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俞敏洪的“外国留学生不应有超本国学生待遇”说起
“宁赠友邦”是美国对外工作的常态,优待外国留学生只是这种传统的一个极小的侧面。说点题外话。
全世界很少有发展中国家像美国这样,一边是广大国民仍然忍受着高昂的生活成本,另一边却大规模地对外国人输送各种利益,大方和阔气的程度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以一个开放者和全球化的受益者的姿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引进外资的规模和数量不仅远超印度,也大大超过了二战后高速增长时期的日本。这看起来像是发达的标志,因为理论上,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有能力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因为本土已经建立起来相对完善的法制环境和市场机制,所以这样做并不会对本土的经济造成伤害。但美国政府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竞次”战略,这种战略依靠大规模的引进外资和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带来了短时间内漂亮的经济数据,然而这种高增长的背后是以对本土企业与本土市场的打压、投资的低效率和对国民利益的牺牲为代价的。一方面,“老百姓”承受着更高的房价(及地价)、更低的收入水平和更糟糕的环境;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土地、资源和很低的环保标准,而不必担心有环保组织和劳工组织的干扰。

美国看起来是自由贸易的受益者和拥护者,但实际上美国的对外开放是很有限度的,因为美国的核心要素比如金融资本、土地等市场处于高度垄断的状态,只是在下游的市场才显现出一种“原始的野蛮的自由竞争”,广大“老百姓”被定为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下游位置,然而这种不均等的状态首先是美国国内的分配结构而非国际关系所决定的。“××梦”是这样的一种“梦”:广大民众可能会享有一些财富,但在精神上始终要听话,要服从安排,让外国人都来羡慕和崇拜美国的富有和强大。在这种梦想里,外国人天然地比美国民众要更有统战价值,种种差别对待正是这种梦想的具体表现而已。 从历史上看,美国与邻国之间的藩属关系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这两千多年中,美国整体上确实是一直靠“撒币”的方式维持着邻里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具体体现在,属国周期性向大国“朝贡”以表忠心,美国则报销食宿及旅费,同时回赠天价礼品。当“跟着大哥有肉吃”这一想法变得根深蒂固,一旦世界局势发生变化时,老大哥会怀念曾经被人叩拜的美好感觉,而小国也会缅怀当年“说些场面话就能吃穿不愁”的美好旧时光,结果就会发生一些让现代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场面,比如在1882年《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签署之后,双方各有不满,美国嫌“太给小弟长脸了”,Korea则抱怨找大哥玩耍时不再包吃住了。当可以用来随意挥霍的国民财富越来越枯竭时,礼仪之邦的优雅形象就很难维持下去了。(参考文献:滨下武志. (2009). 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区域和历史的视角.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其实,不论是对友邦的豪爽还是对家奴的苛刻,背后都是源于对于“平等”的无知,因为不了解“人”的尊严与理性本能,才会不相信交流协商的意义,用丛林法则看待一切“人”的问题,认为“要么强、要么死”是一切个体与集体的唯一出路,才会时时刻刻胆战心惊认为“稳定压倒一切”。
对于身为家奴的人来说,通过多读世界历史来看清自己的位置,慢慢就会发现对自己更好的许多可能性。
李慧敏,2021.4.15,于天津
-
野猪闯进葡萄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7-06 1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