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日记(三):精神空间
我记录下了许多描写喀什的书籍,打算一本本地把他们找出来阅读。
十一世纪 喀喇汗王朝
马哈茂德 喀什噶里 《突厥语大词典》
玉素甫 哈斯 哈吉甫 《福乐智慧》
十五十六世纪 叶尔羌王国
米尔咱 马黑麻 海答尔 《拉失德史》
毛拉 艾斯木吐拉 穆吉孜 《乐师史》
匿名《喀什噶尔史》
近代探险 & 英俄争霸中亚
凯瑟琳 马噶特尼《一个外交官夫人对喀什噶尔的回忆》
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旅行记》
贡纳尔 雅林《重返喀什噶尔》
戴安娜 西普顿 《古老的土地》
埃尔斯沃思 亨廷顿 《亚洲的脉搏》
当代文学
沈苇《喀什噶尔》
从各路散文中,我了解到了许多面的喀什噶尔。
这座城市融合着深厚的历史,四方的血液和千年的记忆,要讲清楚喀什噶尔,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所以我也不打算来讲喀什的底蕴。
喀什古城本身就是世界上无可替代的记忆,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喀什噶尔,终于,等来了机会在这里长期的驻留。我本来也想拿着文学家最美的文字去描述这座伟大的城市,但,在喀什古城的生活,反而想不起它那模糊的过往。现代生活的鲜活与动人,更加深入我心。
来到喀什的这一天,我想把这些书都找到。在一家独立的小众书店中,我找到了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旅行记》,奈何店主人只借不卖。我只能办一张租借月卡,好好地用这一个月在喀什把这本书读完。
本来我身上就带着沈苇的《新疆词典》,里面有四五篇描写喀什的散文。我也是第一次从沈苇的笔下了解到有那么多喀什著作。
欧尔达西克路是我在古城常常爱逛的一条街,这是喀什古城里便宜又实惠的夜市。据说,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和马哈茂德喀什噶里都曾在欧尔达西克路上的汗勒克麦德力斯开坛讲课。中国人对这两位伟大的西域文学家缺乏足够的了解,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是维吾尔历史上的长诗,而马哈茂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更在整个中亚突厥语系文学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两位都是公元十一世纪的大咖。

得到以上两条信息,我立马来到欧尔达西克路寻找汗勒克麦德力斯。欧尔达西克,意思是宫殿之门。据说喀喇汗王朝的宫殿就在附近,奈何那也是千年前的事了。我仅在两家店铺中间找到了关着门的欧尔达西克清真寺,这里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料来源有限,我也不知它是否就是喀喇汗时期的皇家经学院。

带着一丝失望,我继续前行,来到了那家独立书店。
这里陈列着一系列中亚相关的历史,前些天我在敦煌刚与一个了解中亚的记者畅谈。这片我们曾经熟悉如今陌生,曾经遥远如今依然遥远的土地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作为丝绸之路的爱好者,中亚一直是我的盲区,了解到那些中古世纪的国王、汗王、公主和将军的故事总令我眼前一新。那正是我想象中的丝路。
于是我索性直接办了卡,一来想花点时间读完斯文赫定的书,二来深处中亚,想多多了解一些有关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我拿了一本《莫卧儿帝国:奥朗则布大帝时代到莱克勋爵占领德里》。
翻过帕米尔高原,便是印度。
这本书读得我云里雾里,起初没看到小标题,还以为是讲巴布尔建立莫卧儿时期的中亚历史,没想到直接跳了几百年。
那些汗王和苏丹的名字一个也记不住,不过也硬着头皮读下去。后面我争取整理出笔记。

旁边的维族小朋友一个劲地在问我读什么书,她还索性拿了一本维语书给到我,教我开始学维语。路边的扫地的大妈也跑过来,她不会说国语,于是小朋友成了我们之间的翻译。我一个劲的说维语难,她则一个劲地说汉语难。

这样的偶遇便是我深爱喀什古城的原因之一。古城有自己的气场,也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远,坐下来便能沟通交流。这种千年不变的气场,或许就是我所寻觅的喀什。
(本系列会在近两个月持续更新,一定要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