虽然我是一个曾经伤害过别人的人,但是我依然爱自己,
我愿意接纳自己,我可以做得更好。
真正自由的人是不会一到一个地方就马上指手画脚去“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他应该首先是观察,然后接纳,融入。接着,大家相互保持尊重,一起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用控制的方法。

接纳自己,才会有自我的选择,自主的意识!
“自由意味着真正的自主。它意味着以一种不受内摄、僵化的内部体系、使人麻痹的自我批评,以及否认限制的力量的约束而行事。自由意味着有自主的意愿,意味着人们在行动中被真正的自我所掌控。”这就是他对于自由的定义。
疏离是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很难是沉浸的状态。人们怎么创造条件激励自己,理解这样的条件对自己的意义。疏离的状态就是,不想加班的时候,手在敲打着键盘,老板站在身后,而自己却是在想着不想加班,想做其他事情的状态。
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增强自己的内在动机,让加班变成一种有选择的空间。让自己觉得加班不再是一种被迫的状态,就如《第三选择》中所说的,
做任何事都是有得选的,可以选择无效的加班,也就是前面说到的疏离的状态,人在办公室,敲打着键盘,而内心是不愿意的;
可以选择有效的加班,加班不是被迫的,知道加班是可以给自己带来不同的收获的,或是经验或是利益;
可以选择愉快并有效的加班,这是第三选择中最好的一种方式,转变是内心情绪控制的,觉得加班是自己能胜任的,自己不仅仅接纳了加班,还和加班链接起来,既承担了责任,也在加班中找到了自主。知道做事情最原始的存在,并且享受这些带给自己的愉悦。
社会环境的确会造成很多约束,会影响人们个人自由的这种程度。但是,它不能够决定自由的程度,就是社会环境只能够影响我们的自由度,但是它不能够决定我们的自由度。

接纳了自己以后,能够产生自主的情绪,才有自我的选择。有了自我的选择,就会把事一步一步地做好,所以,这里边说改变的起点,是接纳自己。
内摄是不好的,自我卷入是不好的,疏离是不好的。那什么是好的呢?
整合是好的,
真实是好的,
自主是好的。
大家都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公平的。所以,如果我们没有过度地自我卷入,活着不是为了外在的这些指标,活着不是为了面子,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地位这些东西;那就不会把周围发生的事情视作是一种侵犯,视作是一种威胁。就容易变得很淡定,而这种很淡定,就带来了重新思考情绪的机会。
所以,才能够掌控好自己的情绪。
所谓不惑,乃是不惑于外物。
今日小感慨:
小场景:上学路上,蕾蕾妈妈问僮僮暑假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谁带他呢?僮僮回答去融成托管。
阿姨继续问,去她家要蕾蕾管着好不好?僮僮不回答。
阿姨说,每天给蕾蕾买个棒棒糖就好。
僮僮就说,那棒棒糖不是1块钱就能解决的事情嘛!
我就问僮僮,1块钱可以买几个棒棒糖啊?僮僮回答,两个。
接下来就发生了有趣的数学游戏,僮僮说每天买50个棒棒糖给蕾蕾,我就接着问那需要多少钱呢?棒棒糖1块钱2个,要买50个。
僮僮不假思索的回答,50块钱。
可能不对哦,1块钱是可以买2个的,那棒棒糖是多少钱一个呢?
僮僮回答,5毛。
那5块钱可以买几个呢?10个
10块钱呢?20个
20块钱呢?额,额,额,50个?
50块钱呢?100个
100块钱呢?200个
那如果要买300个需要多少钱呢?
老板那里没得卖了,这也太多了!哈哈哈
关于写作业,给他适应的空间,告诉他后果是什么,不要惩罚他,不要跟他较劲,让他自己去探索,去选择!有责任去承担后果。
告诉自己,我不发脾气。

往期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