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文学之蒋老师
参加典礼时候,老师说蒋老师没来,我替他送你个礼物吧,于是就收到了一本文创笔记本,我记得蒋老师上课时,会有这样的状况,大家对于一个问题发表意见时,我不赞成a也不赞成b,可是当我对赞成a结论的人说:“你是不是可以说一下,你得到这个结论的思考过程?”对方已经产生敌意了,他说:“那你就是赞成B咯。”
因为缺乏沟通的耐心,思维的过程完全被简化了。
老师讲课喜欢在最后留出15分钟让大家自由提问和讨论,我很喜欢同学们天马行空的问题,在交流讨论里看到思想的碰撞。我印象最深刻的问题是,一个男同学问:“老师,如果没有美国,中国是不是会更好?”当时我脑袋里已经噼里啪啦想了自己的观点。老师说:“这个问题问得好。”然后开始阐述他的观点。阐述完了说:“不知道我的答案是否令你满意。”那个男同学说很好。我也想说:“老师OK,你非常OK!”老师是怎么答的呢?他没有直接选择赞成或反对,而是选择思考。
这是老师了不起的地方,当老师站在台上授课时,有讲台,麦克风,他的语言就有了之上而下的“暴力型”所以他会思考如何让讲出来的话变成“耶和华的指令”,而让底下的学生可以和他一起思辨问题。充满了思辨和哲学的意味。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