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读书小结——六月不是读书天
雨季和夏天一起来临。偶尔停云蔼霭,细雨蒙蒙。或者电闪雷鸣,风狂雨暴。喜欢下雨或者雨后的清晨,天气凉爽如秋。绿色的稻田,绿色的山野,生机无限。最不喜欢的是雨过天晴,太阳出来昭示自己的主权。那个烈日炎炎,连空气都烫得不能呼吸。最讨厌的是阴天,太阳死活不肯出来,整个世界被闷在蒸笼里一般,闷了个七成熟。
这样的天气,真的不适合读很难的书。尤其是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书。
1.《城堡》
这是五月留下来的一本书。因为艰涩,第一次读到大段大段,整篇整篇对话、心理描写的书。断断续续读了三周,前面80多页用了两周。朋友说他也没有读下去这本书,我平衡了。然后渐入佳境。面对冗长的对话,我硬是咬牙坚持读完了。对于这个土地丈量员,非常同情。对于这种城堡官僚系统,城堡老爷的工作作风感觉无比荒诞。它就那样冷酷地、教条地决定了土地丈量员的命运。同时也反应了卡夫卡的婚姻爱情观,弗丽达和他一见钟情到谈婚论嫁,到最后分手,只用了四天而已。看了接替弗丽达岗位只四天的佩碧的话,我也分不清弗丽达对K是不是真心了。生活中的卡夫卡也是这样,订婚然后几天后退婚。更奇葩的是城堡人尊重克拉姆的情人,鄙视拒绝成为老爷情人的那个女孩,鄙视他们一家。这都什么价值观啊。都说卡夫卡是意义大王,说这是个寓言,有很多解读,但是目前的我,想来只能止步于此吧。
2.《分成两半的子爵》
图书馆借的书。一方面因为它很薄。另一方面,是因为卡尔维诺三部曲已经读了两本了。作者真的很有想象力,可以想象出不存在的骑士,那个形象很像托尔金的戒灵,只有骑士的盔甲,没有肉身。不知谁是原创。这本《分成两半的子爵》呢,读到一半,却突然遭遇了善的一半的回归,这点始料未及。后来两半合而为一,倒是意料之中。人类是害怕分裂的,却总在分裂。书中还探讨了技术的问题。木匠做绞刑架,上面也绞死了自己的亲人,他仍然醉心于此。医生,对病人不感兴趣,却对蟋蟀感兴趣。幸好,最后医生被善的那一半子爵启发,开始对病人上心了。于是把子爵合而为一。如果技术与智慧分裂,如果技术与善良分道扬镳,那么科学怪人就会出现。
3.《我们》
这也是图书馆借来的书,理由和上面一本相同。书很薄,适合夏天读。读了《美丽新世界》和《1984》,再来读这本反乌托邦的开山之作,会发现后面两部都可以看到《我们》的影子。高度极权的理性也奈何不了残存的人性。爱情像火焰,燃烧着他。他痛苦,甜蜜,嫉妒,愤怒……就是那疯狂的嫉妒,让他彻底失控,被捕后做了那个想象力摘除的手术。之后便无动于衷地看着那个曾经爱得无比疯狂的女人,在他面前受刑。
扎米亚金是一位语言大师,被他的语言惊艳到了。比如笑声是回荡内心的爆炸。笑声是红色金黄的烟花,是人体爆炸的碎片……她的微笑会咬人……很有意识流的存在。所以爱他的人会喜欢他的语言。不喜欢的人,会觉得他曲高和寡,读不下去。但是,我真的喜欢他的语言风格。喜欢得有点不能自拔。
4.《爱情和其他魔鬼》
读了两遍,感觉这本书没有《百年孤独》那么深奥。但是孤独是一脉相承的,也有那么一点魔幻。从题目来看,这本书里应该有很多魔鬼。爱情是神父的魔鬼;原生家庭、不负责任的父母,宗教是女孩玛利亚的魔鬼;信仰和自我封闭是侯爵的魔鬼;性和物欲是玛利亚母亲的魔鬼。医生是科学启蒙的代表,老神父是仁爱的典范,逃跑的修女是争取自由的象征。为什么玛利亚不逃跑,因为她是黑人奴隶养大的孩子,除了皮肤是白人,内里却是黑人,她没有能力反抗。因为相信了神父所谓的爱情,最终失望透顶,被魔鬼主教驱魔而悲惨死去……那梦里的葡萄是她是生命,她最后断绝了生机,抢在葡萄长出来之前吃光了葡萄。死后被剃掉的头发,却疯狂生长,这头发又代表什么呢?不是爱情吧。我似乎觉得爱情压根没有发生过,只不过是一个恋童癖的神父,激发了一个12岁女孩的恋父情结吧。
5.《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如果一个小孩抢了别人玩具。父母会有这样几种方式:1.放纵型:忽略;2.控制型:数1、2、3;3.贿赂型:我给你买别的;4.说教型。以上四种都不对。第五种方法,应该培养他的社会能力。如何培养?从字词游戏开始,从识别他人情绪开始,从培养共情能力开始。再用“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思考前因后果,发现问题,想出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真是相见恨晚,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就不至于在育儿的过程中,留下那么多遗憾了。真是一本好书。还能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解决同学间的矛盾冲突,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