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墓记
查看话题 >辛丑初夏丹阳南朝石刻寻访记
苍烟落日低迷处,折足麒麟记坏陵。——(宋)曾极
寻访南朝石刻的想法,缘起于阅读《六朝遗石》一书。散布在田野之中的石刻野趣十足,令人神往。不久之后的一则新闻,则督促着我将寻访之旅尽早提上日程。2019年10月初,某校师生私拓修陵和庄陵石刻,随之而来的就是丹阳文物部门即将进行周边环境整治和安装护栏的消息。随后的流疫,延缓了栏杆安装的进展,也一再阻滞着我的行程。直到2021年初,环境整治的消息再次传出,眼见灵动无拘的翼兽困于铁笼之中,阵阵悔恨涌上心头。辛丑初夏,偶得几日清闲,立即下定决心开启石刻寻访之旅。此行之前,幸得青鸾舞镜的指点,行程上更是获得梁医生的无私分享,避免了许多弯路,体验甚是圆满。故记之。
南朝石刻,大体分布在南京、丹阳和句容三地。南京的石刻大多已经完成了环境整治,现状再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于是决定将重点放在丹阳境内。国保丹阳南朝石刻之下共有12个子项,其中11项在丹阳境内,分别是陵口石刻、齐宣帝萧承永安陵石刻、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水经山村失名墓石刻、烂石弄失名墓石刻和金王陈齐失名墓石刻。另有1项位于句容,为萧绩墓石刻。
丹阳境内的南朝石刻遗存,主要是麒麟和天禄,二者区别是头上犄角的数量,也有文献将其统称为有翼神兽。除有翼神兽之外,梁文帝萧顺之建陵前还有石柱两支。关于有翼神兽和石柱的造型来源,历来有“西来说”和“本土说”两方观点。滕固、朱偰和梁思成等学者支持西来说观点,认为其造型可能来自希腊、小亚细亚、西亚和印度等地。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更是有“六朝石兽之为波斯石狮之子孙,殆无疑义”的论断。另一方观点则以朱希祖、林树中、梁白泉等学者为代表,认为有翼神兽是中国本土祥瑞神兽,其渊源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羊。至于形似希腊柱式的石柱,则为石匠对传统“束竹”造型的模仿。

如果将此行视作谒陵之旅,那么作为齐梁陵墓入口的陵口石刻,必然是此访首站。清晨从丹阳站附近的租车行取得从杭州开来的破车一辆,向南驶向陵口镇。陵口镇古称萧港,得名于横穿全镇的萧梁河。齐梁两代定都建康,公卿贵胄均从水路出发,自秦淮河上溯破岗渎,经二十四棣至丹阳、陵口。在萧梁河东西两岸的空地上,各有石兽一只,应为齐梁陵区入口的标志物。一石兽位于镇学前公共停车场,穿过某工厂便可在一片空地之上看到另一石兽。穿行路上有几只小犬狺狺狂吠,但当我掏出火腿肠后则变得亦敌亦友。


离开陵口镇,下一站是齐武帝萧赜景安陵。萧赜为齐高帝萧道成长子,不知何故其陵与萧道成的泰安陵远隔约六七公里。景安陵目前仅存石刻两件,东边一件在田间一片树丛之下,基本保存完整。西边的一件曾沉于水田之中,风化严重,虽花纹雕饰业已不存,但更加凸显出其形体的灵动。前日丹阳刚下过雨,土田泥泞,寻访殊为不易,回到车上时才发现鞋底的泥巴已经有几厘米厚了。


