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苦干
丰子恺的漫画天真隽永,常人或以为他凭的是趣味和天赋。有一天,我弄到了一册丰子恺的散文集,其中一篇文章谈到他的学习方法:
从此我相信对于学问用机械的方法而下苦功。知识这样东西,要其能够应用,分量原是有限的。我们要获得一种知识,可以先定一个范围,立一个预算,每日学习苦干,则若干日可以学毕,然后每日切实地实行,非大故不准间断,如同吃饭一样。(丰子恺《我的苦学经验》)
原来丰子恺也奉行“刻意练习”的方法,乃至于如同吃饭一样,每日按步实行。凡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都应认真对待丰子恺的经验之谈。灵感不会凭空降临,它萃取于勤勉的技能操练。他读得多,做得少,尽管学识渊博,然而正是学问阻碍他的创造力。我认识的一位朋友,把读书的时间误认为练习的时间,内心潜藏的创造冲动,随着不断摄入新见解而焦灼不安。
不要等待灵感,要紧的是开始做。许多人卡在逐日的细节和遥远的目标之间,彷惶不可终日。他永远在想象热爱之事,而不敢踏出坚实的一步。他问“我都45岁了,现在学吉他会不会太晚?”,但是如果他现在不学也是这个年纪。
我喜爱的一些作家,都像公交司机、工程师那样工作。他们每日遵守严格的写作计划,往往天还没亮就起床干活,他们并不需要等待灵感降临,因为写作不仅是为了表达想法,经常也是为了获得想法。胡兰成说过:“我从写文章,体会得了文章是写到此刻尚未知的事,是一路写一路知晓的。”
借一句网络流行语:做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