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地板吧,不如擦地板
如果,当无助、孤独和悲伤这些感觉升起,你就去擦地板吧,当你双膝跪地,手里拿着抹布,满怀虔诚,低头注视这树木的今世,抚触过它曾经一年又一年的岁月痕迹,你一点一点感受它用力用心的生长,平心静气间汲取劳动而来的力量,从一次次的间歇发作的精神低谷中走出。

其实,有时候文字是毒药,当你没有强大的内心和敏锐的思辨力,你很容易被别人的定义所定义,尤其心理学和哲学类书籍,当你觉察,可能你已经掉入坑里,你需要一生爬上来,能否成功出坑,可能是命运,可能是修为,可能是契机。
记得好多年前,禁不住好奇偷窥了《精神病患》,有些话,是用来诛心的。有些精神病学家认为所有精神症状的根源都是人无法从生活中、从宇宙中体会到任何意义。可能,和我们一生的际遇紧密相连的,如我们的归宿感、意义感,寻找不到,我们只好求于宗教,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你以为,你拥有一片片地板容你走过,拥有一平平房屋接纳你自由栖居,拥有一辆车的车水马龙的忙碌里你会更加安然幸福,却不知照旧有《精神病患》探讨的人性、宇宙和上帝,在荒芜与绝望的人生中挣扎,在自我感受与使命中挣扎的慌乱偶尔出来蹦哒。
凯恩那么像我们,爱祖国,也爱着每个平凡的人。求生与责任使他凶猛残忍,而爱却是他内心的本能,所以他质疑自己,质疑人生。而卡特聪明又敏感,他质疑使命与荣耀的存在,可是对世界的爱使他痛苦,所以他反抗世界,又反抗自己。 对人性的绝望,以及在这宇宙中对人生的渺茫感。是的,就像热爱读那些介绍太空知识的书籍,可是每次读完,满足感后的渺茫和无力感,又触发无意义感,会像黑洞一样吞噬了渺小的我们。
很多时候,发自内心地无比渴望帮助别人,没有理智地只想对别人好,是的,通过救赎别人来救赎自己,以及一个在救赎自我的道路上挣扎的人。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质疑自己的存在,迷茫或者挣扎。看到这茫茫世界的哀叹,又或者看似伟大的事业却终质疑存在的目的。爱自己,或者爱人,在此其中都无法避免的伤害了谁,好像一直在失败,从来没有正确的方向。我们以为的爱,那么伟大,却也带着伤害性。 凯恩描述,“要是一个身穿发光衣衫的人明天出现在某座大城市的天空中,对所有人说他是上帝派来的,为了证明他的身份,它可以实现我们提出的任何奇迹,假如有人要他明天正午开始,让太阳在天上跳8字舞整整二十六分钟,假如他真的做到了,我们会相信他么?我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会相信,亲眼见到他做了什么的那些人都会相信。但是一周过后,恐怕只有心存善意的人依然相信了,其他人都会说是自我暗示、癔症、集体催眠、巧合、未知力量等等。有用的并不是我们在天上看见的,而且存在于内心的:一份善良,一点善意。”某时某刻,你是否觉着和书里一模一样的感触?《我们都有点精神病》里说,每一个人心理都有黑洞,一生至少需要找一个心理医生,在他人的人格黑暗里,照出镜中每一个自己。就像地板上树木疤痕,那可能是树木生长与纠错留下的痕迹。
就是的,拿哲学话来说,就是今生无论遇到谁,都是遇到自己,原谅谁都是原谅自己,恨谁,都是恨自己。一切都是自己内在的投射,好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仅仅是自己所能理解的世界。
某时某刻,你觉着自己就是书里定义的精神病患,只不过坚强和坚持叫做偏执,热烈的爱恨叫做疯狂,或者更加专业的名词。人类擅长给万事万物画个框框、归纳总结分门别类。就像一棵树木从未想着要成为画框,或者椅子、地板或者混凝土模板,可是当它知道了世间有这么多它即将成为的模样,它是否也想过,我是画框,我是地板,我是……
所以,我对着树林呓语,或者和一片地板展开对话,全然就是被定义的精神病人的样子。总是活在自我纠结中,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又是两肋插刀,替人受过的侠义什么鬼,恨自己的自私,有时又很有爱,当然我个人看法,爱也是索取,是自我的满足。
一边在饕餮,一边为生命而忏悔不止,吃肉的时候又绞尽脑汁地辩论着自己应该去吃素。不断告诉自己,要简衣素食,偶尔又想新款的包包,一边告诫自己不以物喜,一边为老公补送了一玫黄金戒指喜不自禁,一边告诉自己与人为善,一边是被批驳后想掐死人家,还愤怒地告诉一下,老娘不是吃素的,仿佛草原上那只母老虎撒尿宣誓地盘一样低级可笑。
