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隐秘的角落
作者:可力吾收 (原创 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说什么经济,说什么投资,说什么创业,说什么性格,说什么命运,说什么人情,说什么世故,说什么时代,说什么竞争,说什么幸福,说什么悲伤,说什么手足,说什么教育,说什么自力,说什么尊严,看一看《推拿》吧,都在里头。

最近我又被一部茅奖获奖作品——《推拿》严重圈粉了!
这是当代作家毕飞宇创作的长篇小说,2008年出版,2011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4年,该书改编的同名电影《推拿》上映,圈奖无数。
实至名归。
鲜为人知的角落
《推拿》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南京某盲人推拿中心,围绕着中心几个盲人推拿师和健全服务员的不同经历和同屋共事而展开,向读者呈现了盲人世界的众生相。旁的不说,单就作者关注残疾人,心怀替他们发声这种悲天悯人的创作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就已经让人钦佩不已了。
从鲜为人知到妇孺皆知,从自以为如此到原来如此。过程不易,认知不易。而对这个弱势群体的真正尊重和关爱,更是道阻且长。鉴于此,所有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推拿》。
刚翻开小说看到目录,我暗暗称奇。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人名:《王大夫》《沙复明》《小马》《都红》《金嫣和泰来》……更有意思的是,人名标题还循环反复使用:《金嫣》《沙复明和张宗琪》《沙复明、王大夫和小孔》……这种近乎奇葩的章节名称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深感有点简单粗暴,隐隐有点责怪作者的随心所欲,没有用心良苦。
小说的情节推进则主次分明、设计巧妙。以“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的生意为主线,主要人物的来龙去脉则犹如主线上穿着的一粒粒珍珠。颗颗独立,却又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着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最终串成了一条好看又别致的珍珠项链。耀眼,夺目。
怀着对盲人世界的好奇捧起项链仔细看。文字诙谐,金句频出,有温度有深度,绝对引人入胜,不会叫你失望。
王大夫于上世纪末在深圳的盲人推拿房淘金。与同事小孔热恋之后一门心思想着攒钱开店,早日让心爱的女人成为老板娘,不再辛苦。于是把全部身家投入股市准备搏一把,结果被套牢。无奈之下,带着小孔回到南京老家,投奔已经自己开店的盲校同学沙复明。这才引出了推拿店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五味杂陈的故事。
有极具音乐天赋的盲人美女都红。因为一次自己极不满意的钢琴失误演奏,却赢来满堂喝彩和同情,而自尊心遭受莫大伤害,决绝地放弃音乐梦想,不惜“避长扬短”成为了技艺并不高超的推拿师。更因手指受伤残上加残后,不愿接受同事们的捐款施舍毅然离去。
有35岁时因瓦斯爆炸而失明的矿井工人张一光。大难不死的他为这“偷来的”劫后余生而“大彻大悟”,虽然活着,却决定要“慷慨赴死”。他抛妻弃子,彻底告别凡尘俗世的一切责任、义务和烦恼。拼命推拿赚钱,玩命寻欢作乐,一心一意要当给洗头房小姐们“翻牌子”的“皇上”。
有9岁时因车祸致盲的帅哥小马。在父亲带他辗转求医无果后情绪崩溃,自杀未遂,成长为寡言自闭的推拿师。对嫂子小孔萌生暗恋,自以为无人察觉,却被张一光“看穿”。以老大哥自居的张想要“拯救”备受相思之苦的小马,把后者哄进洗头房,最终导致小马嫖娼被抓。
推拿中心的另一老板张宗琪,幼年时受到继母毒害自己的威胁,蒙上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时刻防毒的成长过程使得他无法正常恋爱,痛失女友。与沙复明患难知己,合伙开店,却因袒护自己信任的厨师大姐,以致两人友谊渐行渐远,事业分道扬镳。
看着看着,我似乎明白了作者使用人名做章节题目的用意。看似和讲述一百零八好汉经历的叙事手法相似,可《推拿》的主人公多为盲人,他们的生活圈子能有多大?他们的世界又能有多大? 他们的人生没法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般快意江湖,也难有“吴用智取生辰纲”那样险峻传奇。
他们的世界是黑色的,不,他们根本看不到世界是什么颜色。他们日复一日待在推拿房那一亩三分地,年复一年地重复单调的摁压揉搓。他们想去闯世界吗?可他们又能去哪里呢?如此,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一辈子,似乎也只能浓缩在短短的名字上。所以,除了用姓名做题目,还有别的更恰如其分的选择吗?
