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1年上半年读书总结
查看话题 >【阅读】2021年第二季度阅读记录

“
2021年过去半年了!天哪,这半年是怎么过去的呢?我想我的人生,大概就是由一些只言片语的言论、读过的书、看过的影视、听过的音乐……组成记录的吧?那现在,就继续记录一下,第二季度,我读了哪一些书吧。
”
小说
《春山》
何大草

这是一本讲述诗人王维晚年生活的小说。在看这本小说之前,很多短评都在说写得非常腐,我想腐眼看人基,应该没那么夸张……
谁知道…真的好腐啊!
这本书有点像王维日常节选。和好友裴迪拌嘴、去朋友家串门、画画修禅回忆……在一丝不得已的愁绪中慢慢迎来夕阳的下沉。
里面尤为抹不开的,就是他和裴迪的感情。裴迪性子急,总有许多看不惯。王维已成“诗佛”,常常是笑而不语。然而内心的苦楚只有裴迪感受得到。在小说里的描写,两人一动一静,真的是阴阳调和,王维的壮志投射在裴迪的壮年上,裴迪虽大大咧咧却是最懂王维的人,两人的些微情感描写,就算不腐的我也忍不住感叹“这么细腻的应和真的是在男人之间有的吗?”
又想到王维未曾为妻子写过诗,却写了那么多关于裴迪的诗:“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就不禁……
不过,这本书真的不仅是王维的“基友情”(都怪描写的片段太耀眼),更主要是作者借着王维的晚年描写,试着去参透理解,一个大半生颠簸的才子,在避世与出世反复横跳的内心缘由。我基本不了解王维,但是读了这本书,王维也实实在在地立体了起来。
(虽然是个老年弱受的形象……)
《恶土》《随遇而安》
【美】安妮·普鲁


这三个月读了安妮普鲁的两本短篇小说集,一下就成为了她的忠粉。算是我今年上半年最大的收获。
安妮·普鲁这个名字大概不会有太多人知道,但是她有一部被改编成电影的小说人尽皆知,那就是李安指导的《断背山》。
《断背山》《恶土》《随遇而安》这三本短篇小说集合称“怀俄明故事”系列。顾名思义,主要描写发生美国西部地区怀俄明州的故事。我读的这两本非常好看!既有我想象中的美国西部的粗粝,也有我想象不到的罪恶和日常。读后思想里被塞进了一把久旱之地的沙子,生猛生疼~
里面的故事多种多样,既有恶魔改造地狱的荒诞幽默故事,也有对罪恶嗤之以鼻的西部工作人员借地杀人的犯罪故事,既有蠢货做蠢事损人不利己的倒霉故事,也有年轻夫妇朝不保夕最后分隔两地死于非命的悲惨故事……
耐看且震撼,特别推荐!
《空屋》
【日】横山秀夫

主角为业主建好的别墅居然一直都没人住,后来又发现业主一家人间蒸发消失了,怎么找都找不到,那么,他们去哪里了呢?
看简介说,这是日本2019-2020年推崇的推理小说。看的时候,的确被小说开头的问题牵动着。然后就继续看着,看着……
这不是推理小说吧!!!
没有杀人!没有阴谋!没有血腥!只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引导出来的问题而已!
这本书真正来说是关于中年男人生活事业的一曲略带忧伤的暖心旋律……是,的确,这部小说有它优秀的地方在,“报恩”“赔罪”“社会之残酷”“中年人感情与家庭的纠葛与悲欢”“建筑设计的苦与乐”这些东西都点缀其中,让人心动,但是,说它是推理小说……真的是……“ARE U SURE”???
《光明共和国》
【西】安德烈斯·巴尔瓦

我一开始以为是真实存在的报告文学。但是字里行间隐藏的那种神秘、诡异与不和谐又让我不断怀疑。
直到读完才知晓,这是一部非常精湛细腻,具有强烈神秘色彩的小说!
这本小说非常吸引人,小镇里出现不明来历的儿童,他们三两成群,语言不明,靠讨乞和抢劫为生,直到一场由他们引发的便利店血案,继而还有良家儿童接二连三的失踪,引发了文明小镇的恐惧。
32个小孩的死亡非常震撼,在叙述的开端就抛出来,在一开始我会想死亡是如何产生的,但是随着阅读下去,死因已经不重要了,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微小又真挚地感应到了现在成年人的我所不能理解的一种儿童独有的神秘与恐惧,这本小说简短但凝练,不知道原文怎样,但这个翻译非常好,让我投入了进去。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说。
《你(穿著木屐)踩過天鵝屍體嗎?》
【日】宫藤宫九郎

