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陀螺与夏天
五月的时候突发奇想要看遍吉尔莫·德尔·托罗的电影,于是定下了宏伟的观影计划,以及暗下决心以后每个月都要有观影主题,月末还要写超长影评。不知不觉已经七月了,陀螺的电影也只看了5部,而计划中六月要看的夏天主题的电影一部也没看。趁着乱七八糟的记忆还没完全消散,赶紧胡乱记录下来。
五月的第一部陀螺电影是《地狱男爵》。原本的期待是像《潘神的迷宫》一样的二战+魔幻题材,但是成年hell boy出场时的音乐还是把整部电影的基调拉回了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剧情到后半段甚至有点扯淡,那个俄罗斯人简直就是来搞笑的。时隔两个月,我只能记得和《水形物语》里的鱼人长得很像的水族怪物,看起来有些阴郁的女主,以及他们拥吻时的蓝色火焰。
一周以后我又重温了一遍《潘神的迷宫》,依然很喜欢这个故事(甚至可以说是陀螺月的初心)。不同于第一次看的时候因为太害怕经常捂着眼睛和中途暂停,这一次我坚持从头看到了尾。长着羊角的潘神不再那么可怕,甚至手上长着眼睛的怪物还有一丝萌感。小女孩没有太多的表情,甚至看起来也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用西班牙语说“no”的时候短促却有力,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啊!小女孩探险的部分充满了瑰丽的想象,画面非常精致,并且带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反映现实的部分则毫不吝啬地展现了人性的残忍。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相辉映、互相暗示处理得非常好。结尾有如神来之笔,我不想去猜想结尾的真实性,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我也想不到更好的结局了。
紧接着我重新看了一遍陀螺最出名的《水形物语》。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飞机上,屏幕很小声音也听不清,但是时隔几年我依然对女主在公交车窗上控制雨滴的场景记忆犹新。相比较其他几部,《水形物语》的叙事节奏是我最喜欢的。故事的内核有些老套,哑女和被囚禁的怪物发生了感情,哑女帮助怪物逃出之后幸福生活在了一起。但是老套的故事,讲述起来却有一种清新的感觉。镜头的切换美轮美奂,经典画面层出不穷,最后到结局甚至给人感觉一气呵成。最重要的是,不论是演员的表演,现场的布景,还是相得益彰的音乐,都能让人感受到哑女与怪物之间强烈的情感碰撞。不仅仅是“我爱你,我需要你”,而是“这个世界只有我和你,也只有你能明白我的全部所思所想,你是我的空气和水,为了你我可以抛弃一切而不求一切回报”。另一方面,影片也并非完全没有值得诟病的地方,比如影片里的坏人,则处理得相对脸谱化了一些,以及大团圆的结尾总感觉少了一点惊喜。
之后便是陀螺在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变种DNA》。相比后来的电影,这一部各个方面都要粗糙很多,而且也尚未展示出他鲜明的个人风格,更像是套路化的好莱坞商业片,还是剧情很乱的那种。与之相对应的是他成名后的《猩红山峰》,画面和镜头衔接日渐成熟,无论是色彩、道具、服装,都展现了极高的水准。但是剧情方面则要薄弱很多,不仅后半段叙事有点乱,结尾也很潦草。
看了这么多陀螺的电影,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陀螺电影里的女人们。还记得看《水形物语》和《潘神的迷宫》时,我还很疑惑为什么女主角看起来都有点显老,甚至能清楚看到她们的泪沟和雀斑。但是看多了发现陀螺的女主角们都很有味道,更重要的是,都充满了力量。无论是《变种DNA》里,女主在绝境中一脚踢开被卡住的门,大叫一声“fuck”,还是《地狱男爵》里女主愤怒的火焰和勇敢的亲吻;亦或是《潘神的迷宫》里不知道害怕的小女孩,想要拼命保护她的妈妈,还是一把小刀直接插入将军嘴里的女仆;到《水形物语》里,和画家生气的女主,冷静面对坏人的女主,勇敢帮助女主的清洁工朋友,再到《猩红山峰》里明明等着医生来救,结果满血复活一铲子拍死姐姐的女主。陀螺电影里的女性角色从来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娇弱女人,不是头脑空空只知道买买买和讨好男人的无脑主妇,更不是迪士尼式的政治正确式的“独立女性”。这些女性角色也许不苟言笑,甚至充满着易碎的美感,但是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使得她们看起来是如此生机勃勃、充满魅力。
五月还看了很多有意思的电影和电视剧(终于知道为什么没能看完陀螺的片单了),包括《付岩洞复仇者们》、《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早死早投胎之地狱摇滚篇》、《鬼子来了》、《钢的琴》、《养家之人》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些全部写了短评,这里不再赘述。
叻叻居采faf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宫崎骏作品巡礼 (4人喜欢)
- 默片时代巡礼 (1人喜欢)
- 2024书影音总结 (5人喜欢)
- 从短剧发展谈文艺创作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