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债&书摘 | 《技术垄断》札记(1-3章)
第一章从柏拉图讲起。这是西方学术著作一特点。总要从遥远的历史中找到佐证自己观点的材料。当然,中国也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传统。但为传播学找一个中国先秦的祖宗,总还是有些不搭。重要的是自己的观点。2000年前的祖宗只能是论证的材料,而不能是研究的主体。你要是写《柏拉图的传播思想》,那我仍然以白眼待之。
文字使人健忘这个观点无需多言。
波兹曼继而提出,每一种技术既是恩赐,又是包袱。
但不能简单地理解这句话为:文字是中性的。
技术的用途由技术的结构决定。所以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这种技术本身。(此即麦克卢汉之观点。麦克卢汉、波兹曼都用艾略特的比喻:不称职的看门狗(非媒介学的方法),盯着小偷的肉(内容)而使房屋遭窃。)
此章最后,波兹曼重申:“计算机有没有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这是经验学派的问题,而不是媒介环境学的问题。技术的隐藏面:对社会,思想,制度的影响才是更重要的。
邓建国老师的微博有过一次对“技术如菜刀”的思考。好事者可往而观之,微博检索“菜刀”即可。
- 技术摧毁知识垄断而又建立新的垄断。
知识垄断源于英尼斯对美国的批判。
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的扩散是紧密联系的。因为权力来源于依赖。当人对某个东西产生依赖感,那么它就会产生支配人的权力(Emerson 权力依赖理论)。越多人使用某项技术,技术拥有者权力越大。
权力是无限的吗?所谓的新媒体赋权,不过是权力的转移罢了,而转移的对象却不一定是新媒体用户。或者说,转移到用户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则是给了算法。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分工前,人依赖其熟人关系。社会分工后,人依赖百工。故人生而自由,却不得不受各种权力的支配。
另外,在儿童与成人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区隔,成人对儿童进行了知识垄断。教师则是垄断的组成部分。在《童年的消逝》(1982)中,波兹曼认为电脑因其复杂性,或许可以保存童年(但他在下文就设想了另一种加速童年消逝的情况)。在《技术垄断》(1992)第七章中,计算机则成了技术垄断的代表了。
- 技术会引起难以预料的后果,人的智慧对此无能为力。
钟表是为了侍奉上帝,却促进了资本主义。古登堡是天主教徒,印刷术却推动了宗教改革。生态环境中少了毛毛虫,却会导致整个生态的变革。
14页波兹曼对古登堡的调侃十分有趣。
给历史分期似乎是媒介环境学必须要做的事情。(有本书叫《我们必须给历史进行分期吗》,中译本收在轻与重文丛中,不知说的是不是这回事?)
波兹曼在本书中划分了三个时代。
- 1.工具时代(文化) 17世纪以前
此时代的技术受制于社会体制,宗教体制,意识形态。(这个原因似乎被用来解释中国为何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不过这样看来,这个理由缺乏说服力。因为同样受制于外部原因,但西方印刷术却突破了宗教的束缚。技术有办法入侵最严密的信仰体系。波兹曼这个观点似乎只在西方的历史中有效。)
十分有趣的是,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被宣传成科学的先驱,波兹曼却告诉我他们作为基督教徒所做的事。
哥白尼不反对圣经。开普勒认为太阳承载圣父和造物主上帝的形象。伽利略不是望远镜的发明者,也没有做过比萨斜塔的实验。牛顿晚年则沉迷神学。
以上例子都意在说明技术被神学所限制。(似乎也可说明技术的后果远非其发明者可预料,甚至会违背其初衷。此点前面已经说过。)而技术终将突破此限制,从而迎来新的时代:技术统治时代。
- 2.技术统治时代(文化)18世纪后期-1910
技术统治时代的两个滥觞:蒸汽机、《国富论》。
培根是技术统治时代第一人,是深入思考技术的第一人。(却因为冻雪能否像食盐那样保存鲜肉这个实验而丧命。)
技术统治时代感觉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波兹曼论述了这个时代的利弊。文化普及,政治自由,宗教资源。伴随资本主义而来的贫富分化,对工人的剥削。
技术统治文化没有完全摧毁传统,而是把传统(工具使用文化)置于从属地位。技术统治时代与其反对势力同时存在,比如空想社会主义的实验以及勒德(卢德)分子。
- 3.技术垄断时代(文化)1910-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体系》出版。泰勒管理体系对于效率的追求是技术垄断时代起点。其源头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又在鞭尸经验学派。)
一切形式的文化生活都臣服于技术的统治,技术垄断清除任何替代它的选择。人的价值低于机器。
唯一的技术垄断文化:美国。技术垄断是极权主义的技术统治。感觉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因为波兹曼还说美国提防其他努力成为技术垄断文化的国家。
为什么美国是技术垄断文化?波兹曼列出4个直接原因。然而只进行了浅显说明,没有详细论证。有点独断的意味。
其中一个是美国人乐观的性格。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中有一章论述过。凯瑞研究美国人对于机械时代与电力时代的观念史。美国人的特点就是乐观积极拥抱技术,并幻想技术解决当前的所有社会问题。一次又一次幻想,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失望。失望只能以更大的希望填充,却不会从中反省。