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外》第十三章 转世、梦及隐于我中的两性性格 第557课
第十三章转世、梦及隐于我中的两性性格第557课
第557课 1970年1028日 星期三 晚上9:19分
我跟珍说今晚我有两个问题,不过我并不期待赛斯当晚就回答。
第一个问题是:在第556课中,赛斯说许多些历史故事的作家其实完全是以自己过去世的经历在写书。假如我们做个试验,召集一百个作家来接受催眠,而事前完全不告诉他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在催眠的时候问他们过去世的情形,不知道其中会有多少说得出一些过去世的事情。还有,不知道这实验的本身是不是一种证明确有转世这回事的好方法。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精神体的【人】,在第一次踏入轮回时,要经过什么样的程序?第一次的生命是什么样子?是更原始呢、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更有文化?是否有某种预先设定的形态?
这两个问题盘桓在我心上已有一段时间了,我想读者也许也想知道答案是什么。赛斯今天对第一个问题始终不予以解答,而却以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直接进入第二个问题。
在今晚开课前我一直在想如果珍根本就没有读过这位瑞士心理分析大师——杨格的文章,这第十三章会是个怎么样的面目呢?我前面提到过赛斯曾在十月十九日建议珍放下她正在看的杨格的文章,这一点请参照十月二十一日第555课前面的注解。从那天之后我们边没有再看过那本书。
杨格的理论意外的被列入了这一章里,同时还被注以新血。当然,赛斯用的是他自己的一套。这种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而影响赛斯叙述的情形常常发生,书中每一章的原有形态,也常常因开课当时的状况,随着主题而略有变化。甚至是开课中因偶发事件而暂时中断时,连这种插曲都被信手拈来变成内容。
晚安!
【赛斯晚安!】
(很高兴的口气说)我很高兴你喜欢我的书。
我觉得它很棒!
好货还多的是,且容我慢慢道来!
【太好了!】
日常生活就是修行,所以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就是好题材,鲁柏会挑这本书就是本人所怂恿的(书中有杨格的文章)。
我从来没有想到这一层,我想珍也没有想到过。
后来我看到他读得差不多了,便要他放下。(停顿)现在我们开始写书。
这是赛斯又请我先放下笔记,他说很抱歉让我在课中不停的抄写。我们简短的阅聊了一会儿。珍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明亮而幽黑,她说话的语气非常有活力,叫人非常容易便感到赛斯在场。这段小插曲历史约一分钟。9:20分正式开始。
组成胎儿的原子自有它们自己那一类的意识,那是一种出于恒变状态中、有知觉的意识——独立于物质之外,却又根据它们自己本身的能力与程度而形成了物。所以胎儿这个形象自有它自己的意识,那是一种单纯的集体意识,由组成胎儿的众原子所共同集合而成。在转世的人进入这个胎儿前,情况即是如此。其实每一样东西都有意识——不管是胎儿、是石头、是一草一木、甚至铁钉都在内。
决定要转世的人顺着他自己的性向、计划及个性,并设定好某些安全措施而进入胎儿之中。入胎的时间并没有任何硬性规定:可以是怀孕之始,也可以是胎儿几个月大的时候,甚至也可能是胎儿出生的那一刹那。
这个过程是渐进的,也因人而异,完全由这个人多生所积的经验来决定,决定的重点则在于这个人的性格——并不单指此人上一世的性情,而是这个人多世以来的总体性格。
9:32分停顿 入胎的方式很多。如果这个未来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很深,而他又急于与父母重聚,那么这个人很可能在母亲一受孕之际就入胎。不过就算入胎的时间很早,在这个人降世之前,他知觉中大部分的自我仍然在过渡期的层次中不停的有所活动。
在刚入胎的初期,他在子宫中的情况就有点像是他在灵界过渡期中做梦一样,而他大部分的注意力则仍然摆在他来人世之前所置身的世界中。渐渐的,情形变了,将注意力再保留在彼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到最后,主从之间全然易位。
