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生斌给予玄学猜想可休矣
保姆纵火带走林先生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作为家中唯一幸存者,林先生面临极大打击,精神几度崩塌。
事过几年。前几日,他在个人主页发文:已组织新家庭,婴儿诞生,取名暖暖,希望得到大家的祝福。
告别过去,获得新生,理当人人祝福。
未料风向渐变,质疑之声甚嚣尘上:出轨、靠卖惨和塑造深情人设卖货、独占赔偿金……,及至今日清晨,看到网友扒林先生为某庙造井一事被解读为镇魂,各式玄学猜想与解读,仿如志怪小说。感觉事态走向越发离奇。
面对种种质疑,林先生尚未回应,也无记者发布最新调查结果。
林先生之前获得多大关注,受到多高赞美,此时则有多少背弃之声。
但是来自民间的裁决同样是一出闹剧。与他相关的是非曲直,应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网友并非气林先生再婚生子,而是更在意自己是否被骗——当初林先生哀悼之深之切,到底存几分真几分假。
他所公开的一言一行,已无形替自己树立人设:顾家好男人、用情至深。越是如此良善,越显惨剧之凄厉,故令人恻隐。
一旦人设成为他与网友共同默许的共识,任何与此违背的「真相」都足以被网友反目。事情到今日之地步,已非「反转」一词可总结。
就林先生当下所面临的舆论风暴,他确实该反思。受关注越多,是否还是以前的自己;成为公众人物,怎样才不能不负网友的期待。
试想林先生在开启新生活之前,若发文表明心迹,提出愿与过去切割,我想网友不会像今日涌出各式猜想。
不是说公众人物不能拥有个人隐私,某种隐私触及大众「信任」之根基,必得有所让渡。这是成为公众人物的代价。
值得反思的还有网友:对网络事件和人物应持有怎样的距离。
可以助人,但同时也应警惕「同情」被人利用。
也就是说,理性公正客观看待热点,就算结局反转,大家不至有恼怒的被骗感。
林先生接下来要么一概不应,甘愿终生承受众人指摘。要么请记者代为回应,要么自己主动站出释疑。
网络可载舟,也可覆舟。
作为上网二十年的老网虫,唯一想说的是:勿沉迷网络,不要陷入网络无谓的争论,不要在其间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网络只是工具,把它变为有利于自身学习发展的工具即可。当然,路遇不平,可转发助其发声,其他的不必多想——各有各路,余下的自己走。
人性之复杂,远非一个切面的光辉所掩盖,无需给予任何崇拜和想象。人性经不起细察。有空多读书,多投身真实生活才是有助了解人性之途。
不知林先生如何度过这场网络骂战。我仍希望他能勇敢站出来一一澄清,并郑重发声明与过去切割,然后真正地开启新的生活。
不管他有无错,只要他站出来,都值得原谅。
林先生不过一介凡人,与你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