接下来一站是位于丹阳北站前的四组石刻,从北向南依次为梁简文帝萧纲庄陵、梁武帝萧衍修陵、梁文帝萧顺之建陵和齐明帝萧鸾兴安陵。如果希望实地体验丹阳石刻的风韵而又时间有限,丹阳北站前的这四组当为不二之选。
萧顺之为萧衍之父,萧纲为萧衍之子,祖孙三代整整齐齐。萧鸾的兴安陵则孤立在一旁。齐明帝萧鸾在位五年,死后传位于次子东昏侯萧宝卷。未倾,宗室权臣萧衍以萧宝卷暴虐无道为由发兵讨伐,废萧宝卷而立萧鸾八子萧宝融,此后总揽军政,颇似长江对岸手握东魏大权的高欢。与高欢不同,萧衍没有将称帝的重任遗留给下一代,没过多久便取萧宝融而代之,改国号为梁。萧鸾与萧衍陵墓相距不过数百米,不知二人在黄泉之下会如何相对。在庄陵石刻附近见到洛阳铲造成的探洞,以及考古队的告示。






离开丹阳北站,我继续驶向齐宣帝萧承永安陵。根据导航的建议,停车在一排村舍前,怎么看都像是导航指错了路。然而穿过一条小路来到村舍后面,豁然开朗,可见远处一对石兽左右相望。东侧天禄昂首后仰,形似一粒腰果,西侧麒麟头部破损严重,但前足与一小狮相戏,生动可爱。这时偶遇一男两女,带头的青年男子文质彬彬,向二位女士陈述着石刻背后的故事。一位女士连连称赞这些石刻“刀法纯熟,造型灵动”。离开时与三位同好相视一笑,互不打扰。



未曾料想,过不了多时在修安陵又遇到了这一行三人。双方相视再笑,攀谈起来。得知带头的仁兄曾多次寻访南京、句容和丹阳的南朝石刻,便向他请教寻访路线和观赏建议。仁兄感慨:“我曾经按照民国时的一份文献在这一带寻找泰安陵石刻,但无论如何都没有找到,后来再查才知道石刻已经被毁了,真是可惜啊”。临别时仁兄道:“说不定咱们还会在别的地方相遇”。虽此行未能再遇仁兄,但期待江湖再见。
仁兄所提石刻应为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泰安陵。1935年朱偰先生考察丹阳石刻时,尚存石兽一对。遗憾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借故用雷管炸药将两座石刻神兽炸掉,至今已难觅踪迹。修安陵的主人萧道生是萧道成次兄,生前并未当过皇帝。其子萧鸾登基后,追谥萧道生为景帝。修安陵附近现在已经开辟为茶园,茶田之中一片郁郁葱葱。遥遥可望见一对麒麟昂首立于远方山岗之上。至此,名姓可考的诸陵探访完毕。


烂石弄失名墓和水经山村失名墓相距不远,均紧邻乡道。较此前寻访诸陵石刻,这两处无论是体量还是做工,均逊色不少,通常被认为只是王侯墓葬。尤其是水经山一对石刻,如果说其他陵前石刻是天禄或麒麟,那么这一对其实更像是家里的忠犬。朱偰先生认为,水经山村失名墓的主人可能是齐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而烂石弄失名墓的主人可能是后废帝海陵王萧昭文。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庆历中,予在金陵,有甕人以一方石镇肉,乃海陵王墓志,谢朓撰。”故而烂石弄失名墓的主人仍存疑问。



金王陈齐失名墓曾于1968年进行过发掘,墓室内出土有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竹林七贤等画像砖,其画像用线洗练,是南朝画像砖中精品。据曾经到访的友邻描述,夏季此处杂草疯长,石刻踪迹寻觅。而得益于石刻周边环境整治,有幸在一片农田深处寻访到两尊石兽,这是此行唯二尚未困于牢笼中的石兽!甚幸!


一番饱览之后回到市区,尚未日落,便与租车行小哥闲聊起今日行程。小哥听说我是专程来看石刻而不是配眼镜的,甚是兴奋,介绍说下次再来可以去看看天地石刻园,那里展品真真假假,十分有趣。不过可惜,现在已经不开放了。
参考文献:
[1]朱偰.丹阳六朝陵墓的石刻[J].文物参考资料,1956(03):51-56.
[2]沈琍. 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