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鹿九鱼说红楼 开篇就写甄家,是只为开篇还是另有隐喻
在开始这个问题之前,先作一个科普哈。
历来红楼梦学说有好些个流派,最出名是索隐派,文学派,和自传派这三流派。
至于为何以这三流派为主,也是和曹公自己的写法完全分不开。
比如今日我们说的开篇第一户人家甄家。
想要弄清写甄家缘故,就必须从了解甄家人口构成开始。
姑苏甄家的男主人姓甄名费话,字士隐。妻子封氏,岳丈:封肃。女儿:甄英莲。丫头:娇杏。男仆:霍起。
居住之处:十里街的仁清巷。
咋一看都是寻常名字,可若是我们翻译过来,好像就有了另外一重深意。
甄费:真废,真事隐。甄英莲:真应怜。娇杏:侥幸。霍起:祸起。封肃:风俗。
居住之处:势力街人情巷
是不是有了另外一重意思,看到这里的朋友也不要以为我是在故意穿凿,强行合适。
现在我们带着名字回到《红楼梦》第一回目中。
为何说甄士隐是将真实暗藏于书中,我们从他的日常和对待贾雨村(此人还需要另说,如果喜欢就告诉我,我们下次单独开篇说)就可以看出端倪。
按书中所说,甄士隐不过是乡宦而已,平日里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就是观花修竹,却是神仙一路的人品。
大约也就是拥有如此恬淡性子之人,方才能和宝玉真身有过一面之缘,且还引出了一段名句。
”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待他梦醒之后,就在现实中遇到了梦中的一僧一道,让他将英莲给她们带走。
甄士隐自然不舍得,就被僧人念道:“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看过上一篇《红楼梦必然是悲剧》结尾就知道,曹家被抄也是在雍正六年元宵前夕。
而英莲被霍起抱去看社火花灯,然后她被拐子所拐恰好就在元宵佳节。之后葫芦庙炸供引起大火,将甄家烧了个精光,只是留了他们夫妇几个和家人性命不曾受伤。(曹家被抄后,也还是留下了一些老幼妇女)。
这不过是第一回目线索之一,还有说明甄士隐为人豁达还有钱的行为就是对于贾雨村上京赶考的资助行为。(这里很是有天使投资人的行为模式,只是当日不能签合同,不然贾雨村后面的骚操作估计不会那么多)
当然人在顺境之时,无论帮人还是被人帮到底都是顺手的事情,而在甄家被烧,他们夫妻二人回到岳父家中暂住,被其哄骗了钱财,还在背地里说他们夫妻二人好吃懒做之语。方才有了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的说法。
曹公的朋友也曾经写诗于他提过:劝君莫扣富儿门。
可以想见若是没有现实经历,是很难写出书中士隐悲苦交加的心情。
唯一和曹公现实不同之处在于,甄士隐出家了,而且无比干脆。此处拉踩后四十回中写宝玉出家,黏黏糊糊不成样子。
人情巷便是那贾雨村欠下的人情,可惜他是白眼狼,并不曾还了甄家这份天大人情。而后还因为甄家落败,英莲已经是利用不上,为了攀附薛蟠,竟然胡乱将恩人之女送给了虎狼之人。
岂非是势利眼到了极致。(真的好想打他)
写到此处,也就还有一个丫头娇杏(侥幸)未写,她也就不过是回头看了普信男贾雨村两眼,就被那贾雨村以为这丫头瞧出了他是一位英雄,在心内贾雨村就以为娇杏是巨眼英雄,风尘知己。
所以在发迹之后,也不管娇杏愿不愿意,一顶小轿就将她纳成了妾室。
在甄家落败后,娇杏也算得侥幸,嫁给了雨村为妾。她自己是时运两济,到了雨村身旁就生了子,在雨村嫡妻死后,就将娇杏扶正(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娇杏作为丫头,真的算是阶级飞升,也的确侥幸的很。)
将娇杏和英莲“有命无运”对比来看,就觉得时也,运也。这里何尝又不是说作者自己,细算英莲被拐卖年纪,也就四岁左右,而反推曹家被抄的时候,曹公应该年岁也不大。
说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何尝又不是作者自诉。
若是将甄家作为缩小版荣国府,就会发现其中主要人物都安排甚是明白,中年甄士隐和幼年英莲都有曹公自己影子在,而娇杏之流更像是《好了歌》注解中所提到:昨嫌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之辈:比如贾兰)。
因此开篇甄士隐还真的就是将曹公家事隐藏其中,给大家用虚构出来的贾府,讲诉却是曹公自己亲历一段陈迹故事。
写到此处,不由大胆猜测,如果条件允许,或许开篇那个只喜欢吟诗作对的甄士隐才是中年曹公在困顿中一直向往的生活。
用他来作为引子,首先是隐喻,其次就是向往。
希望曹公早就过上了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是观花修竹的田园生活。
鹿鹿九鱼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那是我未曾谋面的祖母
- 陪父母打牌也能有心得
- 救命,我为什么要接受来自父母爱情的霸凌呀
- 爱自己才是最美好的新年愿望 (1人喜欢)
- 爱让人生充满了无限幸福的可能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