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寰财经:教育培训的迷途-没了校外培训家长怎么办?
强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教培的路在何方?
教培是个讨厌的话题: 校外培训是压在家长身上的一座大山。升学率在我国绝对是第一标尺。无人能逃。校长、老师、教育局等各级部门无不重视。跟升学挂钩教育培训是社会的需求,不管是特长生的训练营、名校点招,教育培训机构反馈的是当前社会的一种问题。在高度竞争的社会里,在自我焦虑的渲染下,教培乱象只是社会焦虑的一种表现而已。乱象之下,必用重典。
个人认为,批判也好、整顿也罢,社会也需要正确去看待教育培训机构。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给予过高期望,更不能被社会趋势下作出盲目的选择。要不要,在于社会的发展程度。社会要进步,学习不止步,教培机构也不会消亡。当然,教培机构需要一个理想的发展,走一条符合社会需求的路子,而不是被资本驱赶下的赚钱工具。

一、教培是个讨厌的话题:校外培训是压在家长身上的一座大山。
学习是家长头大的事,只要不谈学习一定是母慈子孝。除了学校的正常上学,在家长口中讨论最多的一定是校外培训课。你的孩子上什么课、上几门课、哪儿上,哪儿好,哪个老师好,诸如此类的话题是家长们永恒不变的主题。
1、教育是个深沉的话题,怎么讨论都不为过,但没有谁真正能说清楚。这个话题客观讲,没法讨论。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法国人说,“让学生懂得生活”。英国人说,“不要让学习成为学生负担”。美国人说,“不要试图让学生记住你传授的全部知识”。中国人一般会说,“学生学习成绩好,学校的升学率高”。升学率在我国绝对是第一标尺。无人能逃。校长、老师、教育局等等各级部门无不重视。
2、教培却是个讨厌的话题。说讨厌是因为头大。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在校门口的散发广告的人则定期都有。特别是开学报到的时候。
3、我国教育基础教育的几大特征:第一是,教育质量分数化。“教育质量=考试分数=升学率成绩决定一切。二是,学校教育流水化。学校是工厂,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第三,教育目标功利化。成王败寇、升学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第四,估计就是庸俗化。学生被培育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学习是未来找好工作,为了赚钱、为了升职。
正是如此,学校之外的校外培训成了香饽饽。从过去的出国培训,到现在的K12。各种机构,如新东方、学而思、蓝天、好未来、猿辅导、作业帮,各类的科目从语文、数学、外语,到棋琴书画,以及各种考级、考证。
校外培训是压在家长身上的一座大山。北京学区房是有一个鄙视链的: 学区房鄙视链的顶端:西城区德胜片区-西城区片区-海淀区万柳、中关村...从城区鄙视链到学区鄙视链,从学区鄙视链到本部和分部的鄙视链。一群北京中年妇女聚餐,三个菜没上全,就聊到了教育,一聊到教育就必会问「你们家小孩在哪里读书啊?」
二、校外培训是压在家长身上的一座大山:跟升学挂钩
为什么校外培训那么火,根源在于跟升学有关。
1、特长生的训练营。特长生加分,给了校外培训机构一个巨大的市场。民办学校违规跨区域争抢生源、特长生招生、中考加分不规范等问题。
2、名校点招:以考试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培训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炒作公办学校排名,将培训成绩与入学挂钩。为了竞赛成绩,所以“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组织竞赛等一系列机构和课程就跟随出来。
3、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公立学校的质量参差不齐。公立教育跟不上。有的学生因为之前基础不太好,但是班里的平均水平比较高,学校老师一个班50人左右,老师永远都是在讲平均水平的东西,既不会特意照顾那一小部分学生,也不会特意照顾那一小部分学渣,所以有的学生完全跟不上老师的内容是很正常的,此时学生只能想场外人员求助了,求助家长,有时间、有精力、能解答吗?
三、教培迷失
1、贩卖焦虑下的教培乱象。近年来,校外培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甚至是很风光,各种纳斯达克上市,投资人也不停地看各种项目找好的标的。但培训机构确实乱象重生。如一些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一些无证无照的培训机构也浑水摸鱼;超收、乱收学费,退费难、卷款跑路现象时有发生。
超纲超标教学,把孩子培养成“考试机器”,搞大量刷题,搞题海战术。部分培训机构,认为制造社会焦虑,家长焦虑,以所谓的进创新班,跟名校合作,提前录取,提前上岸,毫无节操的骗去家长不菲的补课费用。天价的补习费,一对一一个小时动不动七八百,甚至上千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6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2020年全年受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举报15.5万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8.2%,在服务类投诉举报中排名第四。2021年第一季度,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举报达到4.71万件,同比增长65%,排名升至第三。
2、乱象之下,必用重典。规范校外培训不是今年才开始的话题,应该是一直都没停过。教育部三申五令下,教培压力陡增。今年的规范和监管成了教培的飓风。7月2日早间,教育部官网更新人事变动,刚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此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之而来的是,多家K12机构纷纷传出裁员消息。
四、到底要不要校外培训:不是要不要,而是没办法。
只要存在升学考试,教培一定还有他的生存空间。只是在监管之下,教育培训会转型。
因为教培也是刚需。
1、 寒暑假:没人管的孩子一定要去培训班。
2、 升学考试只要存在,培训就会存在。
3、 社会的竞争只会加剧对教育的重视,社会焦虑不消除,教培就会存在。
最后想说的是,要不要,在于社会发展程度。社会要进步,学习不止步,教培机构也不会消亡。
当然,教培机构需要一个理想的发展,走一条符合社会需求的路子,而是不是被资本驱赶下的赚钱工具。
来源:深圳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