日本大剧作家宫藤宫九郎的半回忆性质小说。关于高中和朋友们的傻白痴故事……
青春期的男生们大多就是这种精液上脑、莫名自信以及愚蠢至极的综合体存在,宫藤宫九郎的确写出来了。
但不得不说,还真的是一本很无聊很无聊的小说……
《沉默的病人》
【英】亚历克斯·麦克利兹

一个女人杀了自己的丈夫之后就选择不再说话,男主身为心理医生,为了解她为何如此选择,开始进行各种接触治疗,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慢慢被揭露出来……
算是上半年的畅销书之一吧?这本书叙述流畅,还加入了我喜欢的叙述诡计,让我少有地一口气读下去,也的确在读到94%左右的时候给了我惊喜。
但是,书盖上去之后又各种疑惑,“我”的动机真的是“自讨苦吃”的迷惑行为,加上我最近比较接受“目的论”,对各种“因为过往的经验造成了今天的我”一直表示怀疑,所以对里面的心理理论和女主的行为各种怀疑和接受不能,就在我这很难自圆其说。
读完第二天醒来,越想越黑人问号脸: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和没必要这么做啊~
《字母表谜案》
【日】大山诚一郎

大概是近期读的书里最不爽的一本推理小说。因为读完之后再回来看短评,一水的“五星”“跪裂”“神作”让我怀疑看的不是同一本书……
首先,前三个故事,真的很牵强,推理无法信服,证据也不明确,说神棍推理也不差。最受推崇的Y篇,我承认,在反转和出人意表上,这个故事做到了(但我在读书之前有先翻评价的习惯,大家那么推崇,我心想该不会最后凶手是那个家伙吧?最后的最后真的揭晓是他的时候,就预期打了折扣。)可是最后一篇的推理还是,非常不强调证据,整个推理过程理论加经验加凑巧的结合……
各位呀,我不信你们看的推理比我还少,牵强的神棍推理真的那么容易让人上脑吗?
《关于那个人的备忘录》
【日】小林泰三

已经认准了小林泰三的招牌!他的小说真的很灵!上次的《醉步男》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也不例外!
这本书讲的是只能记住几小时记忆的主角,靠着自己手里记录信息的本子,和一个“能靠语言篡改他人记忆思想”的坏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全篇几乎是用对白撑起来,读起来却又惊险刺激。每次主角眼看就要被坏人揪出来,都能结合自己的才智靠着象征自己记忆的“备忘录”本子化险为夷。
特别是最后的反转太有意思了~最喜欢这种最后一个反转让你整个人摸不清头脑产生晕乎效果的推理小说。
小林泰三是我很能get到点的作家,看的两本书用的梗我几乎都用过想过,但人家就是可以做得特别高级!
只是后来翻了书评才知道,原来这又是一个角色系列的小说,在前面已经出了几本了。所以为什么不把前面的书先出一下,对里面关键人物的理解变得像是从第八集开始摸索一样模糊和莫名……
《热带》
【日】森见登美彦

本书是森见登美彦的近作。故事很有趣,讲小说家为新作冥思苦想,想起大学曾经看过一本叫《热带》的小说,但是看了一半就消失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到这本书。有一天他去参加一个读书会时,发现一个女生带来了一本书,就是那本《热带》!女生说,所有人都只读过这本书的一半……各种各样的人围绕这本书发生了故事,这个人是那个人的故事主角,而那个人又成为《热带》里的人物,而那个人又成为另一个人的故事的一员……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贾德的《纸牌的秘密》,也是一个故事套一个故事,结构很有趣,形成了一个莫比乌斯环。
前三章很有推理氛围,十分吸引人,后面两张缭乱了起来,我读得快有时会分不清这个故事套在哪个故事,这个人物出现在哪个人物的讲述里~最后的结尾有跳出了故事里的现实,成为新的现实~很有趣~但的确,前三章功不可没~
《空空如也》
【日】松重丰

“孤独美食家”松重丰的创作随笔集。
前半部分其实只是演戏时的随想,后半部分讲演员的一些遭遇。能窥探到演员的一些牢骚是蛮有趣的,而且能感受到松重丰好玩的精神世界。不过也就是有趣的演员随记(你甚至可以把这本书当松重丰のBLOG看),仅此而已了……
《孤独的价值》
【日】森博嗣