一个人名就是一滩血,一个人名就是一汪泪。像极了盲人的一生。无比简洁,透着残忍。
包罗万象的世间百态
《推拿》深深吸引我的还有它包罗万象的世间百态,无论何种人情世故都能在其中找到映照和启发。
尊 重
最发人深省的莫过于对残疾人真正的尊重和关爱。世人始终标榜的同情和怜悯,在作者笔下暴露出自以为是的虚伪。
“他们(正常人)永远都会对残疾人说,你们要‘自食其力’。自我感觉好极了。就好像只有残疾人才需要‘自食其力’,而他们则不需要,……”
“她(都红)想弹好,却没有能够。为什么是报答?报答谁呢?她欠谁了?她什么时候亏欠的?还是‘全社会’。”“‘慈善演出’是什么,‘爱心行动’是什么,她算是明白了。说到底,就是把残疾人拉出来让身体健全的人感动。人们热爱感动,‘全社会’都需要感动。感动吧,流泪吧,那很有快感。别再把我扯进去了,我挺好的。犯不着为我流泪。”
令人惊诧,反思,惭愧。但重要的是,如何改变。
职 场
小说里有投资,有创业。“王大夫把钱投到股市上去带有赌博的性质,其实起初也是犹豫了一阵子的。”“钱是疯了。一发疯王大夫有钱了,一发疯王大夫又没钱了。”
创业以患难之交开始。“‘沙宗琪推拿中心’的建立是一个标志,这标志不是沙复明和张宗琪由打工仔变成了老板,不是。这标志是沙复明和张宗琪由两个毫不相干的打工仔变成了患难兄弟。他们的友谊建立起来了,到了巅峰……他们为自己的友谊感动,也为自己的胸怀感动。”
但创业并没有打破如《中国合伙人》中王阳关于“不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开公司”的魔咒,情同手足之后,也可能是同室操戈,甚至反目成仇。当两人AA制喝茶谈判后,沙复明“心里头却一阵难过,说酸楚都不为过。这‘一人一半’和当初的‘一人一半’可不是一个概念。他们俩的关系算是到头了。”
有管理,有算计。“沙复明是打工出身,知道打工生活里头的ABC,回过头来再做管理,他的手段肯定就不一样。他知道员工们的软肋在哪里。所谓管理,嗨,说白了就是抓软肋。”
有职场宫斗。小孔因为抠,和前台关系极差,吃了不少亏。王大夫戏称她不懂事。劝说她“和前台的关系一定要捋捋顺。前台的眼睛要是盯上你了,你的世界里到处都是明晃晃的眼睛,你还怎么活?”
健全人高唯做前台得罪了同事和厨师大姐,处境艰难却不愿离开。因为她觉得“一个高中生‘玩不过’初中生,丢的是知识分子的脸。高唯强迫自己坚持下来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高唯是相信的。任何事情都要把时间拉长了来看,拉长了,人生就好看了。不能急。”当她发觉老板沙复明喜欢上都红后,“就在当天的晚上,高唯成了都红的好朋友。”
每个人似乎都能在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真实,耐人寻味。
情 感
《推拿》的情感宣泄最为充沛。
有爱情。王大夫和小孔的两情相悦之爱;徐泰来和小梅的痛彻心扉之爱;张宗琪因童年阴影不得不忍痛割爱;沙复明被爱情利用而不再言爱;小马为情所困去声色场所寻找替身;金嫣却刻骨铭心地爱上了泰来的爱情传奇,不顾艰难险阻千里追爱。唏嘘,动容。
有友情。小孔和金嫣从横眉冷对到冰释前嫌。季婷婷对都红真诚无私地帮助爱护。可“距离是一个恒数,都红离高唯近了,离季婷婷必然就远了。都红在这个问题上是有点内疚的,说到底,她势利了。这势利并不只是为了一辆三轮车,而是为了眼睛。再怎么说,高唯是一个有眼睛的人,都红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成为自己的好朋友。”感慨,释然。
有亲情。小马和金嫣的父母,走遍大江南北不遗余力地带孩子看病,是为感动。小孔理解了父亲对自己强烈、极端、畸形、病态、充满牺牲精神的厚爱,让人泪奔。而泰来不受亲妹妹的待见,王大夫遭到亲弟弟的嫌弃,是为痛心。
尾 声
最后,我想起了结婚狂金嫣的一番话:“婚礼,还有死亡,就是生活的全部了。说什么政治,说什么经济,说什么军事,说什么外交,说什么性格,说什么命运,说什么文化,说什么民族,说什么时代,说什么风格,说什么幸福,说什么悲伤,说什么饮食,说什么服装,说什么拟古,说什么时尚,别弄得那么玄乎,看一看婚礼吧,都在上头。”
盗用一下。说什么经济,说什么投资,说什么创业,说什么性格,说什么命运,说什么人情,说什么世故,说什么时代,说什么竞争,说什么幸福,说什么悲伤,说什么手足,说什么教育,说什么自力,说什么尊严,看一看《推拿》吧,都在里头。
注:所引文字出自《推拿》,毕飞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