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疫苗衍生出来的我的童年阴影分析一二
不想打,也不全是逆反。
小学生自己想要的大多数原因是因为其他人想要。后来,我妈总说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想想,可能是那时想要和别人一样的诉求总在被驳回,所以养成了一种自主的和别人不一样的习惯,用这样来适应从小就需求不被响应,情绪不被安抚,这样一来就不是我求而不得了,是我不要的,这样好像比较能安抚我天生这个要强的个性。以致于,最终,这个我不想打的新冠疫苗我算是用于“交差”的预约截图发送出去给现在家里的大家长的时候,我坐在图书馆里面都快哭了。
绍立戏谑地评价我跟他描述的“入睡关空调被热醒”不至于算童年阴影,那是因为他不知道在那时的生存状态下,这只是影子的一角,因为那些可能已经刻到骨子里面的阴影可能还需要沉淀到下一个而立年我才能像那样被轻松描述出来。
想想那个小孩真的是很可怜。比追风筝的人里面“ 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 ”更伤人的是保持升维吞针不逆袭。放眼到现在,觉得脱离了这种被动的状态,但是又因为打疫苗而发现原来是进入了升级版的这种状态。果然,要在不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地方生活,就是容易造成阴影重现。又或者说,这些阴影其实都来自同一个地方,而我被动且主动地选择了留在这里。那些事后为你好的说法,其实都是大人们在自己做了决定以后发现事情结果并没有他们想象的好而为他们自己开脱的借口。哪有那么多无奈,都是不负责任。
现在到底要和什么对抗。是自己。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