文学家关于孤独的思考,更多是带有散文性的文风。有读起来饶有兴致的部分,也有读下去不是很赞同的部分。下午茶咖啡时间可读。
《商禽诗全集》
商禽

诗是很难读懂的,每一句读完都要停下来去理解意象。诗又是和作者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所以如果不去理解作者的时代、生活与面貌,就会错过很多彩蛋。
但是商禽的诗,在我读来,就算不去了解背景,它也是好的,不那么容易懂,但情感又容易通。我喜欢《长颈鹿》《灭火机》《大地》《籍贯》《用脚思想》……
诗里面隐藏的悲愁、轻盈,和我的情感是通的,这就足够了。
商禽说他不去恨,他的诗里没有恨。真好。
《夜的命名术 : 皮扎尼克诗合集》
【阿根廷】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

如果一口气读完,你会仿佛看见一个抑郁者的恐惧,主题词是:死亡、黑夜、梦、歌唱、墙上的裂缝、伤口、女孩、残缺、跌落、水面……就算不懂诗的意思,依然能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恐惧”。
只是我遗憾真的不懂外文,有时我看着里面一些生涩的文字组合,就会在心里想,真的是如此么?它是否可以表现得更明晰一点?
诗,比之小说、比之散文,可能更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损失得更大的一种文学体裁吧。
《惜别》
止庵

这本书就像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是一种对逝世的母亲在文学意义上的收藏:日记、回忆、书信、事物、喜好……事无巨细地捡拾记录在这本关于怀念母亲的书籍里。所以我也有点像普通人逛博物馆一样,一开始是好奇,很快就走马观花,和不耐烦。
有多少普通读者会对作者母亲的那么细小甚微感兴趣呢(虽然承认,这一位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精神世界无比充盈的人)。
但也很奇怪,如果稍一把流失的注意力拉回来,看看母亲日记书信里的只字片语,又容易收到一种感同身受的悲怆。
《小说课堂》
王安忆

在图书馆随手翻阅的,第一篇讲对《悲惨世界》的解析,提到冉阿让苦修的五个阶段一个结果,以及雨果是怎么一步步环环相扣的写法……王安忆通过自己的观察,挖掘出一本小说设计的精妙之处,写得很吸引我。
这种发现让我很有启发,并不是豆瓣短评所说的所谓读后感,而是真切感受到专业小说家是如何挖掘出一篇小说好在哪里的点,然后可以给我一些指引。
本书有几篇介绍国内小说的讲解因为内容实在引不起兴趣,只能匆匆跳过。不过后面几部分,讲虚构与非虚构,讲小说的实质,讲小说的创作……是实打实的经验和旁敲侧击,对我这种纯靠野性读书的人来说,很棒~
《文学经典怎么读》
钱佳楠

好的文学解读,会让你读出平时没读到的韵味,增长见识,同时又能成为一个新的值得推荐的文本。这本书就完成得很好。娓娓道来时又能解开一些小说隐藏在深海下面的秘密。
《野生作家访谈录 : 我们在写作现场》
界面文化

采得蛮好的,展现了当代非体制内“文学创作者”的各种面貌和生存现状。说到底,撇除“文学创作”这个圈的定位,还是看到了不同人的选择和对工作的理解。
除了真实从属自己的内心,有个隐隐的感觉是,当下的创作出版环境,真的不够好,但,就随他吧,还是跟自己死磕比较实在和重要。
漫画
《浅野一二0短篇集:怪物裂口女/香菇与竹筍》
【日】浅野一二0

十年前看浅野一二〇的漫画,刚好是一个中二的年纪,觉得世界有很多改变不了的邪恶,这个世界烂透了,还能拯救吗?他的漫画很契合我当时的心境,有些丧,迷茫,不知所措,有点希望,大部分又很晦涩……
现在这个岁数看,虽然依旧觉得这世界烂透了,还能怎么办呢,但是已经不会怎么去细想了,读那时候浅野一二〇的漫画,就觉得有点稚气了。
但是翻着他最新的这本漫画短篇集,发现他除了依然有些丧、有些冷酷之外,他也在跟着进步,用更现实的眼光去创造漫画。描述老无所依将老人定义为“老害”而处杀的脑洞科幻《tempest》、讲述战争的无望与残酷的《香菇与竹荀》、如何才能定义真正的“好意”的《怪物小裂》、反映男女内心OS的《轻柔男》……
五花八门,却各有各精彩,不单纯黑暗,也不单纯希望,浅野一二〇还是我很喜欢的漫画家哈!
《新手妈妈的头两年》
【日】高木直子