曾经打算过要去看孤儿院看孩子们,与其说看他们,不如说去看自己。至今未去,总是遇到伤痛的事情想起来要去关爱他们,一直很自责,造了很多,有时候感觉自己罪孽深重,如果能攒起来,大约浪费的各种蔬菜粮食和肉品有一吨不止了,大概购买用掉的塑料袋有200斤,消耗掉的大树200棵也是有了,关于这点从未带虚伪色彩。
今天电梯看见一位沧桑的父亲,带着她女儿,大概8岁,是个唐氏儿,一看见她,仿佛看见了前世自己一般那么熟悉,我当然爱我自己,因为首先看到了的其实是自己,和她一样,对这个世界无法理解和排序。我说你好,她说,你好,然后她语无伦次了一大堆,就像我的错乱一样,一时间我竟然泪眼婆娑,我知道她思想羽翼丰满,只是她来自火星,她无法同我们交流,就像我们永远无法用一个程序打开另外一种语言写的东西,打开永远是乱码。
就好像,看着别人痛斥某国,如果居然无感,看着他们热烈地呼喊着爱国,也无感。看着他们要抵制圣诞,神经兮兮又罪恶地想,那就是个宗教节日,和国度无关,抵抗信仰等于滋生罪恶。甚至,网上铺天盖批判方方递刀子的时候,觉着方方也没有那么罪不可赦吧,她只是写了点她看到听到的。有同学朋友正义凛然地斥责:你要爱国,爱国你懂吗???好吧,我不知道爱国是个啥,但是你也别被民族主义蒙蔽了,民族主义这玩意就像你拥戴你的领导将他当做真理和信仰一样不牢靠,就如这世间没有谁能代表真理一样。
像我这样的精神病人,总算有人替我们说句,弗洛姆说过:一个所谓能适应社会的正常人远不如一个所谓人类价值角度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健康。前者虽很好地适应社会,但其代价是放弃了自我,以便成为别人期望的样子,变得如同流水线一样的千篇一律,为此他所有真正的个体性与自发性可能都丧失了。相反,精神病患者则可以被视为在争夺自我的战斗中不准备彻底投降的人。
弗洛姆,他那么地体谅和体察入微,他说:人降生时并没有动物所具有的适应某些行为的机制,人对环境的反应能力也比受自发本能行为调节的动物差得多。我们要忍受所有危险和恐惧。但我们的这种无助恰恰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恰是人类文化产生的条件。 自由是人存在的特征,而且,其含义随人把自身作为一个独立和分离的存在物加以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我知道,那个伟大的人说过,无知的人是不自由的,他要面对的是茫茫的未知和陌生。
弗洛姆之眼光犀利,像一把刀一样扎入沉疴痼疾,鲜血淋漓中,让人审视自己。
弗洛姆说,自私是一种贪婪。同所有的贪然一样,它蕴含着一种不满足性,其结果是永远没有真正的满足。贪婪是一个无底洞,它耗尽了人的精力,人虽然不停地努力使其需求得到满足,但却总是达不到。只要仔细观察便可发现,自私的人总是对自己焦虑异常,他总是不满足,整天心神不定,害怕所得不足,怕错过什么,更怕被剥夺了什么。他对任何可能得到更多的人嫉妒万分。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观察,尤其注意潜意识动力,我们发现这类人根本不喜欢自己,而是极其厌恶自己。 自私根源于缺乏对真实自我的肯定与爱,即缺乏对整个具体的人及其所有潜能的肯定和爱。 我们的许多决定并非真是我们自己的,而是来自外部的建议的结果。我们成功地说服自己做决定的是我们自己,而事实上,由于惧怕孤立,害怕对我们的生命、财产及令我们舒适的事物造成直接威胁,我们就变着法与别人的期望要求保持一致。 自卑感与软弱感的根源在于:无力自发活动,无法表达真感觉及思想,其结果必然是用伪自我取代他人和自我。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最大的耻辱莫过于我们不是我们自己,最大的自豪与幸福莫过于思考、感觉和说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低头擦地板吧,没有一片地板决定过自己要成为地板,生而为树,它的使命是让荒山野岭披上绿装,尽可能地茂密和高大,尽可能地在风雪中生存下来,汲取天地精华。一片森林的静谧中,它作为一棵树的一部分,它从未觉着它的归宿是一片木地板,而它却不辱使命,静默中承载了很多,包括拳打脚踢和世间灰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