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不承认,这事就没发生过”| 盲目乐观,是一种鸵鸟心态


老杨是个退休的老干部,平时工作兢兢业业,在单位名声不错。老杨为人随和谦逊,在同事中的口碑也很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退休生活对老杨来说一点也不孤独,平时和朋友爬爬山打打牌,自己感觉挺充实的。只是一提起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时,老杨就低下头沉默不语了。
老杨年轻时是一个运动健将,市里举办的长跑比赛,他总能名列前三。老杨还擅长篮球和乒乓球,他在这些运动项目上不仅屡获大奖,还结识了不少好友,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老杨的妻子也是个运动健将,和老杨在市里的乒乓球比赛中相识相恋。老杨夫妇对自己的爱情很满意,生活似乎也充满了美好和希望。

两人结婚后生了两个孩子,却先后因为生理缺陷不幸夭折了。那个年代还没有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但医生凭经验建议老杨,他们夫妻的基因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出于优生和夫妻俩未来的考虑,是不是可以不要孩子了?悲痛中的老杨当时什么都听不进去,过了一两年,老杨还是决定再生一个孩子。对于医生的劝告,老杨不以为然:“我们夫妻俩都是运动健将,身体好得很,怎么可能有什么基因缺陷呢?医生搞错了吧,我才不听他的。”幸运的是,老杨这次成功了,他和老婆生了个健康的儿子。老杨长出了一口气,自己终于后继有人了。
家里添丁,老杨喜不自胜,身上的劲头也更足了。有一次老杨出差到省城的酒店里开会,晚上正在酒店大堂闲坐,突然听到了一声尖叫。老杨循声望去,看到一个男人手持一把尖刀,追着一个女性。那个女性已经受了伤,边跑边喊。老杨见状也来不及细想,抄起手边的小竹凳就向行凶男子砸去。男子恼羞成怒,持刀向老杨捅来。一番搏斗之后,老杨终于制服了这个男子,可自己也身中数刀,被紧急送往医院。
还好老杨没有被刺中要害部位,捡回了一条命。对于老杨这次的见义勇为,市里的领导高度赞赏,他们不但给予了老杨见义勇为的表彰,还赠与了他一面锦旗和奖金,电视台也专门派出记者采访老杨的英勇事迹。记者问老杨:“您当时身处险境,有没有感觉害怕?您是怎么做到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还能英勇救人的?”老杨诚实的回答:“我当时脑子里空空的,没觉得害怕,也没时间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应该出手帮助别人罢了。”
回想起自己曾经的英勇事迹,老杨欣慰地笑了笑。只是岁月不饶人,英雄迟暮啊。退休后,单位每年都有提供免费的体检,但老杨总是说:“我身体棒着呢,怎么可能出问题呢?不需要什么体检。想当年我可是年年长跑前三,还跟歹徒打过一架。别看我老了,现在这身体依然毫无压力。”
可现实是,老杨自退休后,就开始健忘,上午发生的事,他下午就不记得了。又过了几个月,老杨的右手和右脚丧失了力量,出门都要靠拐杖。可就算是这样,老杨也不愿意去医院检查。几个亲戚朋友商量后,终于说服老杨去看医生了。经过医生检查,老杨患上了脑瘤,需要尽快手术治疗。老杨不愿意接受检查结果,连续跑了好几家医院,可检查结果都是相同的。老杨只能告诉自己和朋友:“一定是医院搞错了,我的身体壮得很,这些都是假的。”

身体不给力,儿子也不让人省心。老杨的宝贝儿子天生脾气暴躁,到处惹是生非,还喜欢折磨虐杀小猫小狗。长大了之后,儿子开始看老杨不顺眼了。儿子成年后不但不出去工作,还在家啃老,动不动辱骂老杨,说老杨不懂优生,把自己生下来耽误了自己一辈子。儿子还骂老杨是老不死的,怎么还不赶紧去死。有时候光说还不过瘾,儿子动手打了老杨。邻居们看不下去了,帮老杨报了警。
可当警察赶到后,老杨总是笑着对警察说:“没事没事,都是家人闹了点小矛盾,没什么大事。”警察看着确实没出人命,也就离开了。可老杨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只有他自己才能感受到。
面对痛苦,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如果是老杨,他肯定会回答:“转过头,当痛苦不存在就好了。”老杨所采取的应对痛苦的方式,在心理学上叫做否认。当一个人处于痛苦或者危险的环境中,TA却异常乐观,或者感觉不到所面临的痛苦和危险,这就是否认。
心理学家们观察到:当一个婴儿面对处理不了的痛苦和烦恼时,就会拒绝承认痛苦和烦恼的存在。这也就是说,否认这种方法是每个人天生自带的,孩子们最喜欢用这招。可如果成年人还经常否认事实和痛苦,就会造成一定的恶果。
比如故事里的老杨,拒绝承认自己已经老去的事实,不肯去医院做体检,这就造成了他没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脑瘤;在身体已经明显不舒服的情况下,他依然拒绝做检查,之后也不愿意相信医院的检查结果,这样很可能会耽误他的治疗时机,造成自己永久的瘫痪甚至死亡;面对儿子的伤害,老杨同样拒绝承认现实。他无法面对暴虐的儿子给他造成的痛苦,所以面对警察时他只能说:“没事,家里人闹点小矛盾而已。”

当然否认这种方法并非没有一点好处。在老杨的那次见义勇为中,他的潜意识否认了自己内心的恐惧,这种否认不但救了那个被袭击的女性,也救了在场的所有人。可以看出,否认这种方法在危急情况下,能激发人们内心的勇气,抵御恐惧感。
所以啊,否认这种方法在生死关头还是有大用的,但如果平时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只会让自己承受更多的伤害。如果想要摆脱这种“鸵鸟心态”,让自己能够面对现实,最关键的还是在自己日常的行为和想法中识别这种方法。当一个人产生“这不可能”“我不悲伤”“事情的结果不可能这么残酷”这些想法的时候,反思一下,这些想法符合现实吗?还是一种否认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