一个人在受孕一开始之际就入胎的这种情形,几乎毫无例外的——若不是由于他与未来父母之间有极强的缘分牵引,就是因为他有着不可遏止的重回尘世的欲望。这种欲望也许是源于某个特殊的目的,但也可能是因为他当时心中充满了对尘世的迷恋。后者这种情形未必就是不好,因为当时这个人也许觉得自己将尘世生涯运用得很好,以致全然的以尘世为中心,觉得茫茫人世才是他安身立命、求进展的绝佳场所。
还有些人是,在母亲受孕之际身不由己的被自己不怎么高明的念头扯入胎来,此类念头诸如贪念或是交织着悬而未决的问题,急于去解决的强烈欲望。另外还有些从来就不曾全心投入过尘世的人,则可能会拖上一阵才完全入胎,即使在入胎后,他可能还一直对自己的身体保持一段距离。从生死两岸的另外一头来看,人在死前也有相同的情形:有些人很快的就把焦点从世间移开,独留肉体意识在世间自行运作;另一些人则直到最后一刻才离开人世。在襁褓中的婴儿不会常在身体中,因为他对人世的注意力还没有完全稳定。
9:47分休息到10:00
就如同我告诉过你们的,不管事情是怎么样发生,决定都是老早就做好了的,所以要转世的人都知道【他期待中的胎儿】何时会形成,不管他是否打算在一受孕时就入胎,他在人母受孕的那一刹那就一定会【被牵引】至当时的现场。
早在成胎之前,这个将要成为孩子的人会偶尔对他未来父母的环境做一番拜访,然后到时候再来投胎,这种事是相当自然的。
在两世之间的灵界过渡期中,一个人可能会看见一些来生的情景,他所见的未必一定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而是自己先来感受一下未来那些新缘分的滋味,同时目的也是提醒自己一下自己所设下的挑战。在这种情形下,这时候他所见到的【未来之鬼】就和人间俗见的【过去之鬼】一样真实。
入胎并不是有那么一个东西空着在等待人去填满,但是这个将要入胎的人却常常会进出于母体或盘旋在其附近,一旦胎成之后,这个人更是进出频繁,随时间之增长而加长进入的时间。出生永远是一种震撼,通常会将这个人一下子完全拖入物质世界。至于诞生前的情况则比较没有变化,胎儿的肉体意识几乎是完全自动的受到滋养,反应虽然强而有力,但是却是在极度受到控制的状况下进行。
一旦出生,前述所有的状况即骤然结束,胎儿的肉体意识快速的接触到它以前未曾经历过的外界刺激。
10:10分 于是此时这个新生的肉体极需一个足以维持稳定的因素。在它出生以前,这个肉体意识的各种养分本来靠的是生理上与心灵上和母体的认同与一体感,这种细胞之间沟通之奥秘是你所完全无法想象的,在胎儿出生之前,就胎儿这个肉体的意识而言,它几乎完全认为自己是母体的一部分。
在新人入胎之前,这个胎儿本来认为自己是母体的某部分器官,但是在出生那一刹那,这层认同忽然遭到了否定。因此,如果这个人在胎儿期中并没有完全投入这个新肉体的话,通常在婴儿出生时,他就会完全入胎,为的是要稳定这个新的肉体组织,换言之,就是来安抚这个有机体的的细胞群。所以一个人必然会或多或少的经历到出生的过程,其所经历的情况与程度则要看他何时进入这个三度空间世界而定。
如果这个人入胎的时机是在他正出生之际,那么他会仍处于一个相当超然的地位,也还无法完全认同肉体就是自己,这是他所扮演的只是一个支持者的角色。如果这个人早在受胎时或者出生前便已入胎,那么他便或多或少的能与这个胎儿的肉体意识有所认同,而且也已经开始在支配自己的认知能力——话说回来,不管是否受到支配,这个人经由肉身认知的功能早就已经在作用了——所以在出生时,胎儿便受到了立即与直接的震撼。
10:19分 因而出生对一个人来说,不是一件无关痛痒的是,而是一种直接的经验。新进入婴儿的【意识】在自己达到稳定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经常进进出出的。以幼儿为例,尤其是才出生不久的婴儿,在睡觉的时候,在幼儿中的意识便常常会离开身体。渐渐的这个人与他灵界过渡期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弱,其注意力也逐渐完全转移到人世的肉身中。
当然,也有些人与众不同,他们远较一般人更完全认同自己的肉体,就以专注在人间世这种情形而言,一般来说也有它的好处,这通常是一段完全密集式的投入期,然后其焦点逐渐消褪,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转移至另一层境界。这种完全投入的期间可能短至一星期,也可长达三十年,其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强度。
在一个人暂时性的离开了身体的时候,可能会突然破灭了自己对自己肉体的认同感,特别是在这个人出生人间的前期或后期的时候。这通常是一种危机。因为这时候他会有各种不同的的反应,也可能进而采取某种行动,比如说:他可能会离开自己的身体,而使得他的肉体意识在惊吓之下进入昏迷状态。或者身体意识及功能依然正常,而他自己在心灵上大大受惊,那么他也有可能会退归到一个早期转世时的人格状态。
在后者的情形下,这种退化的状态通常持续一段时间就会过去。说到这里,我们不免又要涉及【第二性】的问题,如果这个人认为他今世以【男身】身份出现做得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找出一个自己过去成功的女性身份来加以发挥,反过来说,女性也有相同情形。
10:30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这个人发现他太专注于目前的性别上,而是他自己的超然性受到严重威胁时,他可能便会将自己过去世中的异性性格拿出来冲淡一下这种情形,如果用得过了火,便可能会退归到过去的另一个人格状态。
人在早期,个性并不明显,但渐渐会变得强而易显。人可能会为了某种理由而选择一个不但不美丽甚至连自己都嫌的外形。即使这个外形能助他达到他原定的目标,他始终还是不喜欢这个身体,而他自己也始终与这个身体保持一段距离。
至于那些在一受孕就入胎的人,通常都是非常渴望人间生活的人,所以他们个性发展得很早,也很快能就能显示出他们自己的特殊的性格。他们一开始就抓住这个新的身体,并照自己的方式加以塑造,他们能够非常有力的掌握物质环境,几乎老是与身体同在。这种人的死亡通常要不是意外的立即死亡,就是在睡眠中瘁死或是急病而逝。这种人可说毫无例外的都是物质的操作者。
10:40分 这些人感情用事,有问题发生时常会以迫不及待、剑及履及的方式寻求立刻的解决。他们能善用物质,也能将观念具体的付诸实现。他们能像建筑师移山填海一样的运用具体物质,他们所关切的是如何来创造物质,并照自己的意思来塑造物质。
在另外一方面来说,那些知道出生才进入世间的人毫无疑问的对物质操作的能力都比较差,勉强要找个名词来形容的话,他们可说是一般平凡的众生。
有些人虽然是自己选择来做人,可是却一直在抗拒这个人生,纵使在出生时他们不得不出场意思一下,但是在婴儿时期他们依然还尽量在暂时逃避对身体的认同,他们可说是半勉强性的在身体内外及四周徘徊。这种情形的原因很多:比如说有些人宁可停留在灵界过渡期中,以为理论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肯实际的付诸必要的行动;还有一些人则发现物质生存并不如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发现自己若是出身于其他世界中可能更能获得进步。
10:48分 这些人由于个性的不同,有些就会在他们肉体与自己之间造出某种距离,他们对于事件的【象征性】较【实际性】更感兴趣,认为世间生命只是一种实验。他们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猜忌的态度来处理尘世的问题,对操纵物质的兴趣不高,而对物质中所显示出的观念很好奇。
一般来说,这类人对于观念、哲学及非实质的东西比较在行。他们是思索者,对事情总有一点距离,而他们的身体也偏羸弱。诗人及艺术家虽然也都有点这种天性,但不同的地方是后者对人生的价值有比较深入的评赏。
总之,人对于身体的态度不一而足,但是不管一个人所选择的是个什么样的身体,这个身体都代表了这个人的性向及这个性向所代表的全我,所以这个人不论怎么样转世,他所转投的人身通常总是带有他自己的特色。
若是高谈一个人何时进入肉体,而完全不论及一个人如何离开肉体,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这些都要看这个人对于尘世所持的态度及他自己的个性而定。因此,一个人的来生将会如何?并不只是在灵界过渡期才来做决策,其决定也同时出现在他的梦境中。
你很可能现在就已经决定好下一生的际遇,虽然用你的 【时间】来说,你下一世的父母目前可能还是婴儿,甚至还未出生,但是你的决定却已经做好了。
【前面说得真好!】
晚上十一点,珍出神很深,她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睁开眼睛,她说:【我喜欢赛斯在我真正出去的时候的论点,只可惜等我回来时,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这次休息变成今晚讲书的结束,赛斯后来为我和珍讲了几页私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