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感冒复发有感

出门感冒复发有感:
因为着凉,一连两个晚上都是盖上被子,没有吹风扇,目的就是让身子出汗,这种出汗治愈感冒也是农村的土方子,土方子的形成也是因为祖辈穷人想出来的。古代看得起大夫的人也不多,一些始作俑者的人结合出这些经验来,感冒了也没去找大夫,而是出门干活,或是下地,或是上山,出了一身的汗水,于是感冒也就渐渐治愈了。除了出汗,我还多喝了二锅头,烈酒是否能治愈感冒,我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不可能是我发明的,我又没搞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不能因为我个人而扩大烈酒的功效,可这么多年来,但凡一感冒了我就是喝二锅头,没有去医院,也没有去药店,不是我舍不得花钱,而是我真的没钱,不敢去那些地方。以前刚出门的时候认识一些江湖中人,觉得偏门好赚钱,如果老老实实的去打工,赚钱就没他们那么容易了,所以古人说人无横财不富。我也不后悔自己一穷二白,我倒觉得欣慰,因为我被打压是因为我要做人,要摆脱脏人脏活,可就有人不想让我做人,要我做鬼,这才对我穷追猛打。
生病的时候连房间也不愿走出去,昨天勉强外出买点吃的,中午随便吃了一些,晚上买的基本吃不下,可能是厨师做的不合我胃口,也可能是自己生病了没有口感。城中村里有炒菜的,进去炒几个菜,来两三瓶酒,那至少得花七八十块钱了,我当然不会去,何况这几天也没干活没收入,除非某天一天能赚几百块,倒会吃顿好的。如果吃顿好的,估计又有他们豢养的小鬼,进来对我的餐桌拍照片,然后传输给对方,又在大做文章,鼓吹我很有钱,把我形容成顿顿大鱼大肉。平时我穿着崭新一些,一些人都会看不惯,我觉得悲哀,我的衣服都是换季买的,不仅超低便宜,似乎还有牌子,也上档次,都在一个城市里讨生活,为什么他们买不到我能买到,在他们的眼里我可一直是神经病啊。
今天觉得身体好转许多,便想出门走走,也觉得头发该理了,便打算去沃尔玛里的快剪理发,快剪才10块钱,城中村这的理发店要25块钱,甚至更贵。底层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精打细算的,结果一坐公交车被空调一吹,似乎感冒又加剧了,再到超市里理完发,又在超市里面吃了饭,出门后就没打算继续逛街了,就想急着回租房,一路上算是病情复发,眼酸、流泪、流鼻水。感冒这东西其实是很公平的,它不分贵贱,没有阶级,想跟谁过不去就找上谁,和身体好坏也没关系,很多身强力壮的人也被感冒了,我没有找医生,没有买药,这么多年来一直喝二锅头,没死已经算是奇迹了。现在我还不算全老,即使病了也能挣扎一下,如果老了就不能动弹了,肉体的死亡也是灵魂的新生,孤独的人虽然晚景凄凉,可也无牵无挂,特别是在特殊的年代。想想过去,多少子女病态的去揭发父母,批斗父母,再想想现在,多少家庭被生活煎熬,留守儿童,父母离异,儿女在某种程度受到伤害,对我这样的极度寒门而言,单身恰恰是一种解放和救赎。
农村人的传统观念很重,生儿养老,也是延续家庭的劳动力,小时候村里人就经常聊到这些,说是家里没亲戚,没儿女,如果生病了,连给自己倒水喝的人都没有。虽然庄子是我们的祖先,可真正能做到像庄子那样淡然生死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被生死束缚着,生前挥金如土,死后也要风光大葬。古代皇帝热于推行孝道,目的就是把百姓的负担转移给百姓,不需要朝廷负担,爱民如子,与民同乐的理想主义在秦朝大一统之后就极少出现了,皇帝越是集权,百姓的学术和舆论就越不自由,这些浩劫在满清时期渐渐成熟,一直都在死灰复燃。现在基本是工业文明代替了农耕文明,旧时代的穷养在现在已经行不通了,养下一代不容易,被下一代养也不能太过于奢望,一些老一辈还经常聊天说自己得藏些钱,就是担心儿女会不孝,这种连亲人都要防备的年代真的很悲哀。
穷养时代的观念就是多双筷子,现在可不是多双筷子这么简单了,古代随便砍些竹子、木头、芦苇搭房就可以住了,现在想在城里立足只有买房,可这些都不是底层人能完成的。一些长辈说,过去是穷,没什么条件,一家人啃馒头、吃咸菜,儿女也不会抱怨,现在如果吃这些,儿女就会大闹,甚至骂父母,现在的孩子就是想吃好的,如此一对比,还不如过去穷养的年代好相处了。
-
桃浪九🌈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1 16: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