对我来最有陪伴感的作者是哪一位?我一定会说是高木直子。从150cm系列到一个人系列到两个人再到妈妈,我的人生历程也几乎跟着她同步着,成长着。我想,不当父亲的我看这本绘本是完全体会不到当了父亲的我的感受的。
跟着高木直子的回忆,我也重温了一遍生娃之初的喜怒哀乐。最后都变成了可以接受的温暖。这就是所谓人生必经的体验吧。
《幽游白书》完全版
【日】富坚义博

上半年把这套漫画看完,才发现原来以前没有把它看完。
小时候读的单行本前后顺序不一样,还零散,只记得幽助老吃莹子豆腐,幻海死得好惨,最后魔界给一个看起来像杀猪的人统治了。现在补完,才知道,哦,原来是这样啊!
但,比我想象中的,还不好看。
可能小时候看会觉得很酷,以我现在的观感来说,就感觉整体气质割裂,打斗设计不够精彩,有些冗长的单元让我觉得乏味。富坚厉害的是小细节,而且他一定是个设定控,细小部分的情节或人物的巧思,会让我笑一下:这家伙怎么想得出来!
当然总体还是让我觉得,五星满分的话最多给四星,是童年延续到现在认为它是经典的滤镜加持的。
《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
【日】菊池祐纪

鳄鱼君不知道自己100天后会死,这个死亡预告是说给读者听的。
非常简单的漫画,一天一个四格,每个四格聚焦的是鳄鱼君每天日常的瞬间:和朋友打篮球、安慰病友、一起吃烤肉、和好友玩游戏、向暗恋很久的前辈提出邀约、逗过马路的小婴儿开心……诚实、正直、勇敢的鳄鱼君,在100天后,迎来了意外的死亡,他的过往成为记忆留存在活着的朋友心里,大家带着对他的怀念,继续过着普通的日子。
相对于故事或者画面,这本绘本漫画的创意更打动我。死亡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然而我们还是要好好过我们平凡的日子。死对于生者来说是个悲伤的事,但是,回望死者生前的日子,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一种来自平凡的温暖的力量。
社科
《秒赞》
林桂枝

不怎么接触广告营销圈,好像这位作者是文案界的大咖?
这本书在豆瓣很多短评都表示失望,认为里面提到的文案做法与内容太俗。
对我来说我倒觉得是本实操性很强的操作书。这本书说的文案技巧都是大白话,一点都不高大上,但是对入门小白非常友好,实操性强。我要是入这一行,一定拿这本书提到的方法反复研习,做一个合格的标题党创作者。
读着这本书,后悔着它出版得太晚,或者自己出生得太早……(本来是真的对广告文案好有兴趣呀~)
《详谈:左晖》
李翔

播客《文化有限》某期推荐的一本书,推荐说这本书没有当下各种胡七八糟的黑话,比较诚恳地反映商业领袖的思想。
可能因为我没有太接触商业,在这本书里,我只读出了左晖有一种理想主义,会和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坚守某种道德底线,做事专注自己,对对手不会太去在意,是一个比较淡的没有太强烈“狼性”的领导者(当然,你从采访文字的口吻可以看得出来他又是一个很坚韧的人)。但我只能吸收这么多,一些相对文学性的部分,而关于商业思想,于我还是隔着一条河,且,可能做到他这种体量的,对我来说,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吧。
读完这本书后不久,听闻左晖去世的消息。我刚好在一个采访中知晓了某个人,而这个人的生命却已经终止……有种被意外且无常的巧合击中之感。
《被讨厌的勇气》
【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著名的畅销心理读物。主要的理论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摒除起因论,“你会变成这个样子并不是过去而是你的选择造成的”,“所谓原生家庭让我变成这样子,只是你拿来为自己做出这个行为选择的借口”……
感觉有点洗脑的成分在里面,但是说服我蛮多的,而且一旦接受这个理论和调调,的确对我这种讨好型人格、特别在意他人目光的人来说,有正向的指导作用。
我一直相信人的立场是并不单单是历史的积累才形成的,一些你选择相信的思想成为了你的支柱,便让你有选择方式的某种能力。
打算之后再精读一遍。
《生命的探问:弗兰克谈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奥地利】维克多·弗兰克

弗兰克是一名犹太人,纳粹时全家被关进集中营,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他是知名的心理学家,畅销大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便是出自他手。
这本是他关于生命意义这个议题的三个演讲抄本。主要阐述他对生命的思考与探究。只是……对于当下的我来说,所获不是很多……感觉不是很适合我……
《------------------》
好咯~以上就是上半年第二季度的阅读记录。那么接下来半年,又会读到什么书呢?
希望自己先把“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坏习惯给戒了……
往期相关链接:
© 本文版权归 baichi0038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