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吸猫,终身吸猫
“世风日下”,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加入吸猫军团,抚慰受伤的心灵。也难怪,谁能拒绝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呢?

不过你知道吗,创作出美国第一本绘本的她,也是吸猫一族哦……
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新乌尔姆公共图书馆,有这样一座铜像:一个女孩正专心致志地观察一只猫咪,画下它憨态可掬的样子。

这位爱猫的女子就是婉达·盖格,她以自己的小猫Snoopy为原型创作了《100万只猫》。

《100万只猫》诞生于1928年,拉开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绘本黄金期的序幕。甚至可以说,当下美国高度成熟的绘本业界,追本溯源,就被这样一本绘本带领着才走到现在这般景象的。

如今,《100万只猫》穿越百年时空来到我们手上。这本朴素厚重的黑白绘本,在色彩缤纷的绘本世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但大人无需担心它没有彩色绘本好看,因为它的故事太精彩了。
很久很久以前,老爷爷和老奶奶住在一座被花朵包围的漂亮房子里,然而他们非常孤独。老奶奶想要一只猫,于是老爷爷跋山涉水,来到一个到处都是猫的山丘。

老爷爷挑花了眼,把碰到的每一只漂亮的猫都带上了。就这样,有几百只猫、几千只猫、几百万只猫、几千万只猫、几亿万只猫都排着队跟他回家了,这可真是太好玩了!

老奶奶同意留下一只最漂亮的猫。每一只猫都认为自己最漂亮,它们气得你吃我我吃你,结果只有一只很不起眼的小猫活下来了……

在精心呵护下,小猫茁壮成长。老爷爷和老奶奶觉得,这只猫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猫!

《100万只猫》来源自德国民间传说,婉达·盖格小时候在民间故事和童谣的浸润中长大,在改编这个故事的时候,她将口传故事中起承转合的节奏、朗朗上口的韵律等特点把握得淋漓尽致,充分调动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中最经典的那句“几百只猫、几千只猫、几百万只猫、几千万只猫、几亿万只猫”重复了8次之多,仿佛拥有魔力一般,只要大人给孩子读一遍《100万只猫》,孩子就会记住了。这也充分验证了绘本之父松居直一直坚持的观点:绘本是读给孩子听的。
《100万只猫》与创作当时的其他儿童书不同,冲破了插图只能作为文字附庸的桎梏,它的图和文字一样都在讲故事,充满细节与惊喜。比如老爷爷出门去找猫的这张图,房子四周开满了花,烟囱还冒着烟,附近还有许多人家和教堂,以及成片的树林和田地。

再比如最后一幕中,尽管盖格没有特别写下“老爷爷和老奶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作为读者,我们有一个明显的印象,那就是他们现在很幸福——墙上挂着二人的结婚照;老爷爷悠闲地吸着烟,老奶奶织着毛衣,他们望着小猫的眼神里满是宠溺;作者使用了对称构图和很多圆圈(圆形地毯、圆桌、台灯发出温柔的光线),象征着温馨和谐……这些都是文字所没有告诉我们的。

高度融合的图文,生动有趣的细节,以及首创的跨页形式,让《100万只猫》成为了绘本史上当之无愧的里程碑之作。
- 100万个人会读出100万个故事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故事有些“少儿不宜”,但孩子不一定是这样看的。

当几百万只猫打完架全都消失时,老太太说:“它们肯定把对方都吃掉了!”我常常听闻大人对此叙述多有诟病,却往往看到孩子们在听完这句话时不是睁大了眼,就是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叹之声。
这恐怕又是大人和小孩在进入想象世界时的本质差异吧!大人多思多虑,因而看到了血腥残酷;小孩思无邪,纯然就像看了一场奇幻魔术一般,只觉魔术师的手势干净利落,快到令人为之痴迷!
——林真美《绘本之眼》
而那只羸弱的小猫是怎样成为最漂亮的猫的呢?这里也可以有不一样的解读。
有的人说,因为它低调谦逊,不争不抢,能踏实地看待自己;也有人说,老爷爷老奶奶在这只猫身上倾注了时间和心血,所以它是独一无二的,是最美的,如同小王子的那朵玫瑰花一般,如同我们的孩子一般,珍贵无比。
- 明尼苏达的“灰姑娘”
1893年婉达·盖格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新乌尔姆,是7个孩子中的老大。

她的父亲是一位画家和摄影师,母亲是一名裁缝,是捷克斯洛伐克人的后裔。从小听着巴伐利亚和波希米亚民歌以及德国民间故事长大,对她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盖格14岁时父亲去世,24岁时久病的母亲也去世了,她成为了一个坚强的姐姐,靠着为杂志画插画和卖出自己的画作维持家用,负担起将6个弟弟妹妹养育成人的重任。她未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依靠奖学金和亲友的资助,先后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校和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习,毕业后画过几年的时装插图。
但她还是想画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回到乡下专心创作儿童绘本。《100万只猫》采用了盖格最擅长的版画手法,质朴的风格或许反映了她这一时期返璞归真的心境。

她的主要作品还有《有趣的东西》(The Funny Thing, 1929)、《淘淘和闹闹》(Snippy and Snappy, 1931)等,作品《ABC兔子》(The ABC Bunny, 1933)获得1934年纽伯瑞奖银奖,《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1938)和《一无所有》(Nothing at All,1941)分别获得1939年和1942年凯迪克奖银奖。
1946年婉达·盖格因肺癌在纽约逝世,享年53岁。
爱心树童书版《100万只猫》,
原汁原味读经典!

- 喵~更多吸猫绘本

[美]克莱尔·特雷·纽伯瑞 著 李亦然 译
凯迪克大奖作品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推荐
日本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3岁+适读

纽伯瑞被誉为“猫女士”、“继古埃及人之后画猫画得最好的画家”、“画猫的典范”。在创作之前,她会用多种画材临摹猫咪的动作和神情,真正作画时,无须再看模特也能画出栩栩如生的作品。
细腻的炭笔笔触,生动呈现了两只小动物的细微表情和有爱互动。

[日]马场登 著 朱自强 审订
漫画之神手冢治虫推荐
儿童文学专家朱自强审订
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2岁+适读

日本人爱猫是出了名的,日本“儿童漫画三杰”之一的马场登就耗时29年画了以猫咪为主人公的绘本——《11只猫》。
这11只猫和孩子简直一模一样,好奇、调皮、又有点儿自我。滑稽可爱的故事,大人们看了也会忍俊不禁。

[日]清野幸子 著 [日]猿渡静子 译
日本全民宠爱的俏皮小猫,畅销45年
传承几代人的经典之作
0岁+适读

这只俏皮可爱、元气满满的小猫,就是孩子的真实缩影!
10个贴近生活的故事,呵护孩子纯真的天性,自然养育好性格、好习惯,让孩子像当当一样自信开朗、元气满满!

[美]史蒂夫·詹金斯 著 曾菡 译
到底是猫聪明还是狗聪明?
凯迪克大奖、波士顿环球报号角奖得主带你寻根溯源
3岁+适读

说起最忠诚而热情的伙伴,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狗;而一谈到猫咪,字眼就会变成神秘和高冷,是什么决定了它们这样独特的性情?狗为什么爱吃草、猫为什么爱睡懒觉?猫和狗的年龄如何换算?不同品种的狗或者猫是如何培育出来的……
爱狗人士和爱猫人士,千万不要错过这样一本有趣、有益的